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60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包括构架;行走系统,包括差速电机、两对行走轮;刹车系统,用于给所述行走系统制动;牵引系统;导向轮;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减速电机、齿轮箱、两个L型杆、两个第一滚轮;导向先导装置,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前部和后部,所述导向先导装置包括连杆与第二滚轮,连杆一端与第二滚轮同轴设定,另一端可垂直于所述构架运动方向转动地与所述构架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使单轨电动车辆不论在转向还是在变速时,运行都更加稳定,不要摇晃。

A steering gear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steering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
技术介绍
悬挂式单轨电动车辆,所占空间很小,很适合用于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悬挂式单轨车辆主要包括转向机构和车厢。转向机构在桁架桥上运行,其下悬挂车厢,从而带动车厢一起运动。目前的转向机构一般仅有位于构架四角的导向轮起到转向作用,在车辆转向或者变速时,转向机构运行往往不够稳定,致使车厢晃动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通过使用导向辅助装置、导向先导装置,来解决车辆转向、加速或者减速时,转向机构运行往往不够稳定,致使车厢晃动严重的技术问题。具体包括:构架;行走系统,包括差速电机、两对行走轮;所述差速电机共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构架前后部;所述差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构架两侧;刹车系统,用于给所述行走系统制动;牵引系统,位于所述构架底部的中部,用于与车厢连接;导向轮,共四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四角;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减速电机、齿轮箱、两个L型杆、两个第一滚轮;所述齿轮箱设置在所述构架上部的中部,所述齿轮箱两输出轴朝向所述构架两侧并分别与所述L型杆的短杆同轴相连;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所述减速电机相连;所述L型杆的长杆与所述第一滚轮同轴相连,所述减速电机可通过齿轮箱带动L型杆长杆在所述构架两侧绕所述L型杆短杆转动;导向先导装置,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前部和后部,所述导向先导装置包括连杆与第二滚轮,连杆一端与第二滚轮同轴设定,另一端可垂直于所述构架运动方向转动地与所述构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差速电机为永磁无刷差速电机。进一步的,所述刹车系统为油刹。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系统为方管,其上设置有与车箱连接的安装孔。进一步的,每组所述导向轮包括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上下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包括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所述第一圆锥齿轮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轴线垂直、外啮合,所述第一圆锥齿轮所在轴两端分别与所述L型杆的短杆同轴相连,所述第二圆锥齿轮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锥齿轮齿数大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齿数。进一步的,两所述L型杆的长杆始终相互垂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十字万向节和第二十字万向节,所述第一十字万向节设置在所述构架上,所述第二十字万向节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上,所述第一十字万向节、所述第二十字万向节通过所述连杆相连。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在与之配合的桁架桥内运动。构架两侧相应的L型杆长轴可在车辆转向或者变速时立起,第一滚轮可以与桁架桥内相应轨道配合,相应轨道给第一滚轮一个反作用力,通过L型杆,减少整个车辆的左右摇摆。构架前后端的导向先导装置在车辆转向尤其是变速时,可通过在桁架桥内对应的轨道给第二滚轮一个垂直方向的力,通过连杆时,减少整个车辆前后方向的摇摆,而且导向先导装置由于设置在转向机结构的前后端,在车辆运动时,可以起到辅助转向的作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的导向先导装置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的齿轮箱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L型杆的长杆立起时第一滚轮与桁架桥配合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滚轮与桁架桥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构架;2-1、行走轮;2-2、差速电机;3、刹车系统;4、导向轮;5-1、减速电机;5-2、齿轮箱;5-2-1、第二圆锥齿轮;5-2-2、第一圆锥齿轮;5-3、L型杆;5-4、第一滚轮;6-1、连杆;6-2、第二滚轮;6-3-1、第一十字万向节;6-3-2、第二十字万向节;7、桁架桥;8、牵引