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1805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属于搅拌混合设备技术领域。装置中设有凸腰型圆柱混合内腔,通过两个输气管末端连接的并且与混合内腔的内壁处于相切位置的喷气头喷出压缩空气,两喷气头方向相反,从而带动混合内腔中的介质呈漩涡状旋转,并且第一、二输气管末端固定连接在安装盘上,安装盘可由上方的扇形齿轮顺时针旋转啮合带动安装盘和两个输气管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得输气管上的喷气头移动到不同液面高度带动所有介质进行旋转,当下方的扇形齿轮转动并与齿轮接触啮合时可带动安装盘和两个输气管逆时针转动,往复循环,使输气管和喷气头上下周期摆动,对介质进行搅拌,降低制造成本和能耗,同时可达到预期的搅拌效果。

A pneumatic mix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搅拌混合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气动搅拌机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涂料、油漆、油墨、树脂、医疗、食品、日化等易燃易爆、粉尘、重载、化妆品、香精香料、制鞋厂、皮革厂、木制品厂、工艺品、造纸、粘合剂、轮胎制造、水处理等场所。目前很多溶液搅拌装置都采用电动装置,如潜水搅拌机、桨叶式搅拌机或水下推流器,但这些装置均需要接电,均是电动的,通过电驱马达转动带动搅拌叶片对液体进行搅拌,旋转式的电动搅拌器只能使溶液在溶液罐体中央产生单一的涡流流态,在罐体边角位置很少起到搅拌作用浆液混合罐一般由罐体和搅拌系统组成,罐体顶部设有进料口,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通过搅拌系统混合搅拌罐体内的各种浆液。但是现有浆液混合罐的搅拌系统几乎都是电动搅拌器,通过电驱马达转动带动搅拌叶片对浆液进行搅拌,这种旋转式的电动搅拌器只能使浆液在罐体中央产生单一的涡流流态,在罐体边角位置起不到搅拌作用,因此存在搅拌分散效果差,材料分散不均匀等现象,尤其是遇到大分子聚合物材料时,很容易形成大的结块,造成材料浪费和有效利用率低下,因此存在搅拌分散效果差,搅拌分散不均匀等现象,搅拌耗能高,存在一定的漏电危险和机械伤人风险,且需要定期吊装拆卸进行维修或更换。而在小型溶液混合装置中更不适合采用电动搅拌装置。传统的搅拌混合装置中,一般通过搅拌轴带动搅拌叶旋转,从而对缸体里的介质进行分散混合,为了提高其搅拌效率和混匀效果,从而增大搅拌叶的面积来增大单位时间内搅拌装置与介质的接触面大小,这样不仅会使动力的负载增大造成能耗增加,另一方面增加了其制造成本并且使装置整体重量过大,不便于移动和安装,并且旋转的搅拌杆具有伤人的风险;所以专利号:CN201710030270.0公开了一种气动搅拌浆液混合装置,主要通过利用低压压缩空气气源往罐体中的浆液进行持续供气,使浆液在宏观上形成一种布朗运动式的紊流流态,和常规电动搅拌器依靠马达驱动叶片旋转产生的单一涡流流态相比,可以使介质更容易分散溶解,对不同层间不同位置的浆液进行紊流搅拌,搅拌更均匀,效果更佳,显著提高了搅拌效果,降低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气动搅拌没有触电危险,没有机械旋转伤人风险,因此安全性比常规电动搅拌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由于其装置中的排气管组设置在罐体底部,这样靠近排气管组和远离排气管组区域的待混合介质就无法得到同样的混合效果,并且需要多个气孔同时大量供气,使得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气动搅拌混合装置无法使处于不同液面高度的介质得到同样的搅拌效果,并且需大量供气能耗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缸、安装柱、动力装置、气泵和支腿;所述混合缸的侧边为凸腰型圆柱结构,所述混合缸内腔同样设有与混合缸类似的凸腰型混合内腔,所述安装柱竖直固定安装在混合内腔中心轴处,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安装柱内部居中位置处,所述动力装置中包括位于安装柱正中间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通过前后两端中心处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柱上,并且所述安装盘后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安装盘外圆端两边分别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输气管和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上并且远离安装盘的另一末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一输气管的第一喷气头,所述第二输气管上并远离安装盘的另一末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喷气头相平行但反方向的第二喷气头,所述动力装置中还包括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柱内并且位于安装盘正上方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并且与齿轮处于同侧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所述第二皮带轮通过前后两端面固定连接的转轴转动连接在安装柱内并且靠近安装盘正下方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皮带轮上且与齿轮处于同侧的一个端面上同样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上扇形齿轮的位置呈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皮带轮上还套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与设置在混合缸顶端的驱动皮带轮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皮带轮由固定连接在混合缸顶端的电机驱动。优选的,所述气泵固定连接再混合缸顶端靠右位置处,所述气泵右端设有输气口,所述输气口上连接有第一伸缩输气软管,所述第一伸缩输气软管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输气管上,所述输气口上还连接有第二伸缩输气软管,所述第二伸缩输气软管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输气管上。优选的,所述驱动皮带轮呈顺时针旋转。优选的,所述扇形齿轮的直径与齿轮相同,并且相互啮合,所述扇形齿轮的角度大小与第一、第二输气管、上下摆动角度大小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输气管、上的喷气头靠近混合内腔的内壁。优选的,所述支腿固定连接在混合缸的底部。