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互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85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绝缘子、感应模块、光纤、传感头和导流载体,所述绝缘子的输出端子与光纤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光纤的另一端与感应模块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子的出入端子通过导线与传感头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流载体外表面的一侧与传感头的中间位置相贯穿,所述感应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光电探测模块、交流放大模块、直流放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处理系统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具有抗电磁干扰、不饱和、测量范围大、频带宽、数字信号传输、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的目的,同时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好,因此相对比传统的互感器绝缘结构简便,节省造价成本。

A miniature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互感器
本技术涉及互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型互感器。
技术介绍
互感器又称为仪用变压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进行电能计量和继电保护的重要设备,其精度及可靠性与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然而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传输系统容量不断增加,运行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电网的最高电压等级已达500kV,下一个电压等级也许是750kV或1000kV。此时,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缺点:电流互感器的绝缘结构将非常复杂,造价也会急剧增加,由于电磁感应式电流互感器所固有的磁饱和、铁磁谐振、动态范围小、频带窄以及有油易燃易爆等缺点,已难以满足新一代电力系统在线检测、高精度故障诊断、电力数字网等的发展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互感器,达到了具有抗电磁干扰、不饱和、测量范围大、频带宽、数字信号传输、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的目的,同时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好,在220kV电压下整个传感器的重量约为20kg,因此相对比传统的互感器绝缘结构简便,节省造价成本。(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绝缘子、感应模块、光纤、传感头和导流载体,所述绝缘子的输出端子与光纤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光纤的另一端与感应模块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子的出入端子通过导线与传感头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流载体外表面的一侧与传感头的中间位置相贯穿。所述感应模块包括驱动模块、光电探测模块、交流放大模块、直流放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处理系统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和光电探测模块的输入端子均通过光纤分别与绝缘子的两个输出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光电探测模块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交流放大模块和直流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交流放大模块和直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系统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输出端与感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感应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头为闭环式块状ZF6重铅玻璃结构,所述传感头的内侧壁与导流载体的外表面处于分离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子包括一次接线端子、二次绕阻线圈、铁芯、二次接线端子和安装板,所述一次接线端子位于绝缘子的顶部,所述一次接线端子与绝缘子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二次绕阻线圈位于铁芯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二次绕阻线圈为树脂浇注绝缘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铁芯正面的中间位置与二次接线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次接线端子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地,所述铁芯底部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固定孔。(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互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与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比,具有抗电磁干扰、不饱和、测量范围大、频带宽、数字信号传输、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同时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好,在220kV电压下整个传感器的重量约为20kg,因此相对比传统的互感器绝缘结构简便,节省造价成本。2、本技术由于传感头为闭环式块状ZF6重铅玻璃结构的设置,通过高Verdet常数、温度特性良好的重铅玻璃磁光材料,并利用几何相位补偿技术抵消全反射相位差,同时在光路结构上做进一步的改进,使环境影响降为最低,从而书整个互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价格低、性能稳定的特点。3、本技术由于光纤的设置,通过以光纤作为信号通道,把高压侧转换的光信号传到地面进行信号处理,得到被测信号,既利用了光纤系统提供的高绝缘性的优点,显著地降低了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成本、体积和重量,又充分发挥了常规测量装置的优势,同时还避免了传感头光路的复杂性及全光纤传感头线性双折射、块状玻璃全反射相位差等现象的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绝缘子的单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运行系统原理流程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传感头的示意图。图中:1、绝缘子;2、感应模块;3、光纤;4、传感头;5、导流载体;11、一次接线端子;12、二次绕阻线圈;13、铁芯;14、二次接线端子;15、安装板;21、驱动模块;22、光电探测模块;23、交流放大模块;24、直流放大模块;25、数据采集模块;26、处理系统模块;27、温度控制模块;28、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绝缘子1、感应模块2、光纤3、传感头4和导流载体5,绝缘子1的输出端子与光纤3的一端电性连接,光纤3的另一端与感应模块2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由于光纤3的设置,通过以光纤3作为信号通道,把高压侧转换的光信号传到地面进行信号处理,得到被测信号,既利用了光纤3系统提供的高绝缘性的优点,显著地降低了电流互感器的制造成本、体积和重量,又充分发挥了常规TA测量装置的优势,同时还避免了传感头光路的复杂性及全光纤传感头线性双折射、块状玻璃全反射相位差等现象的出现,绝缘子1的出入端子通过导线与传感头4的一端电性连接,导流载体5外表面的一侧与传感头4的中间位置相贯穿,本技术与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比,具有抗电磁干扰、不饱和、测量范围大、频带宽、数字信号传输、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同时测量精度高、线性度好,在220kV电压下整个传感器的重量约为20kg,因此相对比传统的互感器绝缘结构简便,节省造价成本。感应模块2包括驱动模块21、光电探测模块22、交流放大模块23、直流放大模块24、数据采集模块25、处理系统模块26、温度控制模块27和电源模块28,驱动模块21和光电探测模块22的输入端子均通过光纤3分别与绝缘子1的两个输出端子电性连接,光电探测模块2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交流放大模块23和直流放大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交流放大模块23和直流放大模块24的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出端与处理系统模块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温度控制模块27输出端与感应模块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28的输出端分别与感应模块2和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传感头4为闭环式块状ZF6重铅玻璃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绝缘子(1)、感应模块(2)、光纤(3)、传感头(4)和导流载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1)的输出端子与光纤(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光纤(3)的另一端与感应模块(2)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子(1)的出入端子通过导线与传感头(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流载体(5)外表面的一侧与传感头(4)的中间位置相贯穿;/n所述感应模块(2)包括驱动模块(21)、光电探测模块(22)、交流放大模块(23)、直流放大模块(24)、数据采集模块(25)、处理系统模块(26)、温度控制模块(27)和电源模块(28),所述驱动模块(21)和光电探测模块(22)的输入端子均通过光纤(3)分别与绝缘子(1)的两个输出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光电探测模块(2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交流放大模块(23)和直流放大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交流放大模块(23)和直流放大模块(24)的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出端与处理系统模块(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27)输出端与感应模块(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8)的输出端分别与感应模块(2)和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互感器,包括绝缘子(1)、感应模块(2)、光纤(3)、传感头(4)和导流载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1)的输出端子与光纤(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光纤(3)的另一端与感应模块(2)的输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绝缘子(1)的出入端子通过导线与传感头(4)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导流载体(5)外表面的一侧与传感头(4)的中间位置相贯穿;
所述感应模块(2)包括驱动模块(21)、光电探测模块(22)、交流放大模块(23)、直流放大模块(24)、数据采集模块(25)、处理系统模块(26)、温度控制模块(27)和电源模块(28),所述驱动模块(21)和光电探测模块(22)的输入端子均通过光纤(3)分别与绝缘子(1)的两个输出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光电探测模块(2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交流放大模块(23)和直流放大模块(2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交流放大模块(23)和直流放大模块(24)的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25)的输出端与处理系统模块(2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27)输出端与感应模块(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8)的输出端分别与感应模块(2)和数据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爱迪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