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85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包括逃生管和管接头,两个所述逃生管之间通过所述管接头进行连接;所述逃生管包括外层管、内层管和夹层管,所述夹层管置于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所述内层管的内部中空;所述夹层管里具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夹层管的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内层管的管内径为800mm‑82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管身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在保证管身抗冲击性能及表面耐磨耐压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管身重量,从而方便移动与搬运,并且设置专用的管接头,以便于逃生管之间的安装与拆卸。

A special light escape pipe for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
本技术属于逃生管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
技术介绍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关技术水平仍较低,加之公路隧道跨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地形多变等特点,导致公路隧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尽管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复杂地质条件隧道的相关设计理论和修筑工艺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隧道建设中坍塌事故却屡屡发生,施工安全问题异常严峻。目前国内隧道施工逃生避险多采用在二衬及掌子面之间布设逃生管道,传统的隧道逃生管道通常采用9000*820*10mm钢管、3000*800*30mm玻璃钢缠绕管、3000*800*30聚乙烯管,且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焊接、法兰连接、链条式连接或抱箍式等方式连接;此类逃生管道中,最低单元节重量仍然达到200KG以上,在掌子面不断掘进的过程中,逃生管道都存在搬运困难的重大缺陷,因此在保证逃生管道力学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重量是隧道逃生管道在隧道工程应用中的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通过对管身内部结构进行优化,在保证管身抗冲击性能及表面耐磨耐压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管身重量,从而方便移动与搬运,同时便于安装与拆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逃生管和管接头,两个所述逃生管之间通过所述管接头进行连接;所述逃生管包括外层管、内层管和夹层管,所述夹层管置于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所述内层管的内部中空;所述夹层管里具有若干圆形通孔,所述夹层管的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内层管的管内径为800mm-820mm。进一步地,所述管接头为圆管,包括插接部分和螺纹部分,其中插接部分的管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插接销,所述螺纹部分的管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逃生管的其中一端外层管的外侧设置多个与所述插接销相对应的插接槽,所述逃生管的另一端外层管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插接销与插接槽插接固定,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相匹配;所述插接部分的端部的外侧设有固定圆盘一,所述固定圆盘一上开有固定通孔一,所述逃生管上设置有固定圆盘二,所述固定圆盘二上开有固定通孔二,所述固定圆盘二位于所述插接槽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销与插接槽的长度相等,所述插接部分与螺纹部分的长度相等;所述管接头长度为100-200mm。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销与插接槽均设置有四个,且圆周对称设置;所述固定通孔一和固定通孔二均设置有四个,且呈圆周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管、内层管和夹层管均由HDPE聚乙烯材质制成,且所述外层管、内层管和夹层管通过拉挤工艺使其结合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均由HDPE聚乙烯材质制成,所述夹层管由玻璃钢纤维材质制成,所述夹层管与外层管和内层管之间均采用热熔胶粘合。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管的管厚度为5mm。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管的管厚度为5mm。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管的管厚度为20mm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将管道设置为内层管、外层管和夹层管三层,通过对夹层管进行结构优化,其夹层管的截面呈圆形蜂窝状结构,进一步的降低了管身的重量,且整个管身抗冲击性能及表面耐磨耐压性能不变,改进后的管道重量减小,便于移动与搬运。2、设置专用的管接头,安装便捷牢固,且便于拆卸。