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44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及枢纽器,包括第一、第二底座、第一、第二包覆承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轴,第一轴滑动设于第一底座的第一凹槽的侧壁上,第五轴滑动设于第二底座的第二凹槽的侧壁上,第一、第二包覆承架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第三轴上,第二轴周向止动安装于第一底座上,且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在第二轴上,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第四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且在折弯或打开过程中带有阻尼,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柔性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柔性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产品厚度大大降低。

Connecting rod covered folding h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用的枢纽器,具体是涉及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
技术介绍
枢纽器也称为铰链或转轴,是一种能够提供相互转动功能的连接元件,主要应用于转动的部件和其基体之间,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数码产品和电子设备中,比如笔记本电脑,利用枢纽器的相互转动功能可实现笔记本电脑的基体与显示屏之间的开合功能,以调整笔记本电脑相对人体所需的角度。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各种电子设备终端,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显示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这是由于更大的显示屏幕能给使用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提高人机交流的效率,并且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是,随着屏幕的增大,电子设备终端基体的外形尺寸也会相应地增大;电子设备基体尺寸的增大,会带来携带、存放不方便的问题,这就制约了显示屏幕的扩大。目前,折叠屏技术很好的找到了电子设备基体的小型化发展与显示屏幕的大屏化发展的折中点,比如折叠屏电子设备在折叠后跟常规电子设备大小一样,可以很方便的携带;而当把屏幕展开,则可以获得一块显示面积超大的屏幕。折叠屏电子产品不同于翻盖电子产品,因为它的折叠是在一块屏幕上所完成的,即显示屏幕需要折弯180度,并在折弯处具有一定的弧度。目前,折叠屏电子产品通过枢纽器连接在两部分壳体之间,再将柔性屏组装在两部分壳体上,形成折叠屏电子产品,然而,枢纽器连接在两部分壳体之间,仅能实现对两个壳体进行转动连接的功能,无法折叠后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为此,一些技术方案采用内部铰链设计,创造出一个半圆的空间,不过这样折叠虽然简单方便,但产品的厚度肯定会大大增加,且用户在对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进行触摸时,手感不佳,降低用户体验。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设计一种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枢纽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实现了折叠后能够避让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并在打开后支撑柔性屏的弯折弧度部分的功能,且在折弯或打开过程中带有阻尼,可补偿因弯曲带来的位置偏移,从而避免折弯或打开过程对柔性屏产生拉扯力,保证柔性屏的稳定性,且结构十分简单,产品厚度大大降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包覆承架、第二包覆承架、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和第五轴,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且所述第四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四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所述第五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二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二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中部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中部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且使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进一步的,还包括扭力弹片和扭力压片,所述扭力弹片包括中部套筒、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连接于所述中部套筒的一侧,所述中部套筒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中部套筒转动,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扭力压片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所述扭力压片抵压在所述下弹片上,且所述扭力弹片在所述第五轴的驱动下,能够相对所述扭力压片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包覆承架包括第一宽体部和第一窄体部,所述第一窄体部自所述第一宽体部一侧中部延伸再折弯后形成,所述第一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一包覆套筒;所述第二包覆承架包括第二宽体部和两个第二窄体部,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自所述第二宽体部一侧两端延伸再折弯后形成,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之间形成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两个间隔设置的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的第二套筒,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二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包覆套筒,两个第二包覆套筒之间形成第三插槽;所述第一宽体部的内侧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二包覆套筒的第一避空槽,所述第二宽体部的内侧形成有避让所述第一包覆套筒的第二避空槽;所述第一窄体部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并使所述第一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二避空槽内,所述第二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一避空槽内;所述中部套筒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包括底板和形成于所述底板顶部的三个第一立板,三个所述第一立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底板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形成有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一轴套和两个第二立板,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至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一立板,另一个所述第二立板连接至另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一轴套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相距设定距离,形成两个第一收纳槽,两个所述第二套筒与两个所述第一收纳槽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套筒容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纳槽内;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上均形成有第一腰形导槽,所述第一轴能够沿所述第一腰形导槽滑动并转动,所述。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周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凸耳。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座包括顶板和形成于所述顶板底部的三个第三立板,三个所述第三立板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顶板的前侧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形成有两个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二轴套,一个所述第二轴套连接至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三立板,另一个所述第二轴套板连接至另一端的一个所述第三立板,两个所述第二轴套之间形成一个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包覆套筒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槽内;两端的两个所述第三立板上均形成有第二腰形导槽,所述第五轴能够沿所述第二腰形导槽滑动并转动。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周侧形成有第二安装凸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通过将第一轴滑动设于第一底座的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并将第五轴滑动设于第二底座的第二凹槽的侧壁上,实现了第一轴相对于第一底座的伸缩功能,第五轴相对于第二底座的伸缩功能,这样,在将第一底座相对于第二底座打开的过程中,安装在第一轴上的第一包覆承架可以缩回至第一凹槽内,而安装在第五轴上的第二包覆承架可以缩回至第二凹槽内;通过将第一包覆承架与第二包覆承架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包覆承架(3)、第二包覆承架(4)、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四轴(8)和第五轴(9),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形成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形成有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且所述第四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四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所述第五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二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二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中部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中部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且使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第一包覆承架(3)、第二包覆承架(4)、第一轴(5)、第二轴(6)、第三轴(7)、第四轴(8)和第五轴(9),所述第一底座顶部形成第一凹槽(101),所述第二底座底部形成有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底座转动,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且所述第四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四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一端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所述第五轴的两端滑动设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底座转动,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二轴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包覆承架转动,所述第二轴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包覆承架中部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中部以错开对插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并同时转动设于所述第三轴上,且使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内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包覆承架的中部及所述第二包覆承架的中部相对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向外凸伸形成一个顶角(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片(10)和扭力压片(11),所述扭力弹片包括中部套筒(1001)、上弹片(1002)和下弹片(1003),所述上弹片与所述下弹片上下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连接于所述中部套筒的一侧,所述中部套筒包覆套设于所述第五轴上,且所述第五轴能够相对所述中部套筒转动,所述上弹片和所述下弹片容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扭力压片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所述扭力压片抵压在所述下弹片上,且所述扭力弹片在所述第五轴的驱动下,能够相对所述扭力压片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包覆折叠式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承架包括第一宽体部(301)和第一窄体部(302),所述第一窄体部自所述第一宽体部一侧中部延伸再折弯后形成,所述第一宽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周向止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轴上的第一套筒(303),所述第一窄体部的自由端形成一用于包覆套设于所述第四轴上的第一包覆套筒(304);所述第二包覆承架包括第二宽体部(401)和两个第二窄体部(402),两个所述第二窄体部自所述第二宽体部一侧两端延伸再折弯后形成,两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海刚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