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265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顶升气缸、顶升杆和与之固连的顶升板以及引导延展组件,顶升板上端对称设置有倾斜边,支架上端固连有引导延展组件,引导延展组件包括引导板、固定板、限位块、引导块和牵引杆,以及与牵引杆通过拉簧连接的延展块,延展块上设置有夹持铜线的气动夹持组件,限位块上端固连有牵引杆,延展块中部对称设置有滚轮,该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作用在经过校直后的铜线材料后,利用顶升板的上下伸缩运动,延展块向所述引导板两端同步延伸,拉动铜线向外延展,并在气动夹持组件作用下,将铜线间须夹持并向前供料,有效去除掉材料内应力,实用方便。

A guide device for bending copper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线弯折设备
,尤其指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折弯是指金属材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在塑性弯曲的开始阶段,板料是自由弯曲的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下模V型槽内表面逐渐靠紧,同时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继续加压直到行程终止,使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紧全接触,此时完成一个V型弯曲,其中铜线弯折是对铜线的再次加工,铜线折弯在弯折的过程中也会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的阶段。目前大多数的铜线弯折操作不具有保护装置,尤其是手动掰弯铜线,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就会有可能被铜线弯折的弹性误伤到,并且被弯折的铜线尺寸角度结构不能达标,铜线在经过校直处理后,都会使铜线笔直的进入弯折组件进行弯折处理,但是笔直的铜线含有内应力,弯折之后的铜线依旧会出现变形,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目的是:鉴于现有铜线弯折人工操作不便,铜线材料含有内应力,弯折之后的铜线依旧会出现变形,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来解决铜线材料内应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顶升气缸、顶升杆和与之固连的顶升板,以及引导延展组件,所述顶升气缸、顶升杆和顶升板一体连接并上下伸缩运动,所述顶升板上端对称设置有倾斜边,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连有所述引导延展组件,>所述引导延展组件包括引导板、固定板、限位块、引导块和牵引杆,以及与牵引杆通过拉簧连接的延展块,所述延展块上设置有夹持铜线的气动夹持组件,所述引导板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滑动配合的滑槽,下端设置有与顶升板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引导板上端面,限制所述限位块、引导块的位置,所述限位块上端固连有牵引杆,所述延展块中部对称设置有滚轮,与所述顶升板设置的倾斜边相切滚动,在所述顶升板的上下伸缩运动时,所述顶升板推动延展块和引导块向所述引导板两端同步延伸,在所述延展块夹持住铜线的情况下,将经过校直后的铜线向两侧延展,进一步去除材料内应力。进一步地,两侧的所述倾斜边上端设置有分隔块,将两所述滚轮限定在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中部设置有U形通孔,与所述牵引杆配合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引导块头端还设置有U形夹持口,用于引导被夹持铜线的供料方向。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夹持组件由气缸顶杆助力,将铜线间须夹持并向前供料。实施本技术的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作用在经过校直后的铜线材料后,利用顶升板的上下伸缩运动,延展块向所述引导板两端同步延伸,拉动铜线向外延展,并在气动夹持组件作用下,将铜线间须夹持并向前供料,有效去除掉材料内应力,实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实施例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引导延展组件,11-引导板,111-滑槽,112-通孔,12-固定板,121-U形通孔,13-引导块,131-U形夹持口,132-滚轮,14-牵引杆,15-固定牵引杆,16-拉簧,17-延展块,18-限位块,2-支架,3-顶升杆,31-顶升气缸,32-顶升板,321-倾斜边,322-分隔块,4-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弯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4上的顶升气缸31、顶升杆3和与之固连的顶升板32,以及引导延展组件1.具体地说,所述顶升气缸31、顶升杆3和顶升板32一体连接并上下伸缩运动,所述顶升板31上端对称设置有倾斜边321,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架2,所述支架2上端固连有所述延引导展组件1,所述引导延展组件1包括引导板11、固定板12、限位块18、引导块13和牵引杆14,以及与牵引杆通过拉簧连接的延展块17,所述延展块17上设置有夹持铜线的气动夹持组件,所述引导板11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18滑动配合的滑槽11,下端设置有与顶升板32配合的通孔112,所述固定板12固定在所述引导板11上端面,限制所述限位块18、引导块13的位置,所述限位块18上端固连有牵引杆14,所述延展块17中部对称设置有滚轮132,与所述顶升板32设置的倾斜边321相切滚动,在所述顶升板32的上下伸缩运动时,所述顶升板32推动延展块17和引导块13向所述引导板11两端同步延伸,在所述延展块17夹持住铜线的情况下,将经过校直后的铜线向两侧延展,进一步去除材料内应力。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两侧的所述倾斜边321上端设置有分隔块322,将两所述滚轮132限定在两侧。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固定板12中部设置有U形通孔121,与所述牵引杆14配合移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引导块13头端还设置有U形夹持口131,用于引导被夹持铜线的供料方向。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所述气动夹持组件由气缸顶杆助力,将铜线间须夹持并向前供料。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顶升气缸、顶升杆和与之固连的顶升板,以及引导延展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顶升气缸、顶升杆和顶升板一体连接并上下伸缩运动,所述顶升板上端对称设置有倾斜边,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连有所述引导延展组件,/n所述引导延展组件包括引导板、固定板、限位块、引导块和牵引杆,以及与牵引杆通过拉簧连接的延展块,所述延展块上设置有夹持铜线的气动夹持组件,所述引导板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滑动配合的滑槽,下端设置有与顶升板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引导板上端面,限制所述限位块、引导块的位置,所述限位块上端固连有牵引杆,所述延展块中部对称设置有滚轮,与所述顶升板设置的倾斜边相切滚动,/n在所述顶升板的上下伸缩运动时,所述顶升板推动延展块和引导块向所述引导板两端同步延伸,在所述延展块夹持住铜线的情况下,将经过校直后的铜线向两侧延展,进一步去除材料内应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铜线的引导装置,包括固定在工作台上的顶升气缸、顶升杆和与之固连的顶升板,以及引导延展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升气缸、顶升杆和顶升板一体连接并上下伸缩运动,所述顶升板上端对称设置有倾斜边,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固连有所述引导延展组件,
所述引导延展组件包括引导板、固定板、限位块、引导块和牵引杆,以及与牵引杆通过拉簧连接的延展块,所述延展块上设置有夹持铜线的气动夹持组件,所述引导板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滑动配合的滑槽,下端设置有与顶升板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引导板上端面,限制所述限位块、引导块的位置,所述限位块上端固连有牵引杆,所述延展块中部对称设置有滚轮,与所述顶升板设置的倾斜边相切滚动,
在所述顶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峰梁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轩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