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57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3: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一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包括: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一电阻单元;一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二电阻单元;以及一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三电阻单元。

Display panel of control circuit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近来已被广泛的运用,随着驱动技术的改良,使其具有低的消耗电功率、薄型量轻、低电压驱动等优点,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摄录放影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及各种投影装置上。而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电源方案,对于不同负载的应用场景,所需的环路补偿电阻和电容的值不同。而环路补偿电阻和电容的设定通常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预留CompPin,通过调整外围元件电阻与电容值(R&C值)来补偿环路响应(如图1a所示)。此方案优点是可调整范围大;缺点是需要增加外围器件,成本上升。另一种是将电阻与电容值(R&C值)内置到芯片里,电阻与电容值(R&C值)固定不可调(如图1b所示),优点是精简外围电路,减少成本;缺点是对于不同负载的应用场景,无法调节环路响应速度。基于以上考虑,通过在芯片内部增加自动调整机制,由集成线路(I2C)控制调节电阻与电容值(R&C值),集合两种现有方案的优点,既满足精简外围电路的需求,也实现了动态可调。在测试时无需更换元件,通过集成线路(I2C)改写参数即可,便于调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包括:一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包括: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一电阻单元;一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二电阻单元;一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三电阻单元;一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四电阻单元;以及一第五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五电阻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另一端电性连接一集成线路接口。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一正电源端电性耦接一第六电阻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一负电源端电性接收一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一正电源端电性耦接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放大器的一负电源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另一端电性耦接一控制逻辑单元。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一端电性耦接一控制逻辑单元,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另一端电性耦接一第六开关。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一第六开关,所述第六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三放大器,所述第六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接收一输入电压,所述第六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接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一坡形输出单元。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七电阻单元,所述第七电阻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一第六电阻单元,所述第七电阻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更包括一二极体,所述二极体的一端电性耦接一滤波器,所述二极体的另一端电性接收一输出电压。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电阻单元,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一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二电阻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一第三电容单元,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三电阻单元,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一第四电容单元,所述第四电容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四电阻单元,所述第四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一第五电容单元,所述第五电容单元的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五电阻单元,所述第五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一第六电容单元,所述第六电容单元的一端电性接收一输出电压,所述第六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电性接地。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本申请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还包括所述的控制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所述第二基板上。本申请提出精简外围电路,通过集成线路(I2C)改写参数即可,实现动态可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图1a为范例式的具有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1b为另一范例式的具有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具有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附图中的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申请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夸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在附图中,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夸大了一些层和区域的厚度。将理解的是,当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的组件被称作“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组件。附图和说明被认为在本质上是示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附图中示出的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但是本申请不限于此。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组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组件。此外,在说明书中,“在......上”意指位于目标组件上方或者下方,而不意指必须位于基于重力方向的顶部上。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控制电路及其应用的显示面板,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包括:/n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一电阻单元;/n一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二电阻单元;/n一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三电阻单元;/n一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四电阻单元;以及/n一第五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五电阻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另一端电性连接一集成线路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包括:
一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一第一节点,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一电阻单元;
一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二电阻单元;
一第三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三电阻单元;
一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四电阻单元;以及
一第五开关,所述第五开关的一控制端电性耦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第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五开关的一第二端电性耦接一第五电阻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器另一端电性连接一集成线路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ㄧ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一正电源端电性耦接一第六电阻单元,所述第一放大器的一负电源端电性接收一基准电压源,所述第一放大器的另一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一正电源端电性耦接一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放大器的一负电源端电性耦接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放大器的另一端电性耦接一控制逻辑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直流电源转换器更包括一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一端电性耦接一控制逻辑单元,所述第三放大器的另一端电性耦接一第六开关。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风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