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透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490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阀,包括壳体以及挡板,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腔室、气体入口以及气体出口,该壳体上还开设有一对位于腔室内的安装槽,挡板的两端均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安装槽可转动配合,挡板的设有转动轴的相对两端面分别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可活动配合,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挡板的对称中心线偏置,处于透气状态时,挡板与腔室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连通,进水时,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相对于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偏转至使挡板的其中一端与腔室的一侧面抵接,而挡板的另一端与腔室的另一侧面抵接,以隔断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该防水透气阀能够适用与不同尺寸的部件,占用空间小,而且不易破损。

Waterproof and ventilating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水透气阀
本技术涉及透气阀
,尤其涉及一种防水透气阀。
技术介绍
透气阀是用于调节具有密闭腔室的部件的内外压差的部件,其被广泛应用于LED户外灯具以及汽车制造领域。目前,市面上出现的透气阀一般分为两种:1、薄膜透气阀,该类薄膜透气阀直接安装于密闭的腔室内,该类透气阀利用薄膜能够允许空气通过,同时阻止水分以及灰尘通过的特性而实现密闭腔室的透气;2、外露式透气阀,安装于部件外,也能够实现透气以及防水。但是,上述的两种透气阀存在以下缺陷:1、薄膜透气阀对部件内外有一定的气压差要求,该气压差与部件的尺寸有较大的联系,应用于不匹配的部件上时,容易因为气压差而导致该薄膜透气阀失效,难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部件;2、外露式透气阀由于外露于部件,容易破损,而且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与不同尺寸的部件的防水透气阀,该防水透气阀占用空间小,而且不易破损。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防水透气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腔室、气体入口以及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位于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一对安装槽;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呈矩形,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挡板的两端均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槽可转动配合,所述挡板的设有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端面分别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可活动配合,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偏置,且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气体入口的下方,当所述防水透气阀处于透气状态时,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与所述腔室的另一相对两侧面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连通,进水时,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偏转至使所述挡板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一侧面抵接,而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抵接,以隔断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六方形。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轴的形状呈圆柱形,所述安装槽为U形槽。进一步地,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开设有所述安装槽,所述挡板的设有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限位块的内侧面可活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水透气阀还包括若干安装于所述腔室内的肋板,所述肋板位于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挡板之间,且所述肋板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壁接触,若干肋板之间间隔设置,所述肋板的固定端与所述腔室的侧面连接,所述肋板的自由端与腔室的另一侧面之间形成缺口,相邻两肋板之间错位设置,且若干所述肋板之间围合形成呈曲线状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肋板自其固定端朝向自由端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侧板以及顶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所述底板、侧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腔室,所述顶板可拆卸地扣合于所述侧板的顶部且覆盖所述腔室的开口,所述顶板的第一端开设有所述气体入口,所述底板的与所述顶板的第一端错位的第二端开设有所述气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气体出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端。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壳体的腔室内设置可转动的挡板,安装时,使壳体设有气体出口的一端朝上、壳体设有气体入口的一端朝下,就可保证挡板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挡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竖直,使挡板的相对两侧与腔室的另一相对两侧面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连通,保证空气流通,而由于下雨或其他原因导致进水且水液较多时,水液从气体入口进入到该腔室内,由于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气体入口的下方,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相对于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偏转至使挡板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一侧面抵接,而挡板的另一端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抵接,加上挡板的设有转动轴的相对两端面分别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可活动配合,保证了挡板的设有转动轴的两对两端面分别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之间紧密接触,从而可靠地隔断了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从而防止水液进入到该防水透气阀的腔室内,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当然,在水液较少且水液难以推动挡板转动的情况下,由于该防水透气阀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分别位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且气体入口与气体出口之间错位设置,保证了进入到腔室内的少量水液也难以通过该防水透气阀进入到需要安装该防水透气阀的部件或部件的内部。另外,通过使挡板上的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挡板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偏置,且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气体入口的下方,可使得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偏重,在外力消失后,保证挡板能够自动地由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抵接的状态恢复至与腔室的相对两侧面分隔的状态,即保证该防水透气阀能够在防水状态自动切换至与透气状态;此外,通过使挡板上的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挡板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偏置,还可以使得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为长臂端,挡板的靠近转动轴的另一端为短壁端,且挡板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气体入口的下方,巧妙地利用杠杆原理,使得挡板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发生偏转,可以使得该防水透气阀的防水性更好;综上,该防水透气阀无须设置薄膜即可实现透气以及防水,不受部件尺寸的影响,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部件,而且该防水透气阀的零部件分布于防水透气阀内,不会增加防水透气阀的外部尺寸,占用空间较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防水透气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水透气阀的分解图;图3为图1所示的防水透气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便于理解,顶板以及挡板未在图中示出;图4为图1所示的防水透气阀中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底板;111、气体出口;12、侧板;13、顶板;131、气体入口;14、腔室;15、安装槽;2、挡板;21、转动轴;3、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2,示出了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防水透气阀,该防水透气阀包括壳体1以及挡板2,壳体1开设有相连通的腔室14、气体入口131以及气体出口111,气体入口131和气体出口111分别位于壳体1的相对两侧,且气体入口131与气体出口111之间错位设置,壳体1还开设有位于腔室14内且沿壳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一对安装槽15。挡板2的形状呈矩形,而腔室14的形状与挡板2的形状相匹配,挡板2位于腔室14内并靠近气体入口131设置,具体地,挡板2的两端均固设有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防水透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腔室、气体入口以及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位于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一对安装槽;/n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呈矩形,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挡板的两端均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槽可转动配合,所述挡板的设有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端面分别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可活动配合,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偏置,且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气体入口的下方,当所述防水透气阀处于透气状态时,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腔室的另一相对两侧面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连通,进水时,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偏转至使所述挡板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一侧面抵接,而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抵接,以隔断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水透气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相连通的腔室、气体入口以及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气体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且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错位设置,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位于所述腔室内且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布置的一对安装槽;
挡板,所述挡板的形状呈矩形,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挡板的两端均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安装槽可转动配合,所述挡板的设有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两端面分别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可活动配合,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挡板的长度方向的对称中心线偏置,且所述挡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气体入口的下方,当所述防水透气阀处于透气状态时,所述挡板的相对两侧分别与所述腔室的另一相对两侧面之间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连通,进水时,所述挡板的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的中心轴线偏转至使所述挡板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一侧面抵接,而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室的相对两侧面中的另一侧面抵接,以隔断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气体出口之间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为中部宽两端窄的六方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的形状呈圆柱形,所述安装槽为U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洋彭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