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5220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主箱体内由上至下与散热器固定板、风扇盖板连接为一体,散热器固定板、风扇盖板与主箱体之间隔出防水性主风道空间,散热器固定板、风扇盖板上依次设有散热器、电容、风扇,主箱体的侧板顶部、底部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作为进风口一、出风口一,主箱体的底板上开设有散热孔作为出风口二,散热器固定板与主箱体内顶壁之前留有一定间距形成进风口二,主箱体内、相对于侧板顶部散热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导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解决了变频器户外安装不防水的问题,双回路风道结构进一步增加产品适用性,能对多元化工况提供稳定的性能与安全。

A double circuit air duct heat dissipation and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frequency conver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频器设备
,尤其是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广泛适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纺织、电力、建材、煤炭、钢铁、造纸业等行业,应用也及其广泛。目前变频器集成度高,应用广泛,安装工况也不尽相同的特性,散热多以风冷冷却方式,而风冷散热的风道多受雨水侵扰,雨水天气PCB板进水或受潮会导致短路,损坏变频器。另一个是施工升降机部分安装工况较为苛刻(如升降机角落等不得于出风处),传统的风道设计不足以满足工况,严重影响变频器散热与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包括:主箱体(11)、散热器固定板(12)、进风口导流板(13)、散热器限位板(14)、底部栅格进风口板(15)、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17)、风扇(18)、电容(19)和风扇固定板(20);所述主箱体(11)内由上至下与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连接为一体,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与主箱体(11)之间隔出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在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内,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上依次设有散热器(17)、电容(19)、风扇(18),所述主箱体(11)的侧板顶部、底部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作为进风口一、出风口一,所述主箱体(11)的底板上开设有散热孔作为出风口二,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与主箱体内顶壁之前留有一定间距形成进风口二,所述主箱体(11)内、相对于侧板顶部散热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导流板(13)。优选地,所述散热孔为栅格方孔。优选地,侧板顶部所述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占据主箱体(11)侧板的1/2宽度。优选地,侧板底部所述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占据主箱体(11)侧板的1/2宽度。优选地,底板所述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布满主箱体(11)的底板。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导流板(13)是由封板以及斜板一体构成,所述斜板位于所述散热器(17)上方,所述封板、斜板、主箱体(11)构成上端开口的导流空间。优选地,所述电容(19)穿设过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优选地,所述散热器(17)上方设有散热器限位板(14)。优选地,所述主箱体(11)与进风口导流板(13)、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限位板(14)四者焊接成一体。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上通过螺丝固定风扇盖板(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一是解决雨水等恶劣环境工况下,保持安全稳定工作条件,防水、防尘,以满足更多行业需求;二是双回路设计适用性更强,整体散热效果更好,性能更有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箱体未装封板)。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箱体装配封板完成)。图3为本技术的正面双风道风向流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侧面双风道风向流经示意图。图5为图1中的主视图。图6为图1中的后视图。图7为图1中的左视图。图8为图1中的右视图。图9为图1中的俯视图。图10为图1中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包括主箱体11、散热器固定板12、进风口导流板13、散热器限位板14、底部栅格进风口板15、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17、风扇18、电容19和风扇固定板20。本主箱体11与进风口导流板13、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限位板14四者焊接成一体,散热器固定板12上再通过螺丝固定风扇盖板16。本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与主箱体11之间隔出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在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内,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上依次设有散热17、电容19、风扇18,电容19穿设过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17上方设有散热器限位板14。主箱体11的侧板顶部、底部分别开设有栅格方孔作为进风口1、出风口1,侧板顶部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占据主箱体11侧板的1/2宽度,侧板底部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占据主箱体11侧板的1/2宽度。主箱体11的底板上开设有栅格方孔作为出风口2,底板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布满主箱体11的底板;而散热器固定板12与主箱体内顶壁之前留有一定间距形成进风口2。在主箱体11内、相对于侧板顶部散热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导流板13。进风口导流板13是由封板以及斜板一体构成,斜板位于散热器17上方,封板、斜板、主箱体11构成上端开口的导流空间。上述双风道结构就构成一种具有户外防水功能与适用性极强的变频器装置,具体风道流向如3、4图。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变频器在运行中给风扇18供电,风扇18采用抽风方式直接对散热器17做功;冷空气由进风口1与进风口2进入,流经散热器17、电容19及变频器内部整体,带走热气流,通过风扇18高速运转,将热气流排向出风口1与出风口2;进风口导流板13则起到对空气导流与防水的作用,最终达到很好的防尘、防水和很好的散热效果。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改进等,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箱体(11)、散热器固定板(12)、进风口导流板(13)、散热器限位板(14)、底部栅格进风口板(15)、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17)、风扇(18)、电容(19)和风扇固定板(20);/n所述主箱体(11)内由上至下与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连接为一体,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与主箱体(11)之间隔出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在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内,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上依次设有散热器(17)、电容(19)、风扇(18),所述主箱体(11)的侧板顶部、底部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作为进风口一、出风口一,所述主箱体(11)的底板上开设有散热孔作为出风口二,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与主箱体内顶壁之前留有一定间距形成进风口二,所述主箱体(11)内、相对于侧板顶部散热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导流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箱体(11)、散热器固定板(12)、进风口导流板(13)、散热器限位板(14)、底部栅格进风口板(15)、散热器固定板(12)、散热器(17)、风扇(18)、电容(19)和风扇固定板(20);
所述主箱体(11)内由上至下与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连接为一体,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与主箱体(11)之间隔出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在防水性主风道空间内,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风扇盖板(16)上依次设有散热器(17)、电容(19)、风扇(18),所述主箱体(11)的侧板顶部、底部分别开设有散热孔作为进风口一、出风口一,所述主箱体(11)的底板上开设有散热孔作为出风口二,所述散热器固定板(12)与主箱体内顶壁之前留有一定间距形成进风口二,所述主箱体(11)内、相对于侧板顶部散热孔的位置设有进风口导流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为栅格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频器双回路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板顶部所述栅格方孔的开设位置占据主箱体(11)侧板的1/2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健左洪波马鑫朱石金渝鸿儒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市日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