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618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材打孔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驱动部、上夹持部、下夹持部与冲孔机构;支撑架设于底板上,支撑架包括与底板间隔相对的横板,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设于横板与底板之间,驱动部与横板固定并与上夹持部连接,下夹持部与上夹持部活动连接;冲孔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冲孔部、限位于上夹持部的上模座和限位于下夹持部的下模座,上模座与下模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开设有供管材通过的通槽,冲孔部可活动地设于上模座和/或下模座背离通槽一侧,冲孔部设有至少一个冲孔钉,上模座和下模座开设有供冲孔钉穿过的穿孔;驱动部驱动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时能够使上模座与下模座夹紧管材,并抵压冲孔部使冲孔钉穿过穿孔对通槽内管材打孔。

Pipe dril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材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材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管材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橡胶等管材广泛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管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管材的表面进行打孔,例如方便通气。目前,管材的打孔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实现,产品质量也因为作业人员的熟练程度差异而无法得到保证,且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打孔设备,可对管材进行单独打孔,但是对于特定的管材加工使用中,需要在管材表面打出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仍需要人工转动或调节管材来实现管材不同位置处的打孔,影响生产效率,且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管材打孔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材打孔装置,自动打出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管材打孔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架、驱动部、上夹持部、下夹持部与冲孔机构;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底板间隔相对设置的横板,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设于所述横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横板上并与所述上夹持部连接,所述下夹持部与所述上夹持部活动连接;所述冲孔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冲孔部、限位于所述上夹持部上的上模座和限位于所述下夹持部上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均开设有可供管材通过的通槽,所述冲孔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或所述下模座背离所述通槽的一侧,所述冲孔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冲孔钉,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均开设有可供所述冲孔钉穿过的穿孔;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且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时能够使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夹紧管材,并抵压所述冲孔部使所述冲孔钉穿过所述穿孔以对所述通槽内的管材打孔。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夹持部包括上横梁、上滑板及一对上压板,所述上横梁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一对上压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横梁的两端,所述上滑板连接于所述一对上压板的一侧;所述下夹持部包括下横梁、下滑板及一对下压板,所述一对下压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下横梁的两端,所述下滑板连接于所述一对下压板的一侧,所述下压板与所述上压板的位置对应,所述下滑板与所述上滑板的位置对应,所述上滑板与所述下滑板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滑板背离所述上压板的一侧设有上齿条,所述下滑板背离所述下压板的一侧设有下齿条,所述上齿条与所述下齿条通过同步齿轮连接,所述上齿条及所述下齿条均与所述同步齿轮相啮合。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一立板及与所述第一立板间隔相对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及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均与所述横板连接,所述第一立板及所述第二立板远离所述横板的一侧与所述底板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立板上还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导轨,所述上滑板及所述下滑板均与所述竖直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立板上还设有固定轴,所述同步齿轮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孔钉包括钉帽与钉体,所述冲孔部包括固定板及与所述固定板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固定板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盖板一侧向所述第一凹槽内延伸形成凸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靠近所述凸部的第二凹槽,所述凸部抵靠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用于固定所述钉帽的固定腔,所述钉体从所述固定腔中穿出。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冲孔部还包括导柱与套设于所述导柱上的弹性件,所述导柱固定于所述上模座或所述下模座背离所述通槽的一侧,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板形成弹性配合。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上横梁或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导柱与所述上横梁或所述下横梁活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压板或所述下压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冲孔部还包括侧压板,所述侧压板的两端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侧压板的两端还套设有与所述限位槽配合的卡持部,所述导柱与所述侧压板活动连接,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相互靠近时能够挤压所述侧压板及所述卡持部进而压缩所述弹性件推动固定板朝向所述通槽移动。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管材打孔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滑移平台,所述滑移平台上固定有水平导轨与水平气缸,所述水平导轨与管材的输送方向一致,所述底板设于所述水平导轨上并与所述水平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水平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底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驱动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相互靠近,能够夹紧管材并抵压冲孔部进行打孔,结构紧凑,能自动打出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效率高且成本低,适用于管材的连续生产。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管材打孔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管材打孔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管材打孔装置的局部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冲孔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冲孔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管材打孔装置100、底板10、支撑架20、横板21、第一立板22、竖直导轨221、固定轴222、第二立板23、第三立板24、第四立板25、驱动部30、上夹持部40、上横梁41、上滑板42、上压板43、限位槽431、上齿条44、同步齿轮45、轴承451、下夹持部50、下横梁51、下滑板52、下压板53、下齿条54、冲孔机构60、冲孔部61、冲孔钉611、钉帽6111、钉体6112、固定板612、第一凹槽6121、盖板613、凸部6131、第二凹槽6132、导柱614、弹性件615、侧压板616、卡持部617、上模座62、穿孔621、下模座63、通槽64、机架70、滑移平台71、水平导轨72、水平气缸73、可调地脚7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材打孔装置100,包括底板10、支撑架20、驱动部30、上夹持部40、下夹持部50与冲孔机构60。支撑架20设于底板10上,支撑架20包括与底板10间隔相对设置的横板21,上夹持部40与下夹持部50设于横板21与底板10之间,驱动部30固定于横板21上并与上夹持部40连接,下夹持部50与上夹持部40活动连接。冲孔机构60包括至少一个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架、驱动部、上夹持部、下夹持部与冲孔机构;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底板间隔相对设置的横板,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设于所述横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横板上并与所述上夹持部连接,所述下夹持部与所述上夹持部活动连接;所述冲孔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冲孔部、限位于所述上夹持部上的上模座和限位于所述下夹持部上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均开设有可供管材通过的通槽,所述冲孔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或所述下模座背离所述通槽的一侧,所述冲孔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冲孔钉,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均开设有可供所述冲孔钉穿过的穿孔;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且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时能够使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夹紧管材,并抵压所述冲孔部使所述冲孔钉穿过所述穿孔以对所述通槽内的管材打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架、驱动部、上夹持部、下夹持部与冲孔机构;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底板间隔相对设置的横板,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设于所述横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横板上并与所述上夹持部连接,所述下夹持部与所述上夹持部活动连接;所述冲孔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冲孔部、限位于所述上夹持部上的上模座和限位于所述下夹持部上的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对的一侧之间均开设有可供管材通过的通槽,所述冲孔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或所述下模座背离所述通槽的一侧,所述冲孔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冲孔钉,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均开设有可供所述冲孔钉穿过的穿孔;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或远离,且所述上夹持部与所述下夹持部相互靠近时能够使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夹紧管材,并抵压所述冲孔部使所述冲孔钉穿过所述穿孔以对所述通槽内的管材打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材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包括上横梁、上滑板及一对上压板,所述上横梁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一对上压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上横梁的两端,所述上滑板连接于所述一对上压板的一侧;所述下夹持部包括下横梁、下滑板及一对下压板,所述一对下压板分别连接于所述下横梁的两端,所述下滑板连接于所述一对下压板的一侧,所述下压板与所述上压板的位置对应,所述下滑板与所述上滑板的位置对应,所述上滑板与所述下滑板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材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板背离所述上压板的一侧设有上齿条,所述下滑板背离所述下压板的一侧设有下齿条,所述上齿条与所述下齿条通过同步齿轮连接,所述上齿条及所述下齿条均与所述同步齿轮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材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一立板及与所述第一立板间隔相对的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及所述第二立板的一侧均与所述横板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张维波康树峰龙玉克和淑慧周国华刘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