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724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包括前支撑板和电机,所述前支撑板的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板,且后支撑板背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前支撑板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焊接有第四皮带轮,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远离轮齿的一侧皆焊接有卡板,所述卡槽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内腔,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底端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支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持续不断的对长管道进行输送,工作效率高,并且传动机构提高了该装置可传输管道重量的上限,实用性强。

A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device for municipal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桥工程
,具体为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是指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在市政道桥工程中对于管道的应用也十分频繁,现有的市政道桥工程的管道长度大多都很长,在短距离运输时十分麻烦,通常由几个工人一起进行搬运,或通过起吊机进行搬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市政道桥工程的管道长度大多都很长,在短距离运输时十分麻烦,通常由几个工人一起进行搬运,或通过起吊机进行搬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包括前支撑板和电机,所述前支撑板的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板,且后支撑板背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后支撑板与第一齿轮中心轴的末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齿轮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前支撑板焊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中心轴的前端穿过前支撑板焊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齿轮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焊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前支撑板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内嵌轴承与前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焊接有第四皮带轮,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靠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一侧皆设置有轮齿,且轮齿分别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移动板远离轮齿的一侧皆焊接有卡板,且卡板远离移动板的一端皆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内腔,且内腔的内部皆插设有卡块,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底端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支脚。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第四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板沿着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边缘处呈环形等距分布,所述移动板皆通过拉环相互连接,所述移动板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滑块,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边缘处皆呈环形开设有与移动板相互配合的滑槽。优选的,所述卡块皆通过弹簧与内腔内壁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槽靠近移动板的一端皆呈半圆形,所述卡块远离内腔内壁一端的两侧皆呈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卡板,电机开启,通过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带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一同进行转动,使移动板带动卡板沿着滑槽的轨迹进行移动,使多组卡板一同推动管道进行向左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位于装置左侧的卡板根据轨迹作环形运动,使卡板脱离管道,并且位于装置右侧的管道根据轨迹作环形运动,使卡板向上移动,通过卡块对管道进行卡合,使该装置持续不断的对长管道进行输送,工作效率高,并且传动机构提高了该装置可传输管道重量的上限,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中A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前支撑板;2、后支撑板;3、电机;4、第一齿轮;5、第一皮带轮;6、第二齿轮;7、第二皮带轮;8、第三皮带轮;9、第三齿轮;10、第四皮带轮;11、第一皮带;12、第二皮带;13、移动板;14、轮齿;15、卡板;16、卡槽;17、内腔;18、卡块;19、支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包括前支撑板1和电机3,前支撑板1的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板2,且后支撑板2背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转动轴穿过后支撑板2与第一齿轮4中心轴的末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前支撑板1焊接有第一皮带轮5,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中心轴的前端穿过前支撑板1焊接有第二皮带轮7,第一皮带轮5和第二皮带轮7通过第一皮带11传动连接,其作用为第一齿轮4转动后带动第一皮带轮5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皮带11带动第二皮带轮7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6进行转动,第二齿轮6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2焊接有第三皮带轮8,前支撑板1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9,且第三齿轮9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内嵌轴承与前支撑板1相连接,第三齿轮9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2焊接有第四皮带轮10,第三皮带轮8与第四皮带轮10通过第二皮带12传动连接,其作用为第二齿轮6转动带动第三皮带轮8进行转动,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第四皮带轮10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9进行转动,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13,移动板13沿着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边缘处呈环形等距分布,移动板13皆通过拉环相互连接,移动板13的前后两端皆设置有滑块,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边缘处皆呈环形开设有与移动板13相互配合的滑槽,其作用为使移动板13之间相互拉动,从而带动移动板13沿着滑槽的轨迹带动卡板15进行环形移动。移动板13靠近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的一侧皆设置有轮齿14,且轮齿14分别于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相互啮合,移动板13远离轮齿14的一侧皆焊接有卡板15,且卡板15远离移动板13的一端皆开设有卡槽16,卡槽16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内腔17,且内腔17的内部皆插设有卡块18,卡块18皆通过弹簧与内腔17内壁相连接,卡槽16靠近移动板13的一端皆呈半圆形,卡块18远离内腔17内壁一端的两侧皆呈弧形,其作用为位于装置左侧的卡板15根据轨迹作环形运动,使卡板15向下移动,通过卡块18一侧的弧面结构推动卡块18向内腔17的内部进行移动,使位于左侧的卡板15脱离管道,并且位于装置右侧的管道根据轨迹作环形运动,使卡板15向上移动,通过卡块18一侧的弧面结构推动卡块18向内腔17的内部进行移动,使管道卡进卡槽16的内部,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带动卡块18进行复位,通过卡块18另一侧的弧面结构与卡槽16内侧的半圆形结构相互配合,对管道进行卡合,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底端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支脚19。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包括前支撑板(1)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板(1)的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板(2),且后支撑板(2)背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转动轴穿过后支撑板(2)与第一齿轮(4)中心轴的末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前支撑板(1)焊接有第一皮带轮(5),所述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中心轴的前端穿过前支撑板(1)焊接有第二皮带轮(7),所述第二齿轮(6)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2)焊接有第三皮带轮(8),所述前支撑板(1)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9),且第三齿轮(9)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内嵌轴承与前支撑板(1)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9)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2)焊接有第四皮带轮(10),所述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靠近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的一侧皆设置有轮齿(14),且轮齿(14)分别于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相互啮合,所述移动板(13)远离轮齿(14)的一侧皆焊接有卡板(15),且卡板(15)远离移动板(13)的一端皆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内腔(17),且内腔(17)的内部皆插设有卡块(18),所述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底端的左右两侧皆安装有支脚(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道桥工程用管道运输装置,包括前支撑板(1)和电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板(1)的后方设置有后支撑板(2),且后支撑板(2)背面的右侧通过螺栓安装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转动轴穿过后支撑板(2)与第一齿轮(4)中心轴的末端焊接固定,所述第一齿轮(4)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前支撑板(1)焊接有第一皮带轮(5),所述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中心轴的前端穿过前支撑板(1)焊接有第二皮带轮(7),所述第二齿轮(6)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2)焊接有第三皮带轮(8),所述前支撑板(1)背面的左侧设置有第三齿轮(9),且第三齿轮(9)中心轴的前端通过内嵌轴承与前支撑板(1)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9)中心轴的末端穿过后支撑板(2)焊接有第四皮带轮(10),所述前支撑板(1)和后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靠近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的一侧皆设置有轮齿(14),且轮齿(14)分别于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6)和第三齿轮(9)相互啮合,所述移动板(13)远离轮齿(14)的一侧皆焊接有卡板(15),且卡板(15)远离移动板(13)的一端皆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前后两侧的内壁上皆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