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789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属于供热领域,包括集水器、循环泵、分水器、流量计和表阀联控装置;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一球阀接入循环泵的进水口,循环泵的出水口经第二球阀接入分水器的进水口;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一端连接,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之间接入流量计,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经第四球阀接入集水器的进水口,流量计所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差测量装置;第四球阀和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之间安装有被测压差阀,被测压差阀上接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接压差阀接口,被测压差阀所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差测量装置。本在装置测试结果准确性更高。

A kind of testing device for self operated differential pressure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热
,特别涉及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今年来随着节能供暖的大力推进,供热领域都在对供热系统节能方向的研究,从宏观方面研究表明,可以影响供热系统节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影响供热系统节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现管网水利平衡,克服冷热不均现象(低层热、高层不热、热源近处热、远处不热),这部分的热损失约20%-30%。(2)分户热计量,温控调节,增强热用户节能意识,减少开窗等无谓散热,不用热时关断/关小阀门,实现供热居民行为节能。(3)通过智能化的上位机计量管控系统,实现“系统监控、按需供热”,从原先的粗放式的供热模式,到精细化的供热管理,实现供热节能降本,社会绿色节能。在实际应用中,供热管网系统都应保证用户所需的流量,流量过大会造成室温过高,产生能源浪费,流量过小造成室温不达标,引起热用户投诉,上访、收费困难等。有关数据表明:管网最不利环路的实际流量比设计流量少10%,要是此环路流量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官网各支路的比例特性,整个管网的流量要增加10%,循环水泵克服的阻力要增加21%,水泵要增加的功率将增加33.1%。在实际系统运行中,最不利环路要将循环流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系统阻力增加到原来的4倍,循环水泵消耗功率增大到原来的8倍,导致系统流量处于大流量,小温差的高耗能状态。经过研究和数据表明,自力式压差的投入使用可以有效的解决水利失衡问题,对系统节能供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经过市场供暖期的实际应用表明,自力式压差阀的产品质量,控制压差性能尤为重要,产品性能差的,不仅起不到压差调节的功能,反而会引起负影响,如:调节失衡,堵塞等情况的出现。因此,自力式压差阀的出厂性能测试就尤为重要,现有的检测装置只能检测自力式压差阀的硬性指标,如:压差控制性能试验、流通性能实验,而且测试环节复杂、效果差、效率低、浪费时间长。在热源流量和压力变化以及用户端控制流量变化时,无法直观体现自力式压差阀控制压差的稳定性及用户端的流量稳定性,测试结果真实性和准确性不高,无法预测投入市场后的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以实现对自力式压差阀的性能测试。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包括:集水器、循环泵、分水器、流量计和表阀联控装置;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一球阀接入循环泵的进水口,循环泵的出水口经第二球阀接入分水器的进水口;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一端连接,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之间接入流量计,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经第四球阀接入集水器的进水口,流量计所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差测量装置;第四球阀和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之间安装有被测压差阀,被测压差阀上接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经压差阀接口接入表阀联控装置和流量计之间,被测压差阀所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差测量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表阀联控装置包括n个表阀联控支路,n为正整数且n≥2每个表阀联控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分户表,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经第一控制阀接入分户表,所述被测压差阀的进水口经第二控制阀接入分户表。进一步地,所述每个表阀联控支路还包括玻璃转子流量计,玻璃转子流量计的进水口与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连接,玻璃转子流量计的出水口经所述第一控制阀接入分户表。进一步地,所述各表阀联控支路之间并联连接,所述各表阀联控支路中的玻璃转子流量计共经一条进水管接入所述流量计出水口,所述各表阀联控支路中的第二控制阀共经一条回水管接入所述被测压力差阀。进一步地,所述回水管上布置有手动球阀。进一步地,所述被测压差阀经夹表器固定在所述第四球阀和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差测量装置包括第一压差计,或分别接入所述被测压差阀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压差测量装置包括第二压差计,或分别接入所述流量计两侧管路上的第三压力表和第四压力表。