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包括两个或四个主动组件、一个车体架、两个或四个电机;主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轴和主动输出轴,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直齿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主动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二主动直齿轮与第一主动直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与第一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实现了零件的功能分解,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最终很容易实现产品结构尺寸和驱动方式的自由变换。
A movable chassis with variab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
本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
技术介绍
产品设计时,零部件之间的匹配会按照一一对应关系进行设计,若零部件之间不匹配,产品的功能实现受限,不得不调整零部件尺寸或改变其功能。目前的移动底盘也存在这一问题,产品尺寸仍然较为固定,驱动形式简单,产品样式单一,产品零部件的功能无法实现分离,通用性较差,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多样化环境的功能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用以解决目前移动底盘的产品零部件的功能不能分离而导致的产品通用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包括两个或四个主动组件、一个车体架、两个或四个电机,所述车体架包括第一纵向件、第二纵向件、第一横向件和第二横向件,所述第一纵向件、所述第一横向件、所述第二纵向件和所述第二横向件的端部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所述车体架;所述主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轴和主动输出轴,所述主动齿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直齿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所述第二主动直齿轮与所述第一主动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主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件和/或所述第二横向件上。优选地,所述主动组件还包括主动轮支撑架,所述主动齿轮轴和所述主动输出轴相互垂直且均穿设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内,且所述主动齿轮轴的动力输入端和所述主动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均穿出所述主动轮支撑架且露出端部。优选地,所述主动组件还包括齿轮架,所述齿轮架固定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的架壁上且罩设于所述第一主动直齿轮。优选地,所述电机的外壳与所述齿轮架通过所述电机法兰可拆卸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主动组件还包括挡片,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主动齿轮轴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的连接处且靠近第二主动锥齿轮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可变构的移动底盘还包括两个从动组件,两个所述从动组件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件或所述第二横向件的两端;所述从动组件包括从动齿轮轴、从动输出轴和从动轮支撑架,所述从动齿轮轴的动力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一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输出轴的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锥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锥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轴和所述从动输出轴相互垂直且均装设于所述从动轮支撑架内。优选地,所述可变构的移动底盘还包括两个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平行设置于所述主动组件和所述从动组件之间,且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轴的动力输出端和所述从动齿轮轴的动力输入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可采用标准件可拆卸连接拼凑成车体架,可自主决定产品尺寸;将主动组件单独设计成一个零件整体,再配置电机和车轮,即可实现电机、主动组件和车轮的模块化的组合成一个模块体,据此通过设置主动组件的数量、电机个数,增设从动组件与传动轴,可自由组合实现两电机两驱动、两电机四驱动、四电机四驱动等多种驱动形式,进而实现了零件的功能分解,提高了产品的通用性,最终很容易实现产品结构尺寸和驱动方式的自由变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车体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主动组件与电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两电机四驱动型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从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四电机四驱动型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的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增设包胶轮的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增设履带轮的示意图;图7(c)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增设充气橡胶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下面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1,该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包括两个主动组件2、一个车体架3、两个电机4和一根从动轴10。参考图2,车体架3包括第一纵向件301、第二纵向件302、第一横向件303和第二横向件304,第一纵向件301和第二纵向件302相互平行,第一横向件303和第二横向件304相互平行。第一纵向件301、第一横向件303、第二纵向件302和第二横向件304的端部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车体架3,车体架3为矩形的车架框体。具体地,第一纵向件301与第一横向件303、第二纵杆302和第二横向件304的端部通过螺栓连接。车体架3均采用标准件,第一纵向件301和第二纵向件302可采用角钢或L型铝型材,第一横向件303和第二横向件304可采用方钢等。其中,车体架3可通过六个螺丝将两根L型铝型材或两根角钢与两根方钢固定连接,且两根L型铝型材位于车体架3的两侧。根据需要的长度裁切L型铝型材和方钢组成车体架3、改变车轮和传动轴的尺寸,可实现移动底盘整体的长、宽、高尺寸的变化,有利于适应不同的应用场合,以实现尺寸的可定制。参考图3,主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轴206、主动输出轴211、第二主动直齿轮205、第二主动锥齿轮208、第一主动锥齿轮207、主动轮支撑架210、齿轮架201、挡片209;第二主动直齿轮205和第二主动锥齿轮208分别设置于主动齿轮轴206的两端,第一主动锥齿轮207设置于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入端;主动齿轮轴206和主动输出轴211相互垂直且均穿设于主动轮支撑架210内,第二主动锥齿轮208与第一主动锥齿轮207相互啮合,且主动齿轮轴206的动力输入端和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出端均穿出主动轮支撑架210且露出端部;齿轮架201固定于主动轮支撑架210的架壁上且罩设于第一主动直齿轮203;挡片209设置于主动齿轮轴206与主动轮支撑架210的连接处且靠近第二主动锥齿轮208的外侧。电机4的输出轴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203,第一主动直齿轮203与第二主动直齿轮205相互啮合。电机4的外壳与齿轮架201通过电机法兰202可拆卸固定连接。电机法兰202设置于齿轮架201上,具体地,齿轮架201通过4个螺丝固定在主动轮支撑架210上,电机204壳体通过电机法兰202固定在齿轮架201上,电机法兰202通过4个螺丝与齿轮架201固连。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出端用于设置车轮。其中,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第一主动直齿轮203转动,同时将动力通过第二主动直齿轮205传递至主动齿轮轴206,主动齿轮轴206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锥齿轮208转动,进而将动力通过第一主动锥齿轮207传递至主动输出轴211,通过主动输出轴211将动力传递至车轮。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两个电机4设置于车体架3内,两个主动组件2分别设置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或四个主动组件(2)、一个车体架(3)、两个或四个电机(4),/n所述车体架(3)包括第一纵向件(301)、第二纵向件(302)、第一横向件(303)和第二横向件(304),所述第一纵向件(301)、所述第一横向件(303)、所述第二纵向件(302)和所述第二横向件(304)的端部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所述车体架(3);/n所述主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轴(206)和主动输出轴(211),/n所述主动齿轮轴(2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直齿轮(205)和第二主动锥齿轮(208),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207),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208)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207)相互啮合;/n所述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203),所述第二主动直齿轮(205)与所述第一主动直齿轮(203)相互啮合;/n所述主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件(303)和/或所述第二横向件(30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或四个主动组件(2)、一个车体架(3)、两个或四个电机(4),
所述车体架(3)包括第一纵向件(301)、第二纵向件(302)、第一横向件(303)和第二横向件(304),所述第一纵向件(301)、所述第一横向件(303)、所述第二纵向件(302)和所述第二横向件(304)的端部首尾依次可拆卸连接形成所述车体架(3);
所述主动组件(2)包括主动齿轮轴(206)和主动输出轴(211),
所述主动齿轮轴(20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动直齿轮(205)和第二主动锥齿轮(208),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第一主动锥齿轮(207),所述第二主动锥齿轮(208)与所述第一主动锥齿轮(207)相互啮合;
所述电机(4)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主动直齿轮(203),所述第二主动直齿轮(205)与所述第一主动直齿轮(203)相互啮合;
所述主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横向件(303)和/或所述第二横向件(30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组件(2)还包括主动轮支撑架(210),
所述主动齿轮轴(206)和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相互垂直且均穿设于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10)内,且所述主动齿轮轴(206)的动力输入端和所述主动输出轴(211)的动力输出端均穿出所述主动轮支撑架(210)且露出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构的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组件(2)还包括齿轮架(201);
所述齿轮架(201)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良,裴景春,杨丽,张东兴,崔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