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101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包括:实验发酵罐,实验发酵罐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且内部安装有搅拌扇叶,实验发酵罐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分隔板,三组分隔板将实验发酵罐内部均分为四组子发酵箱,实验发酵罐的正上方设置有预处理箱,预处理箱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上,预处理箱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预处理箱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有阀门的出料管,出料管分别于四组子发酵箱对应连接,四组子发酵箱的底部均连接有输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专门对辅酶Q10进行实验对比操作的装置,可以同时对数组不同配比的原料和辅料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发酵处理,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对比效果。

A preparation device of coenzyme Q10 based on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发酵
,具体为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辅酶Q10不仅能给心脏提供动力,还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功能,能预防血管壁脂质过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并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很好地药用价值,为了提高辅酶Q10的治疗效果,科研人员会在实验室中对辅酶Q10进行生物发酵以检测辅酶在不同配比下的效果。然而,现有的用于辅酶Q10的实验用制备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1)缺乏相应的辅酶Q10的实验制备装置,需要通过传统的配比方式,操作比较繁琐;(2)一般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效率低。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包括:实验发酵罐,所述实验发酵罐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且内部安装有搅拌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发酵罐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分隔板,三组所述分隔板将实验发酵罐内部均分为四组子发酵箱,所述实验发酵罐的正上方设置有预处理箱,所述预处理箱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预处理箱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所述预处理箱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有阀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分别于四组子发酵箱对应连接,四组所述子发酵箱的底部均连接有输料管,所述输料管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入料口和第二入料口的下方均连接有排料管,两组所述排料管呈倾斜状设置且末端的出口对应位置相同。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料管的下方安装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内部呈螺旋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分隔板呈盘状结构且中部均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搅拌扇叶均匀设置在各子发酵箱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处理箱的底部呈水平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方案设计了一种专门对辅酶Q10进行实验对比操作的装置,可以同时对数组不同配比的原料和辅料在同一环境中进行发酵处理,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对比效果。2.在装置的内部设置有预处理的管道,可以在发酵前进行预处理,提高原料和辅料的混合效果,提高精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分隔板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螺旋管结构图。图中:1-实验发酵罐,2-支撑架,3-搅拌扇叶,4-分隔板,5-子发酵箱,6-预处理箱,7-第一入料口,8-第二入料口,9-阀门,10-出料管,11-输料管,12-收纳盒,13-排料管,14-螺旋管,15-穿孔,16-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包括:实验发酵罐1,实验发酵罐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2且内部安装有搅拌扇叶3,实验发酵罐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分隔板4,三组分隔板4将实验发酵罐1内部均分为四组子发酵箱5,实验发酵罐1的正上方设置有预处理箱6,预处理箱6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2上,预处理箱6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口7和第二入料口8,预处理箱6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有阀门9的出料管10,出料管10分别于四组子发酵箱5对应连接,四组子发酵箱5的底部均连接有输料管11,输料管11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盒12。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第一入料口7和第二入料口8的下方均连接有排料管13,两组排料管13呈倾斜状设置且末端的出口对应位置相同,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对原料和辅料进行同时下料时,提高原料和辅料的混合。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出料管10的下方安装有螺旋管14,螺旋管14内部呈螺旋状结构,在出料管10的下方安装有螺旋管14,通过螺旋管14的螺旋结构在输料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原料和辅料的混合。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分隔板4呈盘状结构且中部均开设有穿孔15,穿孔15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垫16,搅拌扇叶3均匀设置在各子发酵箱5内。具体地,预处理箱6的底部呈水平状态。在使用时:本技术在实验时,将不同配比的原料和辅料分别第一入料口7和第二入料口8灌入预处理箱6,两组排料管13末端出口的延伸处相交可以在对原料和辅料进行同时下料时,提高原料和辅料的混合,然后打开左侧出料管10的阀门,进行下料,按照上述步骤将不同容量的原料和辅料分别倒入预处理箱6,再依次通过下方的出料管10,将混合的原料和辅料倒入至各子发酵箱5进行发酵处理,可以有效的对不同成分配比的物料进行对比发酵,发酵完成后,最后通过输料管11倒入收纳盒12进行收纳,进行对比实验。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发酵
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包括:实验发酵罐(1),所述实验发酵罐(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2)且内部安装有搅拌扇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发酵罐(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分隔板(4),三组所述分隔板(4)将实验发酵罐(1)内部均分为四组子发酵箱(5),所述实验发酵罐(1)的正上方设置有预处理箱(6),所述预处理箱(6)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2)上,所述预处理箱(6)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口(7)和第二入料口(8),所述预处理箱(6)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有阀门(9)的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分别于四组子发酵箱(5)对应连接,四组所述子发酵箱(5)的底部均连接有输料管(11),所述输料管(11)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盒(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Q10的制备装置,包括:实验发酵罐(1),所述实验发酵罐(1)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架(2)且内部安装有搅拌扇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发酵罐(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分隔板(4),三组所述分隔板(4)将实验发酵罐(1)内部均分为四组子发酵箱(5),所述实验发酵罐(1)的正上方设置有预处理箱(6),所述预处理箱(6)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2)上,所述预处理箱(6)顶部安装有第一入料口(7)和第二入料口(8),所述预处理箱(6)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有阀门(9)的出料管(10),所述出料管(10)分别于四组子发酵箱(5)对应连接,四组所述子发酵箱(5)的底部均连接有输料管(11),所述输料管(11)的底部设置有收纳盒(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物发酵技术的辅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益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