进一步地,所述集水器的进水口连接有补水泵,补水泵的进水口经软接头连接有水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球阀和所述循环泵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球阀之间的管路上均接有数显压力表,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球阀之间的管路上以及所述补水泵与所述集水器之间的管路上均连接有止回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方案中通过增设表阀联控装置用于模拟供热管网的实际工况,通过模拟热源流量的变化、热源压力的变化以及用户端流量的调节,以此判定自力式压力差阀被控制压差和流量的稳定性。与传统的测试装置只测试压差的控制压差范围和标称流量范围相比,本方案通过模拟供热工况,将现场实际供热工况复现在实验室内,在模拟的供热环境下对压差阀进行检测,提高了自力式压差阀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水器;2-循环泵;3-分水器;4-流量计;5-表阀联控装置;6-第一球阀;7-第二球阀;8-第三球阀;9-第四球阀;10-第一压力表;11-第二压力表;12-第三压力表;13-第四压力表;14-夹表器;15-补水泵;16-水箱;17-数显压力表;18-止回阀;19-手动球阀;20-压差阀接口;50-表阀联控支路;51-第一控制阀;52-第二控制阀;53-分户表;54-玻璃转子流量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所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加以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包括集水器1、循环泵2、分水器3、流量计4和表阀联控装置5;集水器1的出水口经第一球阀6接入循环泵2的进水口,循环泵2的出水口经第二球阀7接入分水器3的进水口;分水器3的出水口经第三球阀8与表阀联控装置5一端连接,第三球阀8与表阀联控装置5之间接入流量计4,表阀联控装置5另一端经第四球阀9接入集水器1的进水口,流量计4所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差测量装置;第四球阀9和表阀联控装置5另一端之间安装有被测压差阀,被测压差阀上接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经压差阀接口20接入表阀联控装置5和流量计之间,被测压差阀所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差测量装置。需要说的是,被测压差阀经夹表器14固定在第四球阀9和表阀联控装置5另一端之间;循环泵2作为检测装置的动力装置,用于水循环;集水器1,分水器3保证测试系统压力稳定,流量稳定;流量计4用于计算流量;压差阀检测装置中设置表阀联控装置5用于模拟热用户端系统。将供水进入表阀连控装置之前的管路作为供水管路即供水从循环泵2→第二球阀7→分水器3→流量计4的水流管路,将供水进入表阀连控装置之后的管路作为回水管路即供热用水经表阀连控装置→被测压力差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器、循环泵、分水器、流量计和表阀联控装置;/n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一球阀接入循环泵的进水口,循环泵的出水口经第二球阀接入分水器的进水口;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一端连接,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之间接入流量计,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经第四球阀接入集水器的进水口,流量计所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差测量装置;/n第四球阀和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之间安装有被测压差阀,被测压差阀上接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经压差阀接口接入表阀联控装置和流量计之间,被测压差阀所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差测量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器、循环泵、分水器、流量计和表阀联控装置;
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一球阀接入循环泵的进水口,循环泵的出水口经第二球阀接入分水器的进水口;分水器的出水口经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一端连接,第三球阀与表阀联控装置之间接入流量计,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经第四球阀接入集水器的进水口,流量计所在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压差测量装置;
第四球阀和表阀联控装置另一端之间安装有被测压差阀,被测压差阀上接导压管,导压管的另一端经压差阀接口接入表阀联控装置和流量计之间,被测压差阀所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一压差测量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阀联控装置包括n个表阀联控支路,n为正整数且n≥2,每个表阀联控支路包括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分户表,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经第一控制阀接入分户表,所述被测压差阀的进水口经第二控制阀接入分户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表阀联控支路还包括玻璃转子流量计,玻璃转子流量计的进水口与所述流量计的出水口连接,玻璃转子流量计的出水口经所述第一控制阀接入分户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力式压差阀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表阀联控支路之间并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李孝俊田文杰张旭于志浩
申请(专利权)人: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