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43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跟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即通过将前部着地区的中部底面设计为上凹深度介于0.01~4mm之间的上凹曲面,不但可以拓展脚掌区的实际着地面积,还可以使脚掌着地点由一个分离成至少两个,并使分离的其中两个新着地点分别偏移至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进而可以与后部脚跟着地点一起基于三点共面原理确定一个更大范围的有效着地面积,从而可极大地提升步行稳定性,避免在行走时出现身体摇晃、拐伤脚部或摔倒等现象。

A kind of high-heeled shoes for stable walk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
本技术属于高跟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
技术介绍
高跟鞋是指鞋跟高于普通鞋的一种鞋,使穿鞋者的脚跟明显比脚趾高。高跟鞋有许多种不同款式,尤其是在鞋跟的变化上更是非常多,如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和刀型跟等。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进诱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减小,因为重心后移,腿部就相应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袅娜与韵致应运而生。现有高跟鞋的步行着地区主要为脚跟区和脚掌区,但是高跟鞋的脚跟一般都较细,而脚掌区底面一般设计为以掌心为最低点的下凸曲面,使得在步行时前后部的着地面积极小,相当于直线上的两个点,进而在步行时容易出现走路不稳、身体摇晃甚至拐伤脚部或摔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高跟鞋在步行时容易出现走路不稳、身体摇晃甚至拐伤脚部或摔倒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包括鞋底、鞋面和鞋跟,其中,所述鞋底从后至前依次包括有鞋跟部、足弓腰窝部、跖趾部、前掌部和鞋尖部;位于所述跖趾部和所述前掌部的着地区中部底面设为上凹曲面,其中,所述上凹曲面的上凹深度介于0.01~4mm之间。优化的,所述上凹曲面的边缘形状为夹角钝化的且各边分别呈外凸弧线的三角形,该三角形的三个夹角位置分别位于所述跖趾部的第一跖趾区、第五跖趾区和所述前掌部的鞋尖连接区。进一步具体的,所述上凹曲面的上凹顶点位于所述前掌部的掌心。优化的,在位于所述跖趾部、所述前掌部和所述鞋尖部的底面嵌有边缘形状呈“U”型的防滑耐磨垫;所述防滑耐磨垫的“U”型边缘开口朝向所述鞋尖部,所述防滑耐磨垫的“U”型底边线段位于所述跖趾部的底面,所述防滑耐磨垫的两“U”型开口侧线段分别呈向外弯曲的弧形线段,形成瓶颈状。进一步具体的,所述防滑耐磨垫的边缘区域向下凸出鞋底面的厚度介于0.001~0.5mm之间。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防滑耐磨垫通过粘贴或注塑成型方式嵌在所述鞋底的底面凹槽中。进一步优化的,所述防滑耐磨垫的U型内侧边线段和U型外侧边线段至对应侧鞋边的间距分别介于0.5~1.2cm之间。优化的,所述鞋尖部的平面形状呈尖头状、方头状或圆头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新型高跟鞋,即将前部着地区的中部底面设计为上凹深度介于0.01~4mm之间的上凹曲面,不但可以拓展脚掌区的实际着地面积,还可以使脚掌着地点由一个分离成至少两个,并使分离的其中两个新着地点分别偏移至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进而可以与后部脚跟着地点一起基于三点共面原理确定一个更大范围的有效着地面积,从而可极大地提升步行稳定性,避免在行走时出现身体摇晃、拐伤脚部或摔倒等现象;(2)通过在常接触于地面的鞋底面区域嵌设向下凸出一定厚度的防滑耐磨垫,可以提供一定面积的高摩擦系数接触面和一定余量的待磨损厚度,进而可大大提升鞋底面的防滑特性,降低成品鞋的穿戴风险,并延长使用寿命,减小使用成本;(3)由于防滑耐磨垫可通过粘贴方式嵌在鞋底面凹槽中,可以很方便地更换已过度磨损的防滑耐磨垫,进而可避免导致整鞋的报废以及资源浪费;(4)所述高跟鞋还具有底面垫子附着稳固性高、易高跟鞋底成型和底面美观等优点,便于实际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高跟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高跟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鞋底在AOB线段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鞋底;11-鞋跟部;12-足弓腰窝部;13-跖趾部;14-前掌部;141-掌心;15-鞋尖部;2-鞋面;3-鞋跟;4-上凹曲面;5-防滑耐磨垫;51-“U”型底边线段;52-“U”型开口侧线段;53-U型内侧边线段;54-U型外侧边线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应当理解,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或”,其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其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应当理解,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表示不存在中间单元。另外,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若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文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应当理解,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鞋面(2)和鞋跟(3),其中,所述鞋底(1)从后至前依次包括有鞋跟部(11)、足弓腰窝部(12)、跖趾部(13)、前掌部(14)和鞋尖部(15);/n位于所述跖趾部(13)和所述前掌部(14)的着地区中部底面设为上凹曲面(4),其中,所述上凹曲面(4)的上凹深度介于0.01~4mm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鞋面(2)和鞋跟(3),其中,所述鞋底(1)从后至前依次包括有鞋跟部(11)、足弓腰窝部(12)、跖趾部(13)、前掌部(14)和鞋尖部(15);
位于所述跖趾部(13)和所述前掌部(14)的着地区中部底面设为上凹曲面(4),其中,所述上凹曲面(4)的上凹深度介于0.01~4mm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曲面(4)的边缘形状为夹角钝化的且各边分别呈外凸弧线的三角形,该三角形的三个夹角位置分别位于所述跖趾部(13)的第一跖趾区、第五跖趾区和所述前掌部(14)的鞋尖连接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曲面(4)的上凹顶点位于所述前掌部(14)的掌心(14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稳定步行的高跟鞋,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跖趾部(13)、所述前掌部(14)和所述鞋尖部(15)的底面嵌有边缘形状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长城周元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力铭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