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控制主机设置在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传感器与控制主机电连接;检测主体包括可拆卸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传感器设置于安装腔内,在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安装孔内,以使检测电极外露于检测主体,第二壳体遮挡安装腔的腔口,以将传感器封堵在安装腔内。通过设置分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器的安装难度,提升传感器的固定稳定性,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更换为其他的结构,以实现传感器的不同的布局需求。
Soil tes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壤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有: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硬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目前对于土壤水分的测量常用技术有人工烘干法、介电常数法、中子法等。介电常数法是通过检测介电常数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工程项目上主要采用介电常数法中的频域法(FDR)或时域法(TDR)等。现有的多深度的土壤检测装置有采用传感器集成度较高的结构,如金属圆管内部布置多个金属环,金属环作为检测电极,每两个金属环为一组传感器单元,多组传感器单元能够检测多个位置的含水量,集成度较高。此土壤检测装置存在的缺陷是:1、检测电极没有与土壤直接接触,量程小,金属环需要足够大的直径才能达到较高精度,传感器整体体积大,不便于安装;2、传感器单元的安装和固定较为困难,需要从金属圆管的一端逐个放入传感器单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集成度高,检测精度高,传感器安装简单。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制造简单,成本低。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机设置在所述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所述检测主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检测电极外露于所述检测主体,所述第二壳体遮挡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以将所述传感器封堵在所述安装腔内。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内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传感器。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主体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截面均呈半圆形。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连接侧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连接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凹设有与连接凸部插接配合的连接凹槽。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上开设有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凹槽沿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密封凹槽内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部分凸出于所述密封凹槽的槽口。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封板,所述封板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连接。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主机与其中一个所述封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封板的外形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方向的端面形状相匹配。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侧面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安装腔内凸设有配合凸部,所述配合凸部的宽度与所述安装腔的腔口相匹配,所述配合凸部的长度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安装腔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腔壁,两个所述腔壁分别贴合在所述配合凸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作为土壤检测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相对的两个腔壁上均朝向所述安装腔的中心凸设有卡接凸条,所述卡接凸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之间;所述传感器的侧壁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凸条卡接,以将所述传感器限制在所述安装腔内。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分体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以有效降低传感器的安装难度,提升传感器的固定稳定性,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更换为其他的结构,以实现传感器的不同的布局需求。本技术的土壤检测装置集成度高,且由于传感器的检测电极通过安装孔外露于检测主体,检测电极可直接与土壤接触,检测精度高。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土壤检测装置的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土壤检测装置的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土壤检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壳体与传感器的组装示意图(部分去除了第二传感壳体)。图5为图4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传感器的仰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一分解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一剖视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主机的另一剖视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按键软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尖端与连接壳的组装示意图。图中:1、检测主体;101、第一壳体;1011、第一连接侧面;1012、连接凸部;1013、密封凹槽;102、第二壳体;1021、第二连接侧面;1022、连接凹槽;1023、配合凸部;103、安装腔;1031、卡接凸条;104、安装孔;105、第一封板;1051、固定孔;106、第二封板;2、控制主机;201、固定柱;202、容纳槽;203、上壳;2031、开口端;2032、封口端;204、下壳;2041、插入部;2042、第一密封槽;2043、抵接部;2044、下壳本体;2045、固定通孔;205、第一密封圈;206、螺钉座;2061、安装板;2062、连接板;2063、连接柱;2064、固定螺纹孔;207、PCB板;208、保护挡板;209、装配柱;210、限位件;211、按键孔;212、限位套筒;213、按键软套;2131、按压部;2132、连接筒;2133、第一贴合部;2134、第二贴合部;214、按键主体;215、压块;2151、抵压筒;2152、预固定卡扣;216、注胶槽;217、围壁;218、第二密封槽;219、第一台阶;220、第二台阶;221、指示灯;222、安装槽;223、存储卡接口;224、盖板;2241、板本体;2242、密封部;225、第二密封圈;226、限位槽;3、传感器;301、检测电极;302、卡扣;303、灌胶口;304、第一侧面;305、第二侧面;306、电插口;307、连接线;308、电插头;309、检测电路板;310、电极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机设置在所述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n所述检测主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检测电极外露于所述检测主体,所述第二壳体遮挡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以将所述传感器封堵在所述安装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主体、控制主机以及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机设置在所述检测主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主机电连接;
所述检测主体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壳体的长度均与所述检测主体的长度一致,所述第一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传感器设有检测电极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检测电极外露于所述检测主体,所述第二壳体遮挡所述安装腔的腔口,以将所述传感器封堵在所述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主体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截面均呈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连接侧面,所述第二壳体具有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连接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一个上凸设有连接凸部,所述第一连接侧面和所述第二连接侧面两者中的另一个上凹设有与连接凸部插接配合的连接凹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