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中逃生管的截面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中夹层管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中管接头和逃生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层管,2-内层管,3-夹层管,4-通孔,5-管接头,501-插接部分,502-螺纹部分,5011-插接销,5012-插接槽,5013-固定圆盘一,5014-固定通孔一,5015-固定圆盘二,5016-固定通孔二,5021-内螺纹,5022-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包括逃生管和管接头5,两个所述逃生管之间通过所述管接头5进行连接;所述逃生管包括外层管1、内层管2和夹层管3,所述夹层管3置于外层管1和内层管2之间,所述内层管2的内部中空;所述夹层管3里具有若干圆形通孔4,所述夹层管3的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内层管2的管内径为800mm-820mm。800mm-820mm的内径宽度,可以保证人员在管道内部正常通过。进一步地,所述管接头5为圆管,包括插接部分501和螺纹部分502,其中插接部分501的管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插接销5011,所述螺纹部分502的管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5021;所述逃生管的其中一端外层管1的外侧设置多个与所述插接销5011相对应的插接槽5012,所述逃生管的另一端外层管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5022;所述插接销5011与插接槽5012插接固定,所述内螺纹5021与所述外螺纹5022相匹配;所述插接部分501的端部的外侧设有固定圆盘一5013,所述固定圆盘一5013上开有固定通孔一5014,所述逃生管上设置有固定圆盘二5015,所述固定圆盘二5015上开有固定通孔二5016,所述固定圆盘二5015位于所述插接槽5012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销5011与插接槽5012的长度相等,所述插接部分501与螺纹部分502的长度相等;所述管接头5长度为100-200mm,其中优选管接头5长度为200mm,可使得连接更稳固。进一步地,所述插接销5011与插接槽5012均设置有四个,且圆周对称设置;所述固定通孔一5014和固定通孔二5016均设置有四个,且呈圆周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管1的管厚度为5mm。外层管1与隧道地面接触,主要起到保护夹层管3、抗外力冲击和抗磨损作用,其中,管壁越厚,性能越好;通过抗冲击与抗磨损性能试验,再综合经济成本与管体重量,外层管1的厚度为5mm最合适。其中,在可承受隧道坍塌所带来的冲击力,亦可以保证夹层管3不受磨损的同时,经济成本最低。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管2的管厚度为5mm。内层管2为逃生接触层,主要为管道内部营造干净平整环境,起到抗压抗磨损的作用,其中,壁厚越大,性能越好;通过抗冲击与抗磨损性能试验,再综合经济成本与管体重量,外层管1的厚度为5mm最合适。此时,既可以承受隧道坍塌所带,又可以保证夹层管3不受磨损,同时经济成本最低。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管3的管厚度为20mm。夹层管3内部设置蜂窝状的通孔4,此结构设计既可以保持管体的抗冲击和抗压性能,又降低了整个管身的重量,壁厚越大,性能越好;通过抗冲击与抗磨损性能试验,再综合经济成本与管体重量,夹层管3的厚度为20mm最合适;此时,夹层管3既可以保持良好的的抗压抗冲击力,又能保持管身不会发生形变。实施例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层管1、内层管2和夹层管3均由HDPE聚乙烯材质制成,且所述外层管1、内层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管和管接头(5),两个所述逃生管之间通过所述管接头(5)进行连接;所述逃生管包括外层管(1)、内层管(2)和夹层管(3),所述夹层管(3)置于外层管(1)和内层管(2)之间,所述内层管(2)的内部中空;所述夹层管(3)里具有若干圆形通孔(4),所述夹层管(3)的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内层管(2)的管内径为800mm-82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逃生管和管接头(5),两个所述逃生管之间通过所述管接头(5)进行连接;所述逃生管包括外层管(1)、内层管(2)和夹层管(3),所述夹层管(3)置于外层管(1)和内层管(2)之间,所述内层管(2)的内部中空;所述夹层管(3)里具有若干圆形通孔(4),所述夹层管(3)的横截面呈蜂窝状,所述内层管(2)的管内径为800mm-82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专用轻质逃生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5)为圆管,包括插接部分(501)和螺纹部分(502),其中插接部分(501)的管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插接销(5011),所述螺纹部分(502)的管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5021);所述逃生管的其中一端外层管(1)的外侧设置多个与所述插接销(5011)相对应的插接槽(5012),所述逃生管的另一端外层管(1)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5022);所述插接销(5011)与插接槽(5012)插接固定,所述内螺纹(5021)与所述外螺纹(5022)相匹配;所述插接部分(501)的端部的外侧设有固定圆盘一(5013),所述固定圆盘一(5013)上开有固定通孔一(5014),所述逃生管上设置有固定圆盘二(5015),所述固定圆盘二(5015)上开有固定通孔二(5016),所述固定圆盘二(5015)位于所述插接槽(5012)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专用轻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根平林艺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