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密胺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641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抗菌密胺勺,所述密胺勺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抗菌密胺基体层,至少一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其中,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8~68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7~127nm;所述抗菌罩光粉层,系抗菌罩光粉依次高温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压压印程序,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的上面形成有固态抗菌层。通过附于表面的纳米抗菌罩光粉层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还能增加密胺餐勺的强度、耐磨性和光泽度,长效抗菌,可分解密胺餐具游离甲醛等有机物。

An antibacterial melamine spo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密胺勺
本技术涉及一种抗菌密胺勺,可用于密胺

技术介绍
餐勺是家庭生活的日常必需用品,大量调查资料表明,餐勺上常可检测出各种致病微生物。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经常地对餐勺进行彻底地清洗和消毒,那么餐勺就可能成为传播如甲型肝炎、痢疾、伤寒、结核病及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媒介。传统的密胺餐勺表面罩光粉主要起美观和光滑作用,并无其他功能,而且传统餐勺表面并不完全平整,易附着一些油污和杂质,容易滋生细菌。餐勺经过清洗后仍会残存细菌,放置会继续生长细菌,杀菌消毒效果很难彻底,消毒杀菌时间过长成本高昂,不经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抗菌密胺勺。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抗菌密胺勺,所述密胺勺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抗菌密胺基体层,至少一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其中,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8~68nm,氧化锌颗粒的粒间距为27~127nm;所述抗菌罩光粉层,系抗菌罩光粉高温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优选地,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为含纳米银抗菌罩光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6~66nm,纳米银颗粒的粒间距为26~126nm。优选地,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压印有一混合层,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高温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um,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100~200um。优选地,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50~250um,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100~200um。优选地,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环状间隔地压印有一抗菌罩光粉层。优选地,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条状间隔地压印有抗菌罩光粉层。优选地,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上附着设置有一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优选地,所述增附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所述增附层的厚度为100~150um。本技术方案中的抗菌罩光层与密胺餐勺的抗菌密胺基体层高温模压成型,经高温模压后附于抗菌密胺基体层上表面不会脱落,不会被洗涤和溶出,即可以通过接触杀死细菌,也可以在自然光条件下,通过光催化杀死细菌,从而达到安全、持久的抗菌效果。通过附于表面的抗菌罩光层达到优异的抗菌效果,还能增加密胺餐勺的强度、耐磨性和光泽度。经过反复证实,所述抗菌密胺餐勺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无二次污染、无刺激性、安全无毒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菌密胺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抗菌密胺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抗菌密胺勺,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密胺勺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抗菌密胺基体层1,至少一抗菌罩光粉层2,附着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1上面,其中,所述抗菌罩光粉层2为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8~68nm;所述抗菌罩光粉层,系抗菌罩光粉高温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压压印程序,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的上面分别形成有固态的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为含纳米银抗菌罩光层,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6~66nm,纳米银颗粒的粒间距为26~126nm,所有纳米银颗粒的剖面面积之和占该层剖面面积的39~89%。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压印有一混合层3,所述混合层3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31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32,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32附着于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31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高温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压压印程序,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的上面分别形成有固态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um,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100~200um。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50~250um,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100~200um。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环状间隔地压印有一抗菌罩光粉层。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条状间隔地压印有抗菌罩光粉层。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上附着设置有一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抗菌罩光粉层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具体地,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为含纳米氧化锌罩光层,纳米氧化锌均匀分散在罩光粉中,罩光粉粒径范围为200到2000目。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为含纳米银罩光层,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22附着于纳米氧化锌罩光粉层21的外部表面。所述纳米氧化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um,所述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30~300um。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氧化锌颗粒的粒径为15~50nm,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罩光粉依次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压程序,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21为纳米银罩光罩光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22为纳米氧化锌罩光罩光粉层,所述纳米氧化锌罩光粉层附着于纳米银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纳米氧化锌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30~200um,所述纳米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um。在该层剖面结构中,纳米银颗粒的粒径为15~50nm,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层罩光粉,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依次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经高温模压程序,于所述密胺基体层的上面依序形成有固态的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混合层包括交错设置或凹凸设置的第一层抗菌层和第二层抗菌层,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21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22,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为含纳米氧化锌罩光层,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为含纳米银罩光层。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均压印有一混合层。所述密胺勺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附着设置有一抗菌罩光粉层,所述抗菌罩光粉上附着设置有一增附层。所述抗菌罩光粉的厚度为40~250um,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菌罩光粉的厚度优选为100~200um。所述增附层为纳米银抗菌罩光粉层,所述增附层的厚度为100~150um。所述抗菌罩光粉的剖面为波浪形或山字形。抗菌密胺粉体经过高温模压成型,形成抗菌密胺勺基体,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密胺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胺勺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n抗菌密胺基体层,/n至少一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密胺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胺勺的剖面为以下多层结构:
抗菌密胺基体层,
至少一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所述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密胺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胺勺的上表面压印有一混合层,所述混合层包括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附着于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外部表面,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系将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和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分别高温压印在抗菌密胺基体层上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密胺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40~250um,所述第二层抗菌罩光粉层的厚度为100~200u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浪徐雯陈鹏张伟金恋黄卓慧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倍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