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识立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362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50
一种标识立牌,包括透明盖板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盖板、第二透明盖板和喷胶层;立牌基座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和发光光源,壳体组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减震基座组件和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靠近地面的一端,减震基座组件包括基座组件和设置于基座组件上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连接透明盖板组件的一端;洗光组件设置于远离减震组件的一端,洗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透明盖板组件远离地面的一侧,部分透明盖板组件插设于洗光组件中;发光光源连接基座组件且容置于减震组件中,发光光源的发光面朝向透明盖板组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透明盖板组件在震动时硬质接触产生的破损。

A sign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识立牌
本技术涉及一种标识立牌。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标识立牌牌体较高,在发生震动时容易于下面的基座形成硬质接触,从而容易发生破损,甚至断裂。因此,针对于现有技术,如何设计开发一种在震动时减少牌体因硬质接触产生破损的标识立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标识立牌。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标识立牌,其中,所述标识立牌包括透明盖板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盖板、第二透明盖板和喷胶层,所述喷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盖板之间;立牌基座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和发光光源,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基座组件和所述洗光组件;所述减震基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靠近所述地面的一端,所述减震基座组件包括基座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上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一端;所述洗光组件设置于远离所述减震组件的一端,所述洗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组件远离地面的一侧,部分所述透明盖板组件插设于所述洗光组件中;所述发光光源连接所述基座组件且容置于所述减震组件中,所述发光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揭示一种标识立牌,该标识立牌包括透明盖板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盖板、第二透明盖板和喷胶层,喷胶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盖板和第二透明盖板之间;立牌基座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和发光光源,壳体组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减震基座组件和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设置于壳体组件靠近地面的一端,减震基座组件包括基座组件和设置于基座组件上的减震组件,减震组件连接透明盖板组件的一端;洗光组件设置于远离减震组件的一端,洗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透明盖板组件远离地面的一侧,部分透明盖板组件插设于洗光组件中;发光光源连接基座组件且容置于减震组件中,发光光源的发光面朝向透明盖板组件的一侧。通过将减震组件连接透明盖板组件的一端,能够减少透明盖板组件中第一透明盖板和第二透明盖板在震动时硬质接触产生的破损,喷胶层接收洗光组件和发光光源产生的光线,实现双重光效,具有设计的美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标识立牌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较佳实施例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用语,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种标识立牌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技术所揭示的标识立牌100包括透明盖板组件11和立牌基座组件13。具体来说,透明盖板组件11包括第一透明盖板111、第二透明盖板113和喷胶层(图未示),喷胶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盖板111和第二透明盖板113之间。喷胶层具有预设形状,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还可以根据第一透明盖板111和第二透明盖板113的形状进行设定,比如,第一透明盖板111和第二透明盖板113为动物的形状,相应地,喷胶层为动物花纹的形状,第一透明盖板111和第二透明盖板113为植物的形状,相应地,喷胶层为植物叶脉、枝桠等部分的形状。第一透明盖板111、第二透明盖板113和喷胶层之间相互配合设计,使得标识立牌100具有一定的美感,更加吸引行人目光,增加标识立牌100上的曝光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盖板111和第二透明盖板113可以为透明钢化玻璃。立牌基座组件13用于支撑透明盖板组件11,包括壳体组件131、洗光组件133、减震基座组件135和发光光源137。壳体组件131内设有一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容置减震基座组件135和洗光组件133,减震基座组件135和洗光组件133分别设置与壳体组件131内部的两端,减震基座组件135设置于壳体组件131靠近地面的一端,洗光组件133设置于远离减震组件的一端。减震基座组件135包括基座组件1351和设置于基座组件1351上的减震组件1353,减震组件1353设置于靠近洗光组件133的一端,且减震组件1353连接透明盖板组件11的一端。透明盖板组件11的一端插设于减震基座组件135中,进一步插设于减震基座组件135的减震组件1353中。当标识立牌100产生震动时,透明盖板组件11随之发生震动,透明盖板组件11在减震基座组件135的作用下,能够减少透明盖板组件11的震动,从而避免透明盖板组件11震动时发生断裂,减少透明盖板组件11因为硬质接触产生的破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洗光组件133的发光面朝向透明盖板组件11远离地面的一侧,部分透明盖板组件11插设于洗光组件133中。发光光源137连接基座组件1351且容置于减震组件1353中,发光光源137的发光面朝向透明盖板组件1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喷胶层为树枝的形状,洗光组件133和发光光源137的光线均照射到透明盖板组件11上时,透明盖板组件11显示出树枝的形状的光路;壳体组件131可以为磨砂钛金不锈钢。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减震组件1353包括两个减震板组件531和分别与两个减震板组件531连接的两个减震片533,两个减震板组件531分布于透明盖板组件11的两侧,两个减震片533分别设置于两个减震板组件531与透明盖板组件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减震板组件531可以为铁板,减震片533可以为减震材料,减震材料可以为泡沫、海绵、硅胶、橡胶等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减震板组件531包括第一减震板5311、与第一减震板5311间隔设置的第二减震板5313和减震紧固件5315,第一减震板5311和透明盖板组件11之间设有减震片533,第二减震板5313设置于第一减震板5311背离减震片533的一侧。第二减震板5313上设有第一通孔,减震紧固件5315穿过第一通孔抵顶于第一减震板5311。在本实施例中,减震紧固件5315可以为外六角螺丝。第一减震板5311和第一透明盖板111之间设置有减震片533,第二减震板5313间隔设置于第一减震板5311的一侧,第二减震板5313通过焊接固定于基座组件1351上,减震紧固件5315穿过第二减震板5313,以将第一减震板5311和减震片533抵顶在第一透明盖板111上。第二透明盖板113的一侧与第一透明盖板111一侧相同,减震紧固件5315穿过第二减震板5313,第二减震板5313发生倾斜,以将第一减震板5311和减震片533抵顶在第二透明盖板113上,使得透明盖板组件11被夹紧固定于两个减震片533之间,从而实现减震基座组件135减少透明盖板组件11的震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识立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立牌包括:/n透明盖板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盖板、第二透明盖板和喷胶层,所述喷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盖板之间;/n基座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和发光光源,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基座组件和所述洗光组件;所述减震基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减震基座组件包括基座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上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一端;所述洗光组件设置于远离所述减震组件的一端,所述洗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组件远离地面的一侧,部分所述透明盖板组件插设于所述洗光组件中;所述发光光源连接所述基座组件且容置于所述减震组件中,所述发光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识立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立牌包括:
透明盖板组件,包括第一透明盖板、第二透明盖板和喷胶层,所述喷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盖板和所述第二透明盖板之间;
基座组件,包括壳体组件、洗光组件、减震基座组件和发光光源,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容置所述减震基座组件和所述洗光组件;所述减震基座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减震基座组件包括基座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基座组件上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一端;所述洗光组件设置于远离所述减震组件的一端,所述洗光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组件远离地面的一侧,部分所述透明盖板组件插设于所述洗光组件中;所述发光光源连接所述基座组件且容置于所述减震组件中,所述发光光源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立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减震板组件和分别与两个所述减震板组件连接的两个减震片,两个所述减震板组件分布于所述透明盖板组件的两侧,两个所述减震片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减震板组件与所述透明盖板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识立牌,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减震板组件包括第一减震板、与所述第一减震板间隔设置的第二减震板和减震紧固件,所述第一减震板和所述透明盖板组件之间设有所述减震片,所述第二减震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板背离所述减震片的一侧;所述第二减震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减震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抵顶于所述第一减震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识立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光源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减震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识立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上行线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