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3200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辅助孔、浇注槽、顶部挂板、定位孔、便携扣、固定底板、模具主体、接气口,本实用模具主体内部成型完成后,通过接气口将气冷引入内置冷却管内部,而后带动脱模机构将上模腔与下模腔进行支撑分离,从而实现冷却过程中的自动分模,脱模机构通过内部叶轮接触内置冷却管内的高速气体,进而带动顶升件进行摆动,使其能够支撑上模腔与下模腔之间的分型面,最终进行脱模分离,从而方便内置冷却管进行二次冷却处理,有效发挥了冷却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工件成型后出现软化变型的情况。

A cooling device for die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neumatic direction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现技术在脱模的工序中,对模具的冷却大多是在脱模之前,且都是一次冷却,对于脱模后的工件不能及时进行二次冷却,导致成型后的工件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以解决现技术在脱模的工序中,对模具的冷却大多是在脱模之前,且都是一次冷却,对于脱模后的工件不能及时进行二次冷却,导致成型后的工件容易出现变形的情况,影响使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辅助孔、浇注槽、顶部挂板、定位孔、便携扣、固定底板、模具主体、接气口,所述便携扣设有两个,且分布于模具主体左右两端,所述顶部挂板通过焊接方式设于模具主体顶部,所述浇注槽贯穿连接于模具主体顶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顶部挂板中部两端设有辅助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具主体包括脱模机构、上模腔、内置冷却管、下模腔,所述下模腔位于模具主体内部下端,所述模具主体内部上端设有上模腔,所述内置冷却管设于模具主体中部,所述脱模机构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内置冷却管表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脱模机构包括顶升件、限位挡条、套环、内部叶轮、拼接挡块,所述拼接挡块设于顶升件上端,所述顶升件与限位挡条相嵌合,所述限位挡条底部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套环顶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气口贯穿连接于模具主体前端,所述模具主体底部设有固定底板,并为一体化结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孔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顶部挂板与固定底板四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环内部设有内部叶轮,所述内部叶轮与内置冷却管内部连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件右侧设有支撑胶块,用于与下模腔表面接触,能够避免早脱模过程中对下模腔造成损坏。有益效果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在操作后可达到的优点有:1、本技术在模具主体内部成型完成后,通过接气口将气冷引入内置冷却管内部,而后带动脱模机构将上模腔与下模腔进行支撑分离,从而实现冷却过程中的自动分模。2、本技术脱模机构通过内部叶轮接触内置冷却管内的高速气体,进而带动顶升件进行摆动,使其能够支撑上模腔与下模腔之间的分型面,最终进行脱模分离,从而方便内置冷却管进行二次冷却处理,有效发挥了冷却功能的最大化,避免工件成型后出现软化变型的情况。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的模具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的脱模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的脱模机构第二形态示意图。附图中标号说明:辅助孔-1v、浇注槽-2v、顶部挂板-3v、定位孔-4v、便携扣-5v、固定底板-6v、模具主体-7v、接气口-8v、脱模机构-7v1、上模腔-7v2、内置冷却管-7v3、下模腔-7v4、顶升件-7v11、限位挡条-7v12、套环-7v13、内部叶轮-7v14、拼接挡块-7v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相焊接”、“固定”、“设有”、“嵌合”、“扣合”等术语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并且术语“中心”、“侧向”、“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辅助孔1v、浇注槽2v、顶部挂板3v、定位孔4v、便携扣5v、固定底板6v、模具主体7v、接气口8v,所述便携扣5v设有两个,且分布于模具主体7v左右两端,所述顶部挂板3v通过焊接方式设于模具主体7v顶部,所述浇注槽2v贯穿连接于模具主体7v顶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顶部挂板3v中部两端设有辅助孔1v。所述模具主体7v包括脱模机构7v1、上模腔7v2、内置冷却管7v3、下模腔7v4,所述下模腔7v4位于模具主体7v内部下端,所述模具主体7v内部上端设有上模腔7v2,所述内置冷却管7v3设于模具主体7v中部,所述脱模机构7v1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内置冷却管7v3表面。所述脱模机构7v1包括顶升件7v11、限位挡条7v12、套环7v13、内部叶轮7v14、拼接挡块7v15,所述拼接挡块7v15设于顶升件7v11上端,所述顶升件7v11与限位挡条7v12相嵌合,所述限位挡条7v12底部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套环7v13顶部。所述接气口8v贯穿连接于模具主体7v前端,所述模具主体7v底部设有固定底板6v,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定位孔4v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顶部挂板3v与固定底板6v四端。所述套环7v13内部设有内部叶轮7v14,所述内部叶轮7v14与内置冷却管7v3内部连通。所述顶升件7v11右侧设有支撑胶块,用于与下模腔7v4表面接触,能够避免早脱模过程中对下模腔7v4造成损坏。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作出如下说明:在对本技术进行使用时,通过定位孔4v将模具主体7v的顶部挂板3v与固定底板6v连接注塑设备,再由浇注槽2v将软化后的注塑原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辅助孔(1v)、浇注槽(2v)、顶部挂板(3v)、定位孔(4v)、便携扣(5v)、固定底板(6v)、模具主体(7v)、接气口(8v),其特征在于:/n所述便携扣(5v)设有两个,且分布于模具主体(7v)左右两端,所述顶部挂板(3v)通过焊接方式设于模具主体(7v)顶部,所述浇注槽(2v)贯穿连接于模具主体(7v)顶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顶部挂板(3v)中部两端设有辅助孔(1v)。/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其结构包括辅助孔(1v)、浇注槽(2v)、顶部挂板(3v)、定位孔(4v)、便携扣(5v)、固定底板(6v)、模具主体(7v)、接气口(8v),其特征在于:
所述便携扣(5v)设有两个,且分布于模具主体(7v)左右两端,所述顶部挂板(3v)通过焊接方式设于模具主体(7v)顶部,所述浇注槽(2v)贯穿连接于模具主体(7v)顶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顶部挂板(3v)中部两端设有辅助孔(1v)。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的模具制造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7v)包括脱模机构(7v1)、上模腔(7v2)、内置冷却管(7v3)、下模腔(7v4),所述下模腔(7v4)位于模具主体(7v)内部下端,所述模具主体(7v)内部上端设有上模腔(7v2),所述内置冷却管(7v3)设于模具主体(7v)中部,所述脱模机构(7v1)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内置冷却管(7v3)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气动变向原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福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