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589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轧机换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辊装置,至少包括大车、牵引车和辊系,还包括氮气弹簧、一对上轨道、一对下轨道、把手和牵引钩,所述的辊系包括上中间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和下中间辊,所述上中间辊和上工作辊轴承座之间、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轴承座之间以及下工作辊和下中间辊轴承座之间均设置一对氮气弹簧,所述大车上滑动设置牵引车,所述牵引车和大车活动方向垂直于机组作业线,所述大车上且位于牵引车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上轨道和下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通过下工作辊拖拽其他辊系和从高度方向对辊系进行吊装的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笨重、空间庞大和成本高等问题,进而实现了高效集约而且换辊轻便的技术效果。

A roll chan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辊装置
本技术涉及轧机换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辊装置。
技术介绍
六辊轧机在各种金属材料的塑性成型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六辊轧机的换辊系统直接决定着作业线的生产节奏和机组设备的空间规模。由于支撑辊系的换辊周期较长而且中间辊和工作辊的辊面精度对产品表面质量和产品精度的影响很大,因此关于六辊轧机换辊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中间辊和工作辊的换辊展开的。六辊轧机的换辊是通过换辊车将旧辊系拖出轧机并将新辊系推入轧机的过程。传统六辊轧机的换辊系统是在换辊设备为上中间辊系、上工作辊系、下工作辊系和下中间辊系设置各自单独的换辊轨道,并且使换辊设备远离轧机后从换辊设备的传动侧完成旧辊系吊出换辊设备和新辊系吊入换辊设备的,因此传统的六辊轧机换辊系统在使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一、空间庞大。由于换辊设备为上中间辊系、上工作辊系、下工作辊系和下中间辊系设置各自单独了的换辊轨道,因此换辊设备在高度方向占用的空间极大。而且换辊设备必须离开轧机足够远的距离以便辊系可从换辊设备的传动侧吊出或者吊入,因而此换辊系统所对应的换辊设备在横向跨度上占用的空间极大。二、设备笨重。传统换辊系统所对应的换辊设备在高度方向的巨大空间开销致使换辊设备吨位重,而且设备高度大造成设备重心偏高。大吨位和高重心限制了换辊设备的移动速度,进而极大降低了换辊速度和生产节奏。三、成本高。传统换辊系统的庞大空间需求造成其厂房和占地巨大,设备笨重造成换辊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成本非常高,这些都是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是非常不可取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换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了高效换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换辊装置,至少包括大车、牵引车和辊系,还包括氮气弹簧、一对上轨道、一对下轨道、把手和牵引钩,所述的辊系包括上中间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和下中间辊,所述上中间辊和上工作辊轴承座之间、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轴承座之间以及下工作辊和下中间辊轴承座之间均设置一对氮气弹簧,所述大车上滑动设置牵引车,所述牵引车和大车活动方向垂直于机组作业线,所述大车上且位于牵引车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上轨道和下轨道,所述把手固定在下工作辊一端,所述牵引钩可拆卸连接在牵引车一端。所述上中间辊与上工作辊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以及下工作辊与下中间辊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均开有一对凹槽,所述上中间辊和上工作辊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以及下工作辊和下中间辊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内均设置氮气弹簧,所述氮气弹簧与凹槽内壁面具有2mm间隙。所述上轨道由两个活动轨和三个固定轨组成,三个所述固定轨相邻之间设置活动轨,所述活动轨一端与固定轨铰接,所述活动轨另一端与固定轨接触。所述牵引钩由一对支架、一对转轴、一对挂钩和联动杆组成,所述支架相对平行固定在牵引车一端,一对所述挂钩一端分别通过转轴铰接在一对支架内,一对所述挂钩另一端下表面开有引导面和连接槽,一对所述挂钩另一端之间固定联动杆。所述牵引车位于下轨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通过下工作辊拖拽其他辊系和从高度方向对辊系进行吊装的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设备笨重、空间庞大和成本高等问题,进而实现了高效集约而且换辊轻便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辊系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辊系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挂钩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挂钩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轨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大车;2-牵引车;3-氮气弹簧;4-上轨道;5-下轨道;6-把手;7-牵引钩;8-上中间辊;9-上工作辊;10-下工作辊;11-下中间辊;12-活动轨;13-固定轨;14-支架;15-转轴;16-挂钩;17-联动杆;18-引导面;19-连接