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4028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尤其为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取样装置、伞形板、锥形板、除污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装置主体基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中心处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装置主体底部靠近进水管处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锥形板,所述喷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和喷嘴通过喉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上套设有伞形板,且伞形板底端延伸至锥形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反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装置结构简单,进行多重过滤,效果更佳,有效的保障其出水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A wastewater treatment device for cla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澄清池中起到截留分离杂质颗粒作用的介质是呈悬浮状的泥渣,在澄清池中,沉泥被提升起来并使之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高浓度的稳定活性泥渣层,该层悬浮物浓度约在3~10g/L,原水在澄清池中由下向上流动,泥渣层由于重力作用可在上升水流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原水通过泥渣悬浮层时,利用接触絮凝原理,原水中的悬浮物便被泥渣悬浮层阻留下来,使水获得澄清,清水在澄清池上部被收集,但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的出水质量不能有效的保障,同时效果不佳,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取样装置、伞形板、锥形板、除污管、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装置主体基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中心处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装置主体底部靠近进水管处设置有喷嘴,所述喷嘴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锥形板,所述喷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所述第一反应室和喷嘴通过喉管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上套设有伞形板,且伞形板底端延伸至锥形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室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反应室,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外围固定安装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集水槽和装置主体通过出水槽固定安装,所述出水槽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集水槽和出水槽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分别靠近出水槽、锥形板贯通连接有出水管、取样装置,所述装置主体远离出水管和取样装置的一侧贯通连接有除污管,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贯通连接有两组加药管,且加药管底端延伸至装置主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应室呈锥形状。优选的,所述出水槽的横切面呈L字形状。优选的,所述观察窗口和装置主体通过橡胶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管、活塞、拉杆、推把和出样口。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大于第一过滤网的网孔直径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使用时,可将废水通过设置的进水管进行导入,并通过设置的喷嘴和喉管进行输送至第一反应室,且随之经过第二反应室进入至装置主体内部,同时通过设置的两组加药管分别向其内部加入多种药物,对其废水进行分解以及分离,静置后的淤泥和污染会通过除污管进行导出,于此同时,随着水平面的升高,初步处理后废水会通过开设在集水槽和出水槽上的通孔进行输出,并通过出水管进行导出,且通过设置的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对初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多重过滤,效果更佳,有效的保障其出水质量。2、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喷嘴、喉管以及呈锥形状的第一反应室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可大大增加水压,进而使得其废水能够快速进行通过第二反应室并进入至装置主体内,且通过设置的伞形板和锥形板的结构点可对沉淀在底部的淤泥进行输出,以便通过除污管进行输出,同时当废水在装置主体内部通过加药管添加的药物进行分离时,用户可通过设置的取样装置进行取样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废水的分离情况,从而对药剂进行更精确的掌握,于此同时,用户还可通过设置的观察窗口进行整个处理过程进行直观的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第一反应室、3-第二反应室、4-取样装置、5-伞形板、6-锥形板、7-除污管、8-进水管、9-喷嘴、10-喉管、11-出水管、12-加药管、13-观察窗口、14-通孔、15-集水槽、16-第一过滤网、17-第二过滤网、18-出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取样装置4、伞形板5、锥形板6、除污管7、进水管8和出水管11,所述装置主体1基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口13,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贯通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靠近进水管8处设置有喷嘴9,所述喷嘴9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锥形板6,所述喷嘴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2,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喷嘴9通过喉管10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2上套设有伞形板5,且伞形板5底端延伸至锥形板6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室2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反应室3,所述第二反应室3的外围固定安装有集水槽15,所述集水槽15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17,所述集水槽15和装置主体1通过出水槽18固定安装,所述出水槽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16,所述集水槽15和出水槽18上均开设有通孔1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分别靠近出水槽18、锥形板6贯通连接有出水管11、取样装置4,所述装置主体1远离出水管11和取样装置4的一侧贯通连接有除污管7,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贯通连接有两组加药管12,且加药管12底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喷嘴9、喉管10以及呈锥形状的第一反应室2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可大大增加水压,进而使得其废水能够快速进行通过第二反应室3并进入至装置主体1内,且通过设置的伞形板5和锥形板6的结构点可对沉淀在底部的淤泥进行输出,以便通过除污管7进行输出,同时当废水在装置主体1内部通过加药管12添加的药物进行分离时,用户可通过设置的取样装置4进行取样和分析,以便更好的掌握废水的分离情况,从而对药剂进行更精确的掌握,于此同时,用户还可通过设置的观察窗口13进行整个处理过程进行直观的观察,使用时,可将废水通过设置的进水管8进行导入,并通过设置的喷嘴9和喉管10进行输送至第一反应室2,且随之经过第二反应室3进入至装置主体1内部,同时通过设置的两组加药管12分别向其内部加入多种药物,对其废水进行分解以及分离,静置后的淤泥和污染会通过除污管7进行导出,于此同时,随着水平面的升高,初步处理后废水会通过开设在集水槽15和出水槽18上的通孔14进行输出,并通过出水管11进行导出,且通过设置的第一过滤网16和第二过滤网17可对初步处理后的废水进行多重过滤,效果更佳,有效的保障其出水质量。本技术工作原理:使用时,可将废水通过设置的进水管8进行导入,并通过设置的喷嘴9和喉管10进行输送至第一反应室2,且随之经过第二反应室3进入至装置主体1内部,同时通过设置的两组加药管12分别向其内部加入多种药物,对其废水进行分解以及分离,静置后的淤泥和污染会通过除污管7进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取样装置(4)、伞形板(5)、锥形板(6)、除污管(7)、进水管(8)和出水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基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口(13),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贯通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靠近进水管(8)处设置有喷嘴(9),所述喷嘴(9)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锥形板(6),所述喷嘴(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2),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喷嘴(9)通过喉管(10)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2)上套设有伞形板(5),且伞形板(5)底端延伸至锥形板(6)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室(2)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反应室(3),所述第二反应室(3)的外围固定安装有集水槽(15),所述集水槽(15)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17),所述集水槽(15)和装置主体(1)通过出水槽(18)固定安装,所述出水槽(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16),所述集水槽(15)和出水槽(18)上均开设有通孔(1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分别靠近出水槽(18)、锥形板(6)贯通连接有出水管(11)、取样装置(4),所述装置主体(1)远离出水管(11)和取样装置(4)的一侧贯通连接有除污管(7),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贯通连接有两组加药管(12),且加药管(12)底端延伸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澄清池的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取样装置(4)、伞形板(5)、锥形板(6)、除污管(7)、进水管(8)和出水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基面固定安装有观察窗口(13),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心处贯通连接有进水管(8),所述装置主体(1)底部靠近进水管(8)处设置有喷嘴(9),所述喷嘴(9)的四周固定安装有锥形板(6),所述喷嘴(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反应室(2),所述第一反应室(2)和喷嘴(9)通过喉管(10)贯通连接,所述第一反应室(2)上套设有伞形板(5),且伞形板(5)底端延伸至锥形板(6)的顶部,所述第一反应室(2)的外围套设有第二反应室(3),所述第二反应室(3)的外围固定安装有集水槽(15),所述集水槽(15)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17),所述集水槽(15)和装置主体(1)通过出水槽(18)固定安装,所述出水槽(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16),所述集水槽(15)和出水槽(18)上均开设有通孔(14),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分别靠近出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廖汉荣史正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