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如附图1、附图2所示,包括:构架1;行走系统,包括差速电机2-2、两对行走轮2-1;所述差速电机2-2共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构架1前后部;所述差速电机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行走轮2-1,所述行走轮2-1位于所述构架1两侧;刹车系统3,用于给所述行走系统制动;牵引系统8,位于所述构架底部的中部,用于与车厢连接;导向轮4,共四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1四角;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减速电机5-1、齿轮箱5-2、两个L型杆5-3、两个第一滚轮5-4;所述齿轮箱5-2设置在所述构架1上部的中部,所述齿轮箱5-2两输出轴朝向所述构架1两侧并分别与所述L型杆5-3的短杆同轴相连;所述齿轮箱5-2输入轴与所述减速电机5-1相连;所述L型杆5-3的长杆与所述第一滚轮5-4同轴相连,所述减速电机5-1可通过齿轮箱5-2带动L型杆5-3长杆在所述构架1两侧绕所述L型杆5-3短杆转动;导向先导装置,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1前部和后部,所述导向先导装置包括连杆6-1与第二滚轮5-2,连杆6-1一端与第二滚轮6-2同轴设定,另一端可垂直于所述构架1运动方向转动地与所述构架1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与之配合的桁架桥内运动。构架两侧相应的L型杆长轴可在车辆转向或者变速时立起,第一滚轮可以与桁架桥内相应轨道配合,相应轨道给第一滚轮一个反作用力,通过L型杆,减少整个车辆的左右摇摆。构架前后端的导向先导装置在车辆转向尤其是变速时,可通过在桁架桥内对应的轨道给第二滚轮一个垂直方向的力,通过连杆时,减少整个车辆前后方向的摇摆,而且导向先导装置由于设置在转向机结构的前后端,在车辆运动时,可以起到辅助转向的作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车辆转向或者变速时,车厢更加稳定、不易晃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1、附图2、附图4、附图5所示,所述差速电机2-2为永磁无刷差速电机;所述刹车系统3为油刹;所述牵引系统8为方管,其上设置有与车箱连接的安装孔;每组所述导向轮4包括两个导向轮4,两个所述导向轮4上下同轴设置;所述齿轮箱5-2包括第一圆锥齿轮5-2-2、第二圆锥齿轮5-2-1,所述第一圆锥齿轮5-2-2与所述第二圆锥齿轮5-2-1轴线垂直、外啮合,所述第一圆锥齿轮5-2-2所在轴两端分别与所述L型杆的短杆同轴相连,所述第二圆锥齿轮5-2-1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圆锥齿轮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构架;/n行走系统,包括差速电机、两对行走轮;所述差速电机共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构架前后部;所述差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构架两侧;/n刹车系统,用于给所述行走系统制动;/n牵引系统,位于所述构架底部的中部,用于与车厢连接;/n导向轮,共四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四角;/n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减速电机、齿轮箱、两个L型杆、两个第一滚轮;所述齿轮箱设置在所述构架上部的中部,所述齿轮箱两输出轴朝向所述构架两侧并分别与所述L型杆的短杆同轴相连;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所述减速电机相连;所述L型杆的长杆与所述第一滚轮同轴相连,所述减速电机可通过齿轮箱带动L型杆长杆在所述构架两侧绕所述L型杆短杆转动;/n导向先导装置,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前部和后部,所述导向先导装置包括连杆与第二滚轮,连杆一端与第二滚轮同轴设定,另一端可垂直于所述构架运动方向转动地与所述构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架;
行走系统,包括差速电机、两对行走轮;所述差速电机共两个,分别固定于所述构架前后部;所述差速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位于所述构架两侧;
刹车系统,用于给所述行走系统制动;
牵引系统,位于所述构架底部的中部,用于与车厢连接;
导向轮,共四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四角;
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减速电机、齿轮箱、两个L型杆、两个第一滚轮;所述齿轮箱设置在所述构架上部的中部,所述齿轮箱两输出轴朝向所述构架两侧并分别与所述L型杆的短杆同轴相连;所述齿轮箱输入轴与所述减速电机相连;所述L型杆的长杆与所述第一滚轮同轴相连,所述减速电机可通过齿轮箱带动L型杆长杆在所述构架两侧绕所述L型杆短杆转动;
导向先导装置,共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构架前部和后部,所述导向先导装置包括连杆与第二滚轮,连杆一端与第二滚轮同轴设定,另一端可垂直于所述构架运动方向转动地与所述构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电机为永磁无刷差速电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稳定性增强的转向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系统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景空间智能交通科技中心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