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32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9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包括连接架、开沟器和仿形机构,仿形机构包括仿形连接板、上伸缩杆Ⅰ、仿形弹簧Ⅰ、下伸缩杆Ⅰ、仿形撬、下伸缩杆Ⅱ、仿形弹簧Ⅱ、上伸缩杆Ⅱ。上伸缩杆Ⅰ焊接在连接架上,下伸缩杆Ⅰ安装在上伸缩杆Ⅰ上,仿形弹簧Ⅰ安装在上伸缩杆Ⅰ和下伸缩杆Ⅰ之间;上伸缩杆Ⅱ通过圆柱销铰接在连接架上,下伸缩杆Ⅱ安装在上伸缩杆Ⅱ上,仿形弹簧Ⅱ安装在上伸缩杆Ⅱ和下伸缩杆Ⅱ之间;开沟器安装在导轨内,形橇铰接在下伸缩杆Ⅰ和下伸缩杆Ⅱ上。作业时,仿形橇在地面与仿形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波动,从而带动与其铰接的开沟器进行播深的调节,可满足丘陵区粘重土壤条件下的马铃薯播种开沟要求。

A profile opener for potato planting in Hilly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播种机械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
技术介绍
马铃薯作为我国主要的四大主要粮食之一,在我国种植区域广大。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在2014年已达567万公顷,总产量8700多万吨,均居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第一位,然而单产却很低。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马铃薯种植方式的落后以及机械化水平低下。马铃薯的播种深度一致性对播种质量和出苗均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因此设计开沟稳定性较好的开沟器是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手段。人工开沟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现有马铃薯播种机开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但普遍适用于北方的田间地表平整且土壤质地偏砂壤的地区。而在中国西南地区,地处丘陵地区地表平整度低,土壤粘度大,导致开沟器在作业时播种深度不一致,种沟深度的不一致会引发许多问题,马铃薯种植深度的不一致会严重影响到它的生长情况。而当前大多数马铃薯播种机采用的是利用地轮调节播深的方式,在西南地区极易造成上坡开沟过深,下坡开沟变浅的情况。综合来看,马铃薯播种机开沟主要存在适应性较差、开沟深度稳定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为了实现上述要求,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包括连接架,开沟器,仿形机构,所述连接架连接和固定所述开沟器和仿形机构;所述开沟器安装在连接架上,所述仿形机构与连接架进行铰接,所述仿形机构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示开沟器实现联动;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板,导轨和提升销轴;所述连接板与导轨焊接,所述导轨侧面开有通槽。进一步,所述仿形机构包括仿形连接板,上伸缩杆Ⅰ、仿形弹簧Ⅰ、下伸缩杆Ⅰ、仿形橇、下伸缩杆Ⅱ、仿形弹簧Ⅱ、上伸缩杆Ⅱ;所述仿形连接板连接马铃薯播种机与仿形机构;所述上伸缩杆Ⅰ固定在仿形连接板上,所述下伸缩杆Ⅰ安装在上伸缩杆Ⅰ上,所述上伸缩杆Ⅰ和下伸缩杆Ⅰ之间安装有仿形弹簧Ⅰ;所述上伸缩杆Ⅱ铰接在仿形连接板上,所述上伸缩杆Ⅱ安装有下伸缩杆Ⅱ,所述上伸缩杆Ⅱ和所述下伸缩杆Ⅱ之间安装有仿形弹簧Ⅱ;所述仿形橇铰接在所述下伸缩杆Ⅰ和所述下伸缩杆Ⅱ上;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所设计的仿形机构采用了雪橇状的地面仿形机构,由于雪橇板前端上翘的特点,使得仿形机构更好的适应在上坡时田间表面发生的起伏变化。进一步。所述下伸缩杆Ⅰ和下伸缩杆Ⅱ与所述仿形橇通过圆柱销进行铰接,所述下伸缩杆Ⅰ插入上伸缩杆Ⅰ内,所述仿形弹簧Ⅰ套在所述下伸缩杆Ⅰ上;所述仿形弹簧Ⅰ被所述下伸缩杆Ⅰ和上伸缩杆Ⅰ压缩;所述下伸缩杆Ⅱ插在上伸缩杆Ⅱ内,所述仿形弹簧Ⅱ安装在上伸缩杆Ⅱ和下伸缩杆Ⅱ之间,所述仿形橇铰接在下伸缩杆Ⅰ和下伸缩杆Ⅱ上。在设计上让所述伸缩杆使得所述仿形橇于与水平面成一定的负角度,便于在播种机作业时,开沟器能够主动适应低洼田间地表。进一步,所述连接架设置导轨,所述开沟器安装在所述导轨内,并在所述导轨内在所述仿形机构的作用下上下滑动,实现对开沟深度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的仿形机构与开沟器相并联,能够更加及时地控制开沟器的播深,保证播深一致性。(2)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采用了仿形橇这一形式作为与地表直接接触的仿形部件,在弹簧的压紧作用下可以更好的适应地表的起伏,从而实现仿行。