一种传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953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送带,包括带状的基层、骨架层,所述基层黏接于骨架层上,所述骨架层包括多个位于骨架层首端的第一连接环、多个位于骨架层末端的第二连接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环凹凸配合的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凹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内插设有插接柱,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插接柱黏接于基层上,所述插接柱将骨架层的首端和末端连接起来,增加了骨架层在横向上连接的连续性,使骨架层横向抗拉能力更好。

A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送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送装置部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传送带。
技术介绍
传送带是传送机最重要的设备部件之一,主要用于配合传送机在距离较短的场合来承载、传送物料。一般在实际生产场景中,由于传送带需要结成环状才可使用,因此需要对传送带两个端口进行接头,接头是指将传送带半成品直带的两端通过连接在一起形成环形带的过程,传统工艺下制备的传送带在接头处的强度和韧度较其他位置偏低。目前,现有技术中,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1092460Y的一篇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薄型传送带,该传送带包括骨架层和覆盖面层,骨架层材质为涤纶、维纶或采用涤纶与棉纤维交织而成,覆盖面层由橡胶制成。该传动带选择的骨架面层的材质解决了对环境敏感的缺点,选择的齿形接头方式解决了连接时对接头方向有要求的问题。但是,上面所述齿形接头方式是将生胶通过硫化机加温加压后填充和覆盖在传送带的接头部位以实现传送带端部整体的连接,此时端部接头处的骨架层只是由胶粘黏在一起,接头处骨架层横向抗拉能力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送带,该传送带骨架层首端和末端的连接除采用黏接的方式固定外,骨架层的首端和末端还通过插接柱进行插接,骨架层在端部接头处的横向抗拉能力得到提高,传送带在接头处发生断裂的可能降低,实现延长传送带使用寿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送带,包括带状的骨架层、基层,所述基层黏接于骨架层上,所述骨架层包括多个位于骨架层首端的第一连接环、多个位于骨架层末端的第二连接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环凹凸配合的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凹凸配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内插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将骨架层的首端和末端连接起来,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插接柱黏接于基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传送带的骨架层首端和末端通过插接柱连接为一体后,使得传送带两端得到很好的固定,插接柱增强了传送带端部的横向抗拉强度,然后将两端、插接柱黏接在基层上,增加了传送带的整体性和抗拉性,使得传送带在接头处发生断裂的可能降低,实现延长传送带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骨架层表面具有空隙,基层与骨架层的接触面上具有位于空隙内且与骨架层粘合的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除了与骨架层表面接触,基层还在骨架层的空隙内与骨架层相接触,基层通过在空隙内的凸起,使基层与骨架层的实际接触面积增加,基层与骨架层之间黏接的更稳固,不易开裂分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为PVC材质的网状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材质具有柔韧性好、易成型、低温下不易脆的特性,PVC材质制作的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同时易成型、低温下不易脆,可以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柱为PVC材质的塑料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VC材质具有柔韧性好、易成型、低温下不易脆的特性,PVC材质制作的插接柱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同时易成型、低温下不易脆,可以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为TPU材质的面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PU材质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好,并具有耐油和耐水的特性,由TPU材质制成的基层设置在骨架层上,起到隔绝带油物料对骨架层的侵蚀,从而达到延长传送带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上设置有与传送物品接触的防静电层,所述防静电层与骨架层分别位于基层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层上设置有与被传送物品接触的防静电层,防静电层将基层与被传送物品分隔开,避免了因静电的产生而对被传送物品产生的损坏的可能,对被运送物品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静电表层上设置有凸出于防静电表层的凸起条,所述凸起条围成一用于放置被传送物品的放置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静电层上设置放置区,被运送物品可以放置在放置区中,对被运送物品起到定位放置的作用,保护了被运送物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静电表层上设置有防滑凸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静电表层上设置防滑凸起,可以增大摩擦力,减少被运送物品因打滑引发的碰撞、掉落,对被运送物品起到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传送带的骨架层首端和末端通过插接柱连接起来,并黏接在基层上成为一体,增强了骨架层的横向抗拉能力,使得传送带在接头处发生断裂的可能降低,实现延长传送带使用寿命的目的;2.防静电层将基层与被传送物品分隔开,避免了因静电的产生而对被传送物品产生的损坏的可能,对被运送物品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骨架层首端与末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骨架层首端与末端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是本技术中骨架层首端与末端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基层;2、骨架层;21、连接环;211、第一连接环;212、第二连接环;22、插接柱;23、填充体;3、防静电层;4、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插接通道;7、基层凸起;8、凸起条;9、防滑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传送带,参照图1~图4,包括带状的基层1、骨架层2和防静电层3,基层1是TPU材料制成的面层结构,且表面具有耐油和耐水特性,骨架2是由PVC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具有柔韧性和耐低温特性,骨架层2包括连接环21、插接柱22、填充体23,连接环21套设在填充体23上,填充体23沿传送带长度方向上延伸,且在基层1上按照传送带长度方向上排列分布,在传送带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填充体23上的连接环21通过插接柱22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网状结构。如图2~图4所示,骨架层2的两端分别为首端和末端,连接环21包括多个位于传送带首端的第一连接环211、多个位于末端的第二连接环212,第一连接环211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分布,相邻第一连接环211之间构成第一凹槽4,第二连接环212沿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上排列分布,相邻第二连接环212之间构成第二凹槽5,第一连接环211与第二凹槽5之间凹凸配合,第二连接环212与第一凹槽4之间凹凸配合,连接环21、插接柱22、填充体23黏接于基层1上。如图3~图4所示,第一连接环211与第二连接环212交错排列形成沿传送带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插接通道6,插接通道6内插设有插接柱22,第一连接环211和第二连接环212在传送带长度方向上被插接柱22固定,第一连接环211、第二连接环212和插接柱22均被黏接在基层1上。如图1所示,基层1与骨架层2的接触面上具有基层凸起7,基层凸起7位于骨架层2表面的间隙中,防静电层3是由含有防静电剂的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送带,包括带状的基层(1)、骨架层(2),所述基层(1)黏接于骨架层(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包括多个位于骨架层(2)首端的第一连接环(211)、多个位于骨架层末端的第二连接环(21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211)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环(212)凹凸配合的第一凹槽(4),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环(21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211)凹凸配合的第二凹槽(5),所述第一连接环(211)和第二连接环(212)内插设有插接柱(22),所述插接柱(22)将骨架层(2)的首端和末端连接起来,所述第一连接环(211)、第二连接环(212)、插接柱(22)黏接于基层(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送带,包括带状的基层(1)、骨架层(2),所述基层(1)黏接于骨架层(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包括多个位于骨架层(2)首端的第一连接环(211)、多个位于骨架层末端的第二连接环(21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211)之间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环(212)凹凸配合的第一凹槽(4),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环(21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环(211)凹凸配合的第二凹槽(5),所述第一连接环(211)和第二连接环(212)内插设有插接柱(22),所述插接柱(22)将骨架层(2)的首端和末端连接起来,所述第一连接环(211)、第二连接环(212)、插接柱(22)黏接于基层(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层(2)表面具有空隙,所述基层(1)上具有位于空隙内且与骨架层(2)粘合的基层凸起(7)。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米莜凯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