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7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包括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包括一开井段和二开井段,所述二开井段由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浮鞋、旋流管以及浮管箍,浮管箍的上端设置有生产套管,并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在一开固井段处设置有表层套管,所述表层套管设置在生产套管的上端,并设置在全井固井段的外侧,所述表层套管的外侧用水泥固封形成一开固井段并返至地面,在地热井内部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中心管扶正器,所述中心管的底部固定有冲孔管,冲孔管的下部设置有无缝钢管套,所述一开固井段上方设置有固井装置,且中心管由固井装置进行固定。

A well bore structure of sandstone geothermal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热井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
技术介绍
地热资源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按其成因和产出条件可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目前关中地区地热能资源主要为水热型砂岩热储。根据关中盆地典型热储层盆地中部包括宝鸡凸起的东部、西安凹陷、临蓝凸起的西北部、固市凹陷、咸礼凸起的南部和蒲城凸起的南部(由于宝鸡凸起和蒲城凸起内的地热井的资料较少且不全,因而未对其进行分析)。新生界沉积厚度普遍较大,尤其是凹陷地区,一般为3000-5000m,最厚可达7000m以上,多为河流相或河湖相沉积,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孔隙裂隙发育,为地热流体提供了良好的贮存空间。热水含水岩层的埋藏受基底构造的控制,不同部位差异很大,在基底隆起或凹陷边缘埋藏较浅,在基底凹陷埋藏较深。盆地中部的地热水资源储量丰富,以孔隙裂隙水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的新生界热储层中,此外在一些比较大的断裂带(如渭河断裂)附近也有分布。凹陷内地热水的分布主要受其赋存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岩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层控特点,而断裂带附近地热水的分布主要受断裂的控制,呈条带状分布。西安凹陷为地堑式,断裂构造发育,是关中盆地新生界厚度最大的地带(周至一带最厚可达7000m左右),新生界厚度呈南深北浅,靠近秦岭山前厚度逐渐变薄,也是关中盆地地热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新生界以新近系、古近系为主,是一套河湖相地层,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泥岩、粉砂质泥岩,自下而上发育有古近系红河组、白鹿塬组,新近系的高陵群、蓝田灞河组、张家坡组,第四系的三门组、秦川群。地热水主要赋存于砂岩、砂砾岩和泥岩构成的储层中。目前的完井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5804654A”公开了一种地热井新型井身结构及完井方法,其中公开了一种地热井新型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为垂直钻井,其特征是,从地面至井底依次设置有表层套管、固井段以及生产套管,表层套管由地面至固井段,并将固井段的上端一段周向包裹,固井段由套管重叠固井段和井身固井段组成,套管重叠固井段包括悬挂器、悬挂底座、环空固封、余量封固以及固井保护短节,悬挂器位于悬挂底座上,中间有一余量形成槽口通道,悬挂器的上方余量固封,余量封固的内侧是固井保护短节,环空固封的下端是井身固井段,井身固井段由水泥封固区,其内置生产套管。由于砂岩地热井与传统的地热井存在差别,利用上述的技术,无法完成砂岩地热井的构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为垂直井或者斜井,包括一开井段和二开井段,所述二开井段由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浮鞋、旋流管以及浮管箍,浮管箍的上端设置有生产套管,并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所述一开井段设置在二开井段的上部,且在一开固井段处设置有表层套管,所述表层套管设置在生产套管的上端,并设置在全井固井段的外侧,所述表层套管的外侧用水泥固封形成一开固井段并返至地面,在地热井内部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中心管扶正器,所述中心管的底部固定有冲孔管,冲孔管的下部设置有无缝钢管套,所述一开固井段上方设置有固井装置,且中心管由固井装置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浮鞋、旋流管、浮管箍以及生产套管的外侧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形成全井固井段。进一步地,所述冲孔管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冲孔管扶正器,且冲孔管的管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冲孔,所述冲孔的孔径为15~20mm,冲孔的间距为15~20cm。进一步地,所述无缝钢管套包裹在冲孔管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表层套管与生产套管的外侧每间隔20~40m设置有笼式扶正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井身结构及构建方法适用于砂岩、砂砾岩和泥岩地带,可以完成以单井2500m的换热井为主热源,然后由中心管换出热水,热水出井口后经匹配符合的热泵机组进行提温后进用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为垂直井或者斜井,包括一开井段和二开井段,所述二开井段由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浮鞋1、旋流管100以及浮管箍,浮管箍的上端设置有生产套管102,并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所述一开井段设置在二开井段的上部,且在一开固井段处设置有表层套管9,所述表层套管9设置在生产套管102的上端,并设置在全井固井段的外侧,所述表层套管9的外侧用水泥固封形成一开固井段104并返至地面,在地热井内部设置有中心管7,中心管7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中心管扶正器,所述中心管7的底部固定有冲孔管4,冲孔管4的下部设置有无缝钢管套2,所述一开固井段上方设置有固井装置10,且中心管7由固井装置10进行固定。所述浮鞋、旋流管、浮管箍以及生产套管的外侧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形成全井固井段。所述冲孔管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冲孔管扶正器,且冲孔管的管体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冲孔,所述冲孔的孔径为15~20mm,冲孔的间距为15~20cm。所述无缝钢管套包裹在冲孔管的外侧。所述表层套管与生产套管的外侧每间隔20~40m设置有笼式扶正器。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为垂直井或者斜井,包括一开井段和二开井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开井段由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浮鞋、旋流管以及浮管箍,浮管箍的上端设置有生产套管,并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所述一开井段设置在二开井段的上部,且在一开固井段处设置有表层套管,所述表层套管设置在生产套管的上端,并设置在全井固井段的外侧,所述表层套管的外侧用水泥固封形成一开固井段并返至地面,在地热井内部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中心管扶正器,所述中心管的底部固定有冲孔管,冲孔管的下部设置有无缝钢管套,所述一开固井段上方设置有固井装置,且中心管由固井装置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岩地热井井身结构,该井身结构为垂直井或者斜井,包括一开井段和二开井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开井段由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浮鞋、旋流管以及浮管箍,浮管箍的上端设置有生产套管,并用水泥浆全井段固井返至地面,所述一开井段设置在二开井段的上部,且在一开固井段处设置有表层套管,所述表层套管设置在生产套管的上端,并设置在全井固井段的外侧,所述表层套管的外侧用水泥固封形成一开固井段并返至地面,在地热井内部设置有中心管,中心管外侧设置有若干个中心管扶正器,所述中心管的底部固定有冲孔管,冲孔管的下部设置有无缝钢管套,所述一开固井段上方设置有固井装置,且中心管由固井装置进行固定。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涛郭世炎蒙蒙张献喻任晓庆赵宇璇陈升强程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绿源地热能陕西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