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773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26
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轴承内圈支撑座水平固装在基台上,轴承保持架支撑座、轴承外圈支撑座依次同轴套装在轴承内圈支撑座外侧;液压缸竖直设置且活塞杆朝下,电磁吸盘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正上方且固装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液压缸的缸筒通过反力架与基台相固连;环形电加热器同轴套装在电磁吸盘外侧;气动发射器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下方基台内,滚动体输出管一端管口与气动发射器滚动体发射口相连通;当轴承保持架支撑座上放置有轴承保持架后,滚动体输出管另一端管口正对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若干滚动体输出管沿轴承保持架周向均布设置,滚动体输出管与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A metal bearing assembly mechanism for improving assembly quality and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轴承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轴承技术获得迅速发展,并陆续出现了不同材料的轴承,例如陶瓷球轴承、混合球轴承及全陶瓷轴承等,但应用作为广泛的一类轴承仍然是传统的金属轴承。以最为常见的7009C金属轴承为例,此类金属轴承的装配过程仍然以流水线模式进行分散装配,导致金属轴承的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始终不高,从而制约了传统金属轴承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将传统的流水线模式分散装配调整为独立平台集成化装配,有效提高了金属轴承的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促进了传统金属轴承的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包括基台、轴承内圈支撑座、轴承保持架支撑座、轴承外圈支撑座、电磁吸盘、环形电加热器、液压缸、反力架、滚动体输出管及气动发射器;所述轴承内圈支撑座水平固装在基台上表面,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同轴套装在轴承内圈支撑座外侧,轴承外圈支撑座同轴套装在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外侧;所述液压缸竖直设置且活塞杆朝下,电磁吸盘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正上方且固装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液压缸的缸筒通过反力架与基台相固连;所述环形电加热器同轴套装在电磁吸盘的外侧;所述气动发射器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下方的基台内,滚动体输出管一端管口与气动发射器的滚动体发射口相连通;当所述轴承保持架支撑座上放置有轴承保持架后,所述滚动体输出管另一端的管口正对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所述滚动体输出管数量若干,若干滚动体输出管沿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周向均布设置,且滚动体输出管的数量与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滚动体输出管的进料端管口内安装有光电阀门;所述光电阀门开启时,轴承滚动体由气动发射器进入滚动体输出管内;所述光电阀门关闭后,滚动体输出管内仅有一个轴承滚动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将传统的流水线模式分散装配调整为独立平台集成化装配,有效提高了金属轴承的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促进了传统金属轴承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吸盘及环形电加热器的配装示意图;图中,1—基台,2—轴承内圈支撑座,3—轴承保持架支撑座,4—轴承外圈支撑座,5—电磁吸盘,6—环形电加热器,7—液压缸,8—反力架,9—滚动体输出管,10—气动发射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包括基台1、轴承内圈支撑座2、轴承保持架支撑座3、轴承外圈支撑座4、电磁吸盘5、环形电加热器6、液压缸7、反力架8、滚动体输出管9及气动发射器10;所述轴承内圈支撑座2水平固装在基台1上表面,轴承保持架支撑座3同轴套装在轴承内圈支撑座2外侧,轴承外圈支撑座4同轴套装在轴承保持架支撑座3外侧;所述液压缸7竖直设置且活塞杆朝下,电磁吸盘5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2正上方且固装在液压缸7的活塞杆底端,液压缸7的缸筒通过反力架8与基台1相固连;所述环形电加热器6同轴套装在电磁吸盘5的外侧;所述气动发射器10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2下方的基台1内,滚动体输出管9一端管口与气动发射器10的滚动体发射口相连通;当所述轴承保持架支撑座3上放置有轴承保持架后,所述滚动体输出管9另一端的管口正对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所述滚动体输出管9数量若干,若干滚动体输出管9沿轴承保持架支撑座3周向均布设置,且滚动体输出管9的数量与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滚动体输出管9的进料端管口内安装有光电阀门;所述光电阀门开启时,轴承滚动体由气动发射器10进入滚动体输出管9内;所述光电阀门关闭后,滚动体输出管9内仅有一个轴承滚动体。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首先控制液压缸7的活塞杆回缩,使电磁吸盘5处于抬起状态,然后将轴承内圈准确放置到轴承内圈支撑座2上,再将轴承保持架准确放置到轴承保持架支撑座3上,此时轴承内圈和轴承保持架自动处于同轴状态。启动气动发射器10,光电阀门开启,轴承滚动体由气动发射器10的滚动体发射口进入滚动体输出管9中,在气压推力作用下,轴承滚动体沿着滚动体输出管9匀速上升,直到从滚动体输出管9的出料端管口排出,并直接进入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内,此时光电阀门关闭。当轴承保持架上的所有滚动体安装孔中均有轴承滚动体存在时,启动电磁吸盘5,将轴承外圈吸附固定到电磁吸盘5上,此时轴承外圈与正下方的轴承内圈和轴承保持架自动保持同轴。启动环形电加热器6,对轴承外圈进行加热,使轴承外圈受热膨胀,待加热达到设定要求后,控制液压缸7的活塞杆向下伸出,直到轴承外圈越过轴承滚动体并套装轴承保持架外侧,且顶靠接触在轴承外圈支撑座4上。关闭电磁吸盘5,重新控制液压缸7的活塞杆回缩,使电磁吸盘5恢复抬起状态,等待轴承外圈自然冷却至常温,轴承装配结束,此时就可以将装配好的轴承从基台1上移除。重复上述步骤,即可高质量、高精度的完成后续金属轴承的装配工作。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轴承内圈支撑座、轴承保持架支撑座、轴承外圈支撑座、电磁吸盘、环形电加热器、液压缸、反力架、滚动体输出管及气动发射器;所述轴承内圈支撑座水平固装在基台上表面,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同轴套装在轴承内圈支撑座外侧,轴承外圈支撑座同轴套装在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外侧;所述液压缸竖直设置且活塞杆朝下,电磁吸盘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正上方且固装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液压缸的缸筒通过反力架与基台相固连;所述环形电加热器同轴套装在电磁吸盘的外侧;所述气动发射器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下方的基台内,滚动体输出管一端管口与气动发射器的滚动体发射口相连通;当所述轴承保持架支撑座上放置有轴承保持架后,所述滚动体输出管另一端的管口正对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所述滚动体输出管数量若干,若干滚动体输出管沿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周向均布设置,且滚动体输出管的数量与轴承保持架上的滚动体安装孔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提高装配质量和装配精度的金属轴承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轴承内圈支撑座、轴承保持架支撑座、轴承外圈支撑座、电磁吸盘、环形电加热器、液压缸、反力架、滚动体输出管及气动发射器;所述轴承内圈支撑座水平固装在基台上表面,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同轴套装在轴承内圈支撑座外侧,轴承外圈支撑座同轴套装在轴承保持架支撑座外侧;所述液压缸竖直设置且活塞杆朝下,电磁吸盘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正上方且固装在液压缸的活塞杆底端,液压缸的缸筒通过反力架与基台相固连;所述环形电加热器同轴套装在电磁吸盘的外侧;所述气动发射器位于轴承内圈支撑座下方的基台内,滚动体输出管一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珂王子男吴智鹏王琦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