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117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0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的技术。线束(10)具备第一电路组(20)和第二电路组(30)。第一电路组(20)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第二电路组(30)的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在上述第二连接器(14)或者与上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上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18)连接。

Wire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分支的线束。
技术介绍
在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中,有时对分支部分呈交叉状地实施带卷绕和除了连接器以外实施止水加工。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与这些加工相应地导致工时增加,线束的制造花费工夫。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对于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在各自的一端与相同的连接器连接的多个电线组中,以各自的另一端与其他连接器连接的电线组为单位地设置独立的保护件,从而在不进行上述那样的加工的情况下简单地进行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的制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578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保护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形态的线束具备:第一电路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及第二电路组,一端与上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在上述第二连接器或者与上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上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连接。在第二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具备:第一电线组,构成上述第一电路组;第二电线组,构成上述第二电路组;及外皮,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上述第一电线组及上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在第三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二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还具备屏蔽部件,上述屏蔽部件在上述第一连接器与上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上述第一电线组及上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在第四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第三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电路组包含从上述第一连接器至上述第三连接器的至少一根电线,上述线束还具备模制部,上述模制部由树脂材料以在上述第二连接器的后端侧覆盖上述电线的周围的形态形成,将上述电线支撑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上述电线与上述模制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在第五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第四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第二电路组包含从上述第一连接器至上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电线及经由短路电路而与上述第一部分电线短路并从上述第二连接器至上述第三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电线。在第六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五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短路电路包含设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在第七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五或者第六形态的线束的基础上,上述短路电路包含设于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上述连接对象的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在第八形态的线束中,在第一~第七中的任意一个形态的线束的基础航,上述第二电路组仅作为信号用的电路而被使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第八形态,在第一电路组及第二电路组中,对于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部分,能够共用一个外装件。此外,由于第二电路组在第二连接器或者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处与第一电路组分支,因此不需要对分支部分呈交叉状地实施带卷绕。另外,在需要对分支部分进行止水加工的情况下,能够与对于连接器的止水加工一并进行。由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通过以上,即使不在至分支为止的相同路线的部分设置不同的外装件,也能够简单地制造具有分支部分的线束。在如第二形态的线束那样具备覆盖第一电线组及第二电线组的周围的外皮的情况下,使外皮内的电线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分支较为麻烦。对于具备这样的外皮的线束,也能够通过在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使其分支,而容易地形成分支部分。在如第三形态的线束那样具备覆盖第一电线组及第二电线组的周围的屏蔽部件的情况下,使屏蔽部件内的电线在线缆的中间部分分支较为麻烦。对于具备这样的屏蔽部件的线束,也能够通过在第二连接器的位置使其分支,而容易地形成分支部分。特别是根据第四形态,作为第二连接器,能够使用具有与以往的连接器相同的结构的连接器。另外,在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对象侧的电路中,无需特别进行设计变更。特别是根据第五形态,作为第一部分电线,能够使用与第一电路组中的、构成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的部分的电线组相同长度的电线。特别是根据第六形态,在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对象侧的电路中,能够省略第二连接器侧短路电路。特别是根据第七形态,作为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能够省略支撑连接对象侧短路电路的结构。由于是在线束中第二电路组在第二连接器或者第二连接器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第一电路组分支的结构,因此与第二电路组在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之间与第一电路组分支的情况相比,有时需要延长第二电路组。在此,作为通常构成信号用的电路的电线,能够使用比构成电源用的电路的电线细径的电线。因此,根据第八形态,由于第二电路组的各电路仅被用作信号用的电路,因此与第二电路组的各电路被用作电源用的电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变长的量的重量增加等抑制得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图5是表示用于形成模制部的模具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图7是表示第二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二连接器的概略立体图。图1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线束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切断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连接器12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10的电路结构的概略框图。线束10具备:第一连接器12、第二连接器14、第三连接器18、第一电路组20及第二电路组30。在第一连接器12连接有第一电路组20的一端部和第二电路组30的一端部。在第二连接器14连接有第一电路组20的另一端部。在第三连接器18连接有第二电路组30的另一端部。就各电路组20、30来看,在第一电路组20中,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另外,在第二电路组30中,一端部与第一连接器12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第三连接器18连接。此时,第二电路组30在第二连接器14或者与第二连接器14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处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在此,以第二电路组30在第二连接器14的位置与第一电路组20分支为例进行说明。更加详细地说,线束10具备构成第一电路组20的第一电线组22及构成第二电路组30的第二电线组32。在此,第一电线组22包含四根电线40a~40d。另外,第二电线组32包含两根电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具备:/n第一电路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及/n第二电路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0 JP 2017-1800421.一种线束,具备:
第一电路组,一端与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器连接;及
第二电路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器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对象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电路组分支,且另一端与第三连接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具备:
第一电线组,构成所述第一电路组;
第二电线组,构成所述第二电路组;及
外皮,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所述第一电线组及所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线束还具备屏蔽部件,所述屏蔽部件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之间覆盖所述第一电线组及所述第二电线组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第二电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高弘小森洋和佐藤泰弘石川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