本专利技术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装置中设有一凸腰型圆柱混合内腔,通过两个输气管末端固定连接的并且与混合内腔的内壁处于相切位置的喷气头喷出压缩空气,由于两喷气头方向相反,从而可带动混合内腔中的待混合介质呈漩涡状旋转,并且第一、二输气管末端固定连接在安装盘上,安装盘可由上下两端的扇形齿轮与安装盘端面上的齿轮相啮合,由上方的扇形齿轮顺时针旋转从而啮合带动安装盘和两个输气管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使得输气管上的喷气头可移动到不同液面高度带动所有介质进行旋转搅拌,当下方的扇形齿轮转动并与齿轮接触啮合时再次带动安装盘和两个输气管逆时针转动,往复循环,通过左右两边两个输气管和其上设置的喷气头上下周期摆动,对混合内腔中待混合介质进行搅拌混合,无需设置多个出气口供气,降低制造成本和能耗,同时可达到预期的搅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本专利技术装置中动力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动力装置3的左侧视图;图4为图1中第一输气管6和第二输气管7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混合缸;101、混合内腔;2、安装柱;3、动力装置;301、安装盘;302、第一皮带轮;303、第二皮带轮;304、转轴;305、扇形齿轮;306、齿轮;4、驱动皮带轮;5、气泵;501、输气口;6、第一输气管;601、第一喷气头;7、第二输气管;701、第二喷气头;8、第一伸缩输气软管;9、第二伸缩输气软管;10、支腿;11、第一皮带;12、第二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4所示的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缸1、安装柱2、动力装置3、气泵5和支腿10;如图1所示,混合缸1的侧边为凸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缸(1)、安装柱(2)、动力装置(3)、气泵(5)和支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缸(1)的侧边为凸腰型圆柱结构,所述混合缸(1)内腔同样设有与混合缸(1)类似的凸腰型混合内腔(101),所述安装柱(2)竖直固定安装在混合内腔(101)中心轴处,所述动力装置(3)设置在安装柱(2)内部居中位置处,所述动力装置(3)中包括位于安装柱(2)正中间的安装盘(301),所述安装盘(301)通过前后两端中心处的转轴(304)转动连接在安装柱(2)上,并且所述安装盘(301)后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齿轮(306),所述安装盘(301)外圆端两边分别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输气管(6)和第二输气管(7),所述第一输气管(6)上并且远离安装盘(301)的另一末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一输气管(6)的第一喷气头(601),所述第二输气管(7)上并远离安装盘(301)的另一末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喷气头(601)相平行但反方向的第二喷气头(601),所述动力装置(3)中还包括第一皮带轮(302)和第二皮带轮(303),所述第一皮带轮(302)通过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的转轴(304)转动连接在安装柱(2)内并且位于安装盘(301)正上方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一皮带轮(302)上并且与齿轮(306)处于同侧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305),所述第二皮带轮(303)通过前后两端面固定连接的转轴(304)转动连接在安装柱(2)内并且靠近安装盘(301)正下方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皮带轮(303)上且与齿轮(306)处于同侧的一个端面上同样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305),所述第一皮带轮(302)和第二皮带轮(303)通过第二皮带(12)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搅拌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缸(1)、安装柱(2)、动力装置(3)、气泵(5)和支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缸(1)的侧边为凸腰型圆柱结构,所述混合缸(1)内腔同样设有与混合缸(1)类似的凸腰型混合内腔(101),所述安装柱(2)竖直固定安装在混合内腔(101)中心轴处,所述动力装置(3)设置在安装柱(2)内部居中位置处,所述动力装置(3)中包括位于安装柱(2)正中间的安装盘(301),所述安装盘(301)通过前后两端中心处的转轴(304)转动连接在安装柱(2)上,并且所述安装盘(301)后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齿轮(306),所述安装盘(301)外圆端两边分别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输气管(6)和第二输气管(7),所述第一输气管(6)上并且远离安装盘(301)的另一末端固定连接有垂直于第一输气管(6)的第一喷气头(601),所述第二输气管(7)上并远离安装盘(301)的另一末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喷气头(601)相平行但反方向的第二喷气头(601),所述动力装置(3)中还包括第一皮带轮(302)和第二皮带轮(303),所述第一皮带轮(302)通过前后两端固定连接的转轴(304)转动连接在安装柱(2)内并且位于安装盘(301)正上方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一皮带轮(302)上并且与齿轮(306)处于同侧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305),所述第二皮带轮(303)通过前后两端面固定连接的转轴(304)转动连接在安装柱(2)内并且靠近安装盘(301)正下方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皮带轮(303)上且与齿轮(306)处于同侧的一个端面上同样固定连接有扇形齿轮(305),所述第一皮带轮(302)和第二皮带轮(303)通过第二皮带(12)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欣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世为创意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