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江涛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689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食品加工、厨房等设备加热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包括容器、吸热器、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风扇、加热器、热气流传送通道;风扇的风场内设置加热器,加热器外围设热气流传送通道;加热器进风口与热气流回流通道连接,集风管下端与热气流传送通道连通,上方设容器,集风管上端与容器之间的空间构成热气流加热通道;容器受热部设吸热器,吸热器与容器紧密接触。气流在封闭空间反复加热,部分热量直接加热容器,另一部分热量被吸热器吸收后再传给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升温快、加热均匀、余热小、精确控温、对容器材质无特殊要求、易于维护,应用前景广阔。

A kind of air heat flow hea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医药、食品加工、厨房等设备加热
,特别涉及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用于蒸、炒、煮、炸、熬制食品、药材和加热其它物料。
技术介绍
普通电热管加热设备,由于电热管热惯性大,升温慢,当不需要加热时,余热很大,同时加热不均匀,加热温度不容易精确控制,容易糊锅。由于热阻大,内部加热丝温度很高,影响寿命,而蒸汽加热设备涉及压力锅炉,效率低、设备复杂、稳定性差、运行成本高、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小规模使用。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大功率电磁灶,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648868U就公开了一种电磁大锅灶,电磁灶加热直接,升温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预热小,但加热不均匀,容易局部温度过高而糊锅,对加热容器的材质有特殊要求,只能是吸磁材料,不能使用304或316抗酸碱的不锈钢材料,而且制造、维护成本高以及对使用环境要求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缺陷:普通电热管直接加热设备余热大,升温慢,加热不均匀,温度控制不精确。现有电磁灶加热不均匀,容易局部过温,需要吸磁材质才能加热,对环境要求高,维修时间长、成本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利用封闭空间内循环空气作为加热介质,达到升温快、加热均匀、余热小、精确控温、对加热器具材质无要求、易于维护的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包括容器、吸热器、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扇、加热器、热气流传送通道;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扇风场;所述风扇和所述集风管之间设置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所述集风管下端与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连通,所述集风管上方设置所述容器,所述集风管上端与所述容器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出口连通,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出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进风口;所述风扇推动热气流在所述集风管、热气流加热通道、容器、热气流回流通道、热气流传送通道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循环;所述吸热器设置在所述容器外壁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接触的部分,所述吸热器与所述容器紧密接触、或与所述容器一体。进一步的,所述吸热器由导热片组成,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容器接触侧的形状为波浪形。进一步的,所述吸热器为附着在所述容器外壁的细小凸出体组成,所述凸出体增大了所述容器的受热面积。进一步的,所述集风管下端为开口向下的喇叭形,上端为开口向上的喇叭形。进一步的,所述容器为罐体、锅体、桶体、箱体或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为卧式罐或立式罐。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空气热流加热设备的下部、侧部,或单独设置;当单独设置时,用管道将回流风引向所述加热装置的进风口,并用管道将加热气流引向所述集风管。进一步的,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内设置辅助加热器。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内。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表面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或所述集风管内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或所述容器底板上设置第三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一外壳之内。进一步的,外壳与热气流所经通道外壁之间设置保温层。进一步的,所述风扇通过风扇传动轴与电机连接,所述电机通过变频器与控制器连接;变频器控制风扇的转速,从而实现精确温控和快速升温。进一步的,所述风扇为离心风扇。所述风扇推动热气流在所述集风管、热气流加热通道、容器、热气流回流通道、热气流传送通道所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循环。所述风扇吸入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温度较低的热气流,吹到所述加热器上,温度被提高后,通过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被聚集到所述集风管,然后向容器底部表面方向扩散,热气流速度降低。当热气流经过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时,一部分热量直接加热所述容器,另一部分热量被所述吸热器吸收后再传导给所述容器。所述容器吸热后,热气流温度降低,然后进入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又被所述风扇吸入,再次吹到所述加热器上升温,如此反复,被加热的容器把热量传给物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加热气流在封闭通道内循环流动加热容器,热利用效率高,能耗小;空气加热吸收热量后,被集风管聚集,吹到容器及吸热器上并释放热量给容器,加热均匀,对流传热快;不加热后,风扇停止,空气静止,传热缓慢,可实现精确温控;当加热容器局部温度高一点,热量自然减少向该点释放热量;本技术升温快、加热均匀、余热小、精确控温、对加热器容器材质无特殊要求、易于维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a所示为实施例1的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横向剖面)。图1b所示为图1a中A-A剖面示意图。图1c所示为图1a中C方向底视图示意。图1d所示为图1c中D部放大图示意.图2a所示为实施例2的容器为锅体时,锅体与吸热器结合关系示意图(侧视图示意)。图2b所示为实施例2的容器为锅体时,锅体与吸热器结合关系示意图(底视图示意)图3a所示为实施例3的容器为桶体底部加热时,容器与吸热器结合关系示意图(侧视图示意)。图3b所示为实施例3的容器为桶体底部加热时,容器与吸热器结合关系示意图(底视图示意)。图4a所示为实施例4的容器为立式筒体侧面周边加热时,筒体与吸热器结合关系示意图(侧视图示意)。图4b所示为实施例4的容器为立式筒体侧面周边加热时,筒体与吸热器结合关系示意图(底视图示意)。图5所示为实施例5的热气流加热通道内设置第二加热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气管;2-外壳;3-容器;4-吸热器固定板;5-吸热器;6-热气流回流通道;7-热气流加热通道;8-集风管;9-热气流传送通道;10-加热器;11-风扇传动轴;12-电机;13-风扇;14-水阀;15-水管;16-端盖;17-第二加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实施例1如图1a-图1d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包括容器3、吸热器5、热气流加热通道7、集风管8、热气流回流通道6和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扇13、加热器10、热气流传送通道9,所述风扇13风场设置所述加热器10,所述风扇13与所述集风管8之间设置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9;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6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7出口连通,其出口连通所述加热装置的进风口,所述集风管8下端与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9连接,上方设置所述容器3,所述集风管8上端与所述容器3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7;所述容器3受热部分设置所述吸热器5,所述吸热器5与所述容器3紧密接触;所述风扇13推动热气流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吸热器、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n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扇、加热器、热气流传送通道;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扇的风场内;所述风扇和所述集风管之间设置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n所述集风管下端与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连通,所述集风管上方设置所述容器,所述集风管上端与所述容器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出口连通,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出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进风口;/n所述吸热器设置在所述容器外壁的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接触的部分;所述吸热器与所述容器紧密接触、或与所述容器一体;/n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一外壳之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吸热器、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风扇、加热器、热气流传送通道;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风扇的风场内;所述风扇和所述集风管之间设置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
所述集风管下端与所述热气流传送通道连通,所述集风管上方设置所述容器,所述集风管上端与所述容器之间的空间构成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入口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出口连通,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出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进风口;
所述吸热器设置在所述容器外壁的与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接触的部分;所述吸热器与所述容器紧密接触、或与所述容器一体;
所述热气流加热通道、集风管、热气流回流通道和加热装置均设置在一外壳之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由多个导热片组成,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容器接触侧的形状为波浪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热流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器为附着在所述容器外壁的细小凸出体组成,所述凸出体附着在所述容器的外壁上,所述凸出体增大了所述容器的受热面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曹江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