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24378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3:27
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膜和发泡涂层;发泡涂层由发泡料制备;发泡料包括: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空心微球、硅烷偶联剂、阻燃剂、抗氧化剂和溶解溶剂;弹性体树脂A为苯乙烯‑丁二烯和苯乙烯‑异戊二烯;弹性体树脂B为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丁二烯的改性物和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的改性物;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空心微球的表面用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本防水泡棉的发泡料添加空心微球,与弹性体树脂A和弹性体树脂B混合后能,具有空心微球本身的缓冲性,且能额外地提高厚度均匀性,使厚度范围可控,以提高耐高温性和防水疏水性。

A kind of waterproof foam with buffer and hydrophob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水泡棉
,尤其涉及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
技术介绍
防水泡棉用于电子产品的密封、电子产品的防水、电子产品的缓冲或电子产品的填缝等领域。传统的防水泡棉通过物理或者化学发泡工艺生产,厚度控制不均匀,偏差大;正PE防水泡棉(聚乙烯),其耐温性能差,超过80℃,PE泡棉就会收缩变形,超过110℃就会融化,且由于PE泡棉由化学发泡或者物理发泡形成的多孔结构,这类结构的缓冲能力差,又容易吸水,导致防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包括离型膜和发泡涂层;发泡涂层为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和空心微球混合,空心微球,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其表面用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膜和发泡涂层;所述发泡涂层由发泡料制备;所述发泡料包括: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空心微球、硅烷偶联剂、阻燃剂、抗氧化剂和溶解溶剂;所述弹性体树脂A为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和/或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所述弹性体树脂B为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和/或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所述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所述空心微球的表面用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为含为至少含15个碳原子数的烷烃硅烷偶联剂。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发泡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0-20%的弹性体树脂A、5-15%的弹性体树脂B、0.2-1.5%的空心微球、0.5-2%的硅烷偶联剂、15-30%的阻燃剂、0.5-1%的抗氧化剂和余量的溶解溶剂。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空心微球的粒径为20-150μm。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磷系的无卤阻燃剂和氮系的无卤阻燃剂中的一者或多种组合。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和含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型的抗氧剂、亚磷酸酯抗氧剂和含硫抗氧剂及其混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溶解溶剂为环己烷、甲苯、氢化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离型膜为厚度为32-75μm。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空心微球的添加方式为:(1)将弹性体树脂A用溶解溶剂溶解,控制溶液粘度在6000-8000mpa.s;(2)将空心微球加入上述的弹性体树脂A液中,分散30分钟,搅拌均匀,再搅拌分散30分钟,获得预处理液;(3)将预处理液加入密闭的反应釜,先通氮气,再逐步升温至80℃,滴加异氰酸酯二聚体,以及催化剂,恒温反应;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类材料;(4)恒温80℃下,逐步滴加已水解处理的长链烷烃类型化合物,直至体系内的NCO含量降至0.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防水泡棉的发泡料通过在弹性体树脂A和弹性体树脂B中添加空心微球,空心微球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经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弹性体树脂A和弹性体树脂B混合后能,具有空心微球本身的缓冲性,且能额外地提高厚度均匀性,使厚度范围可控,以提高耐高温性和防水疏水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膜和发泡涂层;所述发泡涂层由发泡料制备;所述发泡料包括: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空心微球、硅烷偶联剂、阻燃剂、抗氧化剂和溶解溶剂;所述弹性体树脂A为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和/或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所述弹性体树脂B为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和/或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所述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所述空心微球的表面用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本防水泡棉的发泡料通过在弹性体树脂A和弹性体树脂B中添加空心微球,空心微球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经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处理后,与弹性体树脂A和弹性体树脂B混合后能,具有空心微球本身的缓冲性,且能额外地提高厚度均匀性,使厚度范围可控,以提高耐高温性和防水疏水性。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为含为至少含15个碳原子数的烷烃硅烷偶联剂。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为长链烷烃,其带有15个碳原子数,如十五碳烷烃硅烷偶联剂和十六碳烷烃硅烷偶联剂;有利于提高防水疏水性。更进一步说明,所述发泡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0-20%的弹性体树脂A、5-15%的弹性体树脂B、0.2-1.5%的空心微球、0.5-2%的硅烷偶联剂、15-30%的阻燃剂、0.5-1%的抗氧化剂和余量的溶解溶剂。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空心微球的粒径为20-150μm。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磷系的无卤阻燃剂和氮系的无卤阻燃剂中的一者或多种组合。防水泡棉使用阻燃剂后,产品为电子产品时,其阻燃性满足VTM-0的要求;磷系的无卤阻燃剂和氮系的无卤阻燃剂为公知的阻燃剂。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和含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硅烷偶联剂用于增加阻燃剂与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空心微球的相容性。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型的抗氧剂、亚磷酸酯抗氧剂和含硫抗氧剂及其混合物中的一种或组合。防水泡棉在高温条件下,会存在高温老化的问题,因此需要填加抗氧剂,提高防水泡棉在高温条件下的使用寿命。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溶解溶剂为环己烷、甲苯、氢化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溶解溶剂的含量不应过低和过高,含量过低则会对弹性树脂的溶解性不够;含量过高,则会造成涂布固含量太低,涂布效率低。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离型膜为厚度为32-75μm。针对聚合物涂层厚度不同,选择不同厚度的离型膜,厚度越厚,所需要的PET膜厚度越厚;而若本防水泡棉的离型膜厚度小于19μm,容易出现基膜断裂、涂膜卷曲的问题;若离型膜厚度越厚,成本越高。本离型膜优选为PET离型膜。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空心微球的添加方式为:(1)将弹性体树脂A用溶解溶剂溶解,控制溶液粘度在6000-8000mpa.s;(2)将空心微球加入上述的弹性体树脂A液中,500转/min分散30分钟,搅拌均匀,再1000转/min搅拌分散30分钟,获得预处理液;(3)将预处理液加入密闭的反应釜,先通氮气,再逐步升温至80℃,滴加空心微球质量的5%的异氰酸酯二聚体,以及总组分质量的0.1%的T12催化剂,恒温反应2h;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类材料;(4)恒温80℃下,逐步滴加已水解处理的长链烷烃类型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膜和发泡涂层;/n所述发泡涂层由发泡料制备;所述发泡料包括: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空心微球、硅烷偶联剂、阻燃剂、抗氧化剂和溶解溶剂;/n所述弹性体树脂A为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和/或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n所述弹性体树脂B为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和/或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n所述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所述空心微球的表面用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膜和发泡涂层;
所述发泡涂层由发泡料制备;所述发泡料包括:弹性体树脂A、弹性体树脂B、空心微球、硅烷偶联剂、阻燃剂、抗氧化剂和溶解溶剂;
所述弹性体树脂A为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和/或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
所述弹性体树脂B为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丁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和/或由丙烯酸树脂对苯乙烯-异戊二烯及其嵌段聚合物的改性物;
所述空心微球的材质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类的材料,所述空心微球的表面用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为含为至少含15个碳原子数的烷烃硅烷偶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10-20%的弹性体树脂A、5-15%的弹性体树脂B、0.2-1.5%的空心微球、0.5-2%的硅烷偶联剂、15-30%的阻燃剂、0.5-1%的抗氧化剂和余量的溶解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微球的粒径为20-1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冲性和疏水性的防水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三氧化二锑、磷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贺才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