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32010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属于模具结构领域。其包括模仁、模腔、顶出机构以及驱动顶出机构运动的推板,所述模仁上设有与模腔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一端设有入料口,另一端设有浇口,所述分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浇口开设于U型分流道一边的侧面,所述分流道位于浇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其分流道的结构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熔融塑胶对浇口的直接冲击力,同时,第一延伸部可以用于暂时容纳之前的冷料,使材料温度统一,提高产品成型质量。

A kind of injection structure of through rear tail lamp l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其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注塑模具的应用极其广泛。现有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配光镜整体呈弧形设置,其外表面为曲面;其包括边框1、透光片2和车标安装座3,车标安装座3位于配光镜的中部位置,透光片2的上下两侧为细窄的边框1。其中,车标安装座3中间留有供车标镶嵌的空间。见附图3,边框1的背面设有卡条4,卡条4顺边框1的轮廓设置,通过卡条4可将配光镜安装于汽车尾部。配光镜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边框1部分为深色材料,透光片2部分为透明材料,因此配光镜的成型通过双色模来完成。传统上,双色模包括第一成型模腔和第二成型模腔,两种不同材料分步从两浇口11注入成型。第一种材料从第一浇口注入成型后,模具旋转180°,第二种材料再从第二浇口注入完成最后成型。现有一种用于成型上述配光镜的第二成型模腔结构,其材料从浇口注入后通过直流道通入模腔中,完成产品成型。此过程中,虽然能够实现成品的成型,但是由于流道中经常会有材料残留,当进行第二次注塑时,残留材料和新注入材料温度不一,流动性不一,会大大影响产品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其产品成型质量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包括模仁、模腔、顶出机构以及驱动顶出机构运动的推板,所述模仁上设有与模腔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所述分流道的一端设有入料口,另一端设有浇口,所述分流道呈U型设置,所述浇口开设于U型分流道一边的侧面,所述分流道位于浇口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熔融塑胶从主流道经入料口流入分流道,再通过浇口注入模腔中;此处,U型设置的分流道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熔融塑胶对浇口的直接冲击力,且浇口开于分流道侧面,进一步防止熔融塑胶对浇口的直接冲击;同时,熔融塑胶经U型流动能减少塑胶内的气泡现象,提高注塑质量;另外,当进行二次注塑时,第一延伸部可以用于暂时容纳之前的冷料,降低冷料直接与新料一起进入浇口的可能性,使材料温度统一,提高产品成型质量。优选的,所述分流道位于入料口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熔融塑胶向分流道注入时,第二延伸部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瞬间压力过大,从而保证塑胶流动的平稳性,提高产品的注塑质量。优选的,所述分流道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梯形横截面上底朝上,所述浇口位于分流道上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梯形横截面可以增加塑胶的流动性,同时在塑胶流动时有向上推动的趋势,保证浇口处塑胶充盈,注塑连续密实,提高产品成型质量。优选的,所述浇口呈扁平状,所述浇口靠近模腔的一端呈扩口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浇口截面宽而扁,能有效地消除浇口的缺陷,增加物料流速,同时扩口的设计使浇口两端有较大的压差,有效降低熔融塑料的表面粘度,使冲模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产品成型质量。优选的,所述浇口与分流道之间设有引流斜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斜面朝浇口倾斜向上,能给使塑胶流动更加流畅。优选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出部、第二顶出部和第三顶出部,所述第一顶出部包括顶块、用以带动顶块运动的第一顶杆,所述顶块上端设有第一托顶面和第二托顶面,所述第二托顶面低于第一托顶面,所述第一托顶面托顶于边框的底面,所述第二托顶面托顶于卡条的底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条处结构强度较大,第二托顶面推顶卡条可以减少产品形变,第一托顶面同时作用于卡条处的边框底面能够分担卡条处的受力,提高产品脱模效率和脱模质量。优选的,第一托顶面和第二托顶面之间设有让位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熔融塑胶刚成型时硬度不高,表面仍具有一定的黏附能力,让位槽的设置可以避免第一托顶面的侧面贴合卡条侧面,从而在脱模时由于材料粘附性造成产品脱模时形变,提高产品脱模质量。优选的,所述第二顶出部包括第二顶杆和设于第二顶杆上端的顶片,所述顶片托顶于透光片底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透光片和边框分步成型,顶片可以同步推动透光片,从而提高产品成型质量。优选的,所述第三顶出部包括第三顶杆和设于第三顶杆上端的托顶斜面,所述托顶斜面托顶于车标安装座的底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标安装座处材料成型深度大,底面结构多,一个个小托顶斜面可以更加贴合车标安装座的底面,使其顺利脱模。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分流道的结构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熔融塑胶对浇口的直接冲击力,同时,第一延伸部可以用于暂时容纳之前的冷料,使材料温度统一,提高产品成型质量;2、浇口处设计使塑胶流动更加流畅,同时有效降低熔融塑料的表面粘度,使冲模更加容易,从而提高产品成型质量;3、顶出机构的设计使产品顶出时各处受力均匀,同时有效减低黏附现象,使产品脱模更加顺利。附图说明图1为配光镜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配光镜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配光镜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中表示顶出机构与配光镜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边框;2、透光片;3、车标安装座;4、卡条;5、模仁;6、模腔;7、顶出机构;71、第一顶出部;711、顶块;712、第一顶杆;713、第一托顶面;714、第二托顶面;715、让位槽;72、第二顶出部;721、第二顶杆;722、顶片;73、第三顶出部;731、第三顶杆;732、托顶斜面;8、推板;9、分流道;10、入料口;11、浇口;12、第一延伸部;13、第二延伸部;14、引流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附图4和6所示的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包括模仁5、模腔6、顶出机构7以及驱动顶出机构7运动的推板8。结合附图5,模仁5上设有与模腔6连通的注塑流道,注塑流道包括主流道(图中未示出)和分流道9,分流道9的一端设有入料口10,另一端设有浇口11,浇口11位于分流道9上侧;分流道9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梯形横截面上底朝上,增加塑胶的流动性,同时在塑胶流动时有向上推动的趋势,保证浇口11处塑胶充盈。分流道9整体呈U型设置,U型设置的分流道9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降低熔融塑胶对浇口11的直接冲击力。为了进一步防止熔融塑胶对浇口11的直接冲击,将浇口11开设于U型分流道9一边的侧面。此处,浇口11呈扁平状,浇口11靠近模腔6的一端呈扩口状;浇口11截面宽而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包括模仁(5)、模腔(6)、顶出机构(7)以及驱动顶出机构(7)运动的推板(8),所述模仁(5)上设有与模腔(6)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9),所述分流道(9)的一端设有入料口(10),另一端设有浇口(11),其特征是:所述分流道(9)呈U型设置,所述浇口(11)开设于U型分流道(9)一边的侧面,所述分流道(9)位于浇口(1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包括模仁(5)、模腔(6)、顶出机构(7)以及驱动顶出机构(7)运动的推板(8),所述模仁(5)上设有与模腔(6)连通的注塑流道,所述注塑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9),所述分流道(9)的一端设有入料口(10),另一端设有浇口(11),其特征是:所述分流道(9)呈U型设置,所述浇口(11)开设于U型分流道(9)一边的侧面,所述分流道(9)位于浇口(11)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流道(9)位于入料口(10)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分流道(9)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梯形横截面上底朝上,所述浇口(11)位于分流道(9)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浇口(11)呈扁平状,所述浇口(11)靠近模腔(6)的一端呈扩口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穿式后尾灯配光镜注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浇口(11)与分流道(9)之间设有引流斜面(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有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亚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