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换辊装置,至少包括大车1、牵引车2和辊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氮气弹簧3、一对上轨道4、一对下轨道5、把手6和牵引钩7,所述的辊系包括上中间辊8、上工作辊9、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所述上中间辊8和上工作辊9轴承座之间、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轴承座之间以及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轴承座之间均设置一对氮气弹簧3,所述大车1上滑动设置牵引车2,所述牵引车2和大车1活动方向垂直于机组作业线,所述大车1上且位于牵引车2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上轨道4和下轨道5,所述把手6固定在下工作辊10一端,所述牵引钩7可拆卸连接在牵引车2一端。实际使用时:首先轧机停车,解除轧机对辊系的轧制压力,同时氮气弹簧3伸张,顶动下工作辊10、上工作辊9和上中间辊8,使下中间辊11、下工作辊10、上工作辊9和上中间辊8由于氮气弹簧3而之间相互分离,然后启动大车1使大车移动至轧机的换辊口,然后牵引车2向轧机方向移动,当移动至辊系附近的时候,牵引车2上的牵引钩7与把手6连接,然后控制牵引车2远离轧机,牵引车2通过牵引钩7拉动把手6,使下中间辊11、下工作辊10、上工作辊9和上中间辊8跟随移动,下中间辊11两侧的滑轮进入下轨道5上,下工作辊10两侧的滑轮进入上轨道4上,然后启动大车1远离轧机,移动至后极限位置,然后通过行吊或起重设备依次吊取上中间辊8、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以及下中间辊11,然后再将新的辊系反向吊装至大车1上的上轨道4和下轨道5上,然后再通过大车1和牵引车2,将辊系送入轧机内,轧机对辊系施压,氮气弹簧3被压缩,辊系之间接触。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2和图3:所述上中间辊8与上工作辊9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上工作辊9与下工作辊10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以及下工作辊10与下中间辊11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均开有一对凹槽,所述上中间辊8和上工作辊9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以及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内均设置氮气弹簧3。实际使用时:辊系在轧机内时,由于轧机对辊系的挤压力,使氮气弹簧3被压缩,辊系正常工作,换辊时,轧机解除对辊系的挤压力,同时氮气弹簧3伸张,时辊系之间被顶起,便于对辊系之间的更换。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2和图3:所述氮气弹簧3与凹槽内壁面具有2mm间隙。实际使用时:2mm的间隙可以保证辊系在轧机内工作时与氮气弹簧3外壁面不产生接触,减少摩擦,由于辊系自重比较重,氮气弹簧3在辊系之间比较稳定,辊系在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侧翻。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图1、图6和图7:所述上轨道4由两个活动轨12和三个固定轨13组成,三个所述固定轨13相邻之间设置活动轨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辊装置,至少包括大车(1)、牵引车(2)和辊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氮气弹簧(3)、一对上轨道(4)、一对下轨道(5)、把手(6)和牵引钩(7),所述的辊系包括上中间辊(8)、上工作辊(9)、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所述上中间辊(8)和上工作辊(9)轴承座之间、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轴承座之间以及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轴承座之间均设置一对氮气弹簧(3),所述大车(1)上滑动设置牵引车(2),所述牵引车(2)和大车(1)活动方向垂直于机组作业线,所述大车(1)上且位于牵引车(2)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上轨道(4)和下轨道(5),所述把手(6)固定在下工作辊(10)一端,所述牵引钩(7)可拆卸连接在牵引车(2)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辊装置,至少包括大车(1)、牵引车(2)和辊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氮气弹簧(3)、一对上轨道(4)、一对下轨道(5)、把手(6)和牵引钩(7),所述的辊系包括上中间辊(8)、上工作辊(9)、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所述上中间辊(8)和上工作辊(9)轴承座之间、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轴承座之间以及下工作辊(10)和下中间辊(11)轴承座之间均设置一对氮气弹簧(3),所述大车(1)上滑动设置牵引车(2),所述牵引车(2)和大车(1)活动方向垂直于机组作业线,所述大车(1)上且位于牵引车(2)两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上轨道(4)和下轨道(5),所述把手(6)固定在下工作辊(10)一端,所述牵引钩(7)可拆卸连接在牵引车(2)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中间辊(8)与上工作辊(9)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上工作辊(9)与下工作辊(10)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以及下工作辊(10)与下中间辊(11)两端的轴承座相对面均开有一对凹槽,所述上中间辊(8)和上工作辊(9)轴承座相对面的凹槽、上工作辊(9)和下工作辊(10)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计江尤磊苏旭涛孔垂青谢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