(3)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结构精简,可满足丘陵区粘重土壤条件下的马铃薯播种开沟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的仿形机构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的连接架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适用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的仿形机构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适用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的开沟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包括连接架1、仿形机构2和开沟器3;所述连接架1连接和固定所述开沟器3和仿形机构2;所述开沟器3安装在连接架1上,所述仿形机构2与所述连接架1铰接,并通过所述连接架1与开沟器3实现联动。所述连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导轨12,提升销轴13;所述连接板11与导轨12焊接,所述导轨12侧面开有通槽14,提升销轴13安装在所述通槽14内,并能实现在通槽14内的上下滑动。所述仿形机构2与所述提升销轴13进行铰接。所述仿形机构2包括仿形连接板21,上伸缩杆Ⅰ22、仿形弹簧Ⅰ23、下伸缩杆Ⅰ24、仿形橇25、下伸缩杆Ⅱ26、仿形弹簧Ⅱ27、上伸缩杆Ⅱ28。所述仿形连接板21用于连接马铃薯播种机与仿形机构;所述上伸缩杆Ⅰ22固定在仿形连接板21上,所述下伸缩杆a24安装在上伸缩杆Ⅰ22上,所述上伸缩杆Ⅰ22与所述下伸缩杆a24之间安装有仿形弹簧Ⅰ23;所述上伸缩杆Ⅱ28铰接在仿形连接板21上,所述上伸缩杆Ⅱ28安装有下伸缩杆Ⅱ26,所述上伸缩杆Ⅱ28和所述下伸缩杆Ⅱ26之间安装有仿形弹簧Ⅱ27;所述仿形橇25铰接在下伸缩杆a24和所述下伸缩杆Ⅱ26上。所述下伸缩杆Ⅰ24和所述下伸缩杆Ⅱ26与所述仿形橇25通过圆柱销进行铰接,所述下伸缩杆Ⅰ24插入所述上伸缩杆Ⅰ28内,所述仿形弹簧Ⅰ23套在所述下伸缩杆Ⅰ24上,所述仿形弹簧Ⅰ23被所述下伸缩杆Ⅰ24杆端设置的阶梯和所述上伸缩杆Ⅰ22杆端设置的阶梯压缩。所述下伸缩杆Ⅱ26插入上伸缩杆Ⅱ28内,所述仿形弹簧Ⅱ27安装在所述上伸缩杆Ⅱ28和所述下伸缩杆Ⅱ26之间,所述仿形橇25铰接在所述下伸缩杆Ⅰ24和所述下伸缩杆Ⅱ26上,装配时所述仿形弹簧Ⅱ27在自然状态下使所述下伸缩杆Ⅱ26相对所述上伸缩杆Ⅱ28伸出量能够让与所述下伸缩杆Ⅰ24和所述下伸缩杆Ⅱ26通过圆柱销进行铰接的所述仿形橇25于水平面成一定的负角度。所述提升销轴13两端设置用与放置圆柱销的圆孔。所述下伸缩杆Ⅰ24在靠近仿形橇25一侧设置的阶梯轴上开有放置圆柱销的圆孔,所述提升销轴13两端的圆孔通过圆柱销与所述下伸缩杆Ⅰ24阶梯上设置的圆孔铰接。所述开沟器3包括开沟器柄31,挡板32,开沟器破土刀33。所述开沟器柄31侧面开有通孔34,用以放置所述提升销轴13,使得所述仿形机构2与所述开沟器3实现联动。所述挡板32焊接在所述开沟器破土刀33的两侧,挡板33可以在机具运行时防止垄侧坍塌而影响种薯投放,从而保证稳定播种;为了保证种沟质量,挡板33的高度为150mm,符合土豆播种时种沟最大深度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参照附图1-图4,当播种机开沟器进行开沟作业时,仿形橇25在田间地表上滑动,在经过比较低洼的地段时,在仿形弹簧Ⅱ27的作用下下伸缩杆Ⅱ26沿上伸缩杆Ⅱ28方向向下伸出,使仿形橇25向下转动主动适应低凹地段,接下来在仿形弹簧Ⅰ23的作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其特征包括连接架(1)、仿形机构(2)和开沟器(3);所述连接架(1)连接、固定所述开沟器(3)和仿形机构(2);所述开沟器(3)安装在连接架(1)上,所述仿形机构(2)与连接架(1)进行铰接,所述仿形机构(2)通过所述连接架(1)与开沟器(3)实现联动;所述连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导轨(12)和提升销轴(13),所述连接板(11)与导轨(12)焊接,所述导轨(12)侧面开有通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其特征包括连接架(1)、仿形机构(2)和开沟器(3);所述连接架(1)连接、固定所述开沟器(3)和仿形机构(2);所述开沟器(3)安装在连接架(1)上,所述仿形机构(2)与连接架(1)进行铰接,所述仿形机构(2)通过所述连接架(1)与开沟器(3)实现联动;所述连接架(1)包括连接板(11)、导轨(12)和提升销轴(13),所述连接板(11)与导轨(12)焊接,所述导轨(12)侧面开有通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丘陵区马铃薯播种的仿形开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形机构(2)包括仿形连接板(21)、上伸缩杆Ⅰ(22)、仿形弹簧Ⅰ(23)、下伸缩杆Ⅰ(24)、仿形橇(25)、下伸缩杆Ⅱ(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小龙王虎成顾三宝吕小荣李源源蒲星宇黄松王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