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264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支臂和面板,其中,支臂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件,面板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件和卡接部,面板能够通过卡接部可拆卸地安装于凹槽内,面板安装于凹槽内时,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相互吸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能够相互吸附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使得面板能够可拆卸地与支臂相连,当面板因使用时间过长或易外磕碰而损坏时,易于维护和更换,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卡接部,使得面板在凹槽中安装更加可靠,此外,由于面板可以被自由更换,因而可以在其上设置各样的颜色、纹路、装饰、镭射姓名或简单图案等,从而增加了面板外观的多样性,使得面板更具个性和特点。

A head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戴式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
技术介绍
头戴式耳机是指戴于头上,罩设于人耳外侧,用于收听音乐等信息的电子设备,其声场优良,舒适度好,能避免擦伤耳道。头戴式耳机耳罩外侧的面板作为一外观件,在使用时,经常被用户触摸或被外物磕碰,非常容易损坏。但是,现有的头戴式耳机的耳罩外侧的面板和支臂都是塑胶件或者金属件一体成型的,外观比较单一,不易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能够便捷地更换耳罩外侧的面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支臂,所述支臂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吸附件;面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件和卡接部,所述面板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相互吸附。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吸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沉槽内。作为优选,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凹槽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吸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沉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第三沉槽,所述卡接部能够可拆卸地钩卡于所述第三沉槽。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沉槽和所述第三沉槽分别位于所述凹槽槽底相对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卡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钩卡结构和按压结构,所述第三沉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钩卡口;所述卡接部钩卡于所述第三沉槽时,所述钩卡结构的钩头卡入所述钩卡口中,所述按压结构与所述凹槽的槽底间隔设置,所述按压结构受力贴靠所述凹槽的槽底时,所述钩头从所述钩卡口中脱出。作为优选,所述按压结构为所述面板上与所述钩卡结构相邻的侧边部分。作为优选,所述钩卡结构、所述按压结构和所述面板一体成型而得。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一一配合,分别设置有两个。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吸附件和所述第二吸附件二者,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螺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能够相互吸附的第一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使得面板能够可拆卸地与支臂相连,当面板因使用时间过长或易外磕碰而损坏时,易于维护和更换,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卡接部,使得面板在凹槽中安装更加可靠,此外,由于面板可以被自由更换,因而可以在其上设置各样的颜色、纹路、装饰、镭射姓名或简单图案等,从而增加了面板外观的多样性,使得面板更具个性和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戴式耳机的支臂和面板分离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戴式耳机的支臂和面板组装后一个位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头戴式耳机的支臂和面板组装后另一位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支臂;11、凹槽;111、第一沉槽;112、第一吸附件;113、第三沉槽;1131、钩卡口;2、面板;21、第二沉槽;22、第二吸附件;23、卡接部;231、钩卡结构;2311、钩头;232、按压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支臂1和面板2。其中,支臂1上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第一吸附件112,面板2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件22和卡接部23,面板2能够通过卡接部23可拆卸地安装于凹槽11内,面板2安装于凹槽11内时,第一吸附件112和第二吸附件22相互吸附。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能够相互吸附的第一吸附件112和第二吸附件22,使得面板2能够可拆卸地与支臂1相连,当面板2因使用时间过长或易外磕碰而损坏时,易于维护和更换,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卡接部23,使得面板2在凹槽11中安装更加可靠,此外,由于面板2可以被自由更换,因而可以在其上设置各样的颜色、纹路、装饰、镭射姓名或简单图案等,从而增加了面板2外观的多样性,使得面板2更具个性和特点。可选择地,凹槽11的槽底设置有第一沉槽111,第一吸附件112安装于第一沉槽111内。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吸附件112下沉于凹槽11的槽底,不易影响面板2在凹槽11中的安装。具体地,面板2朝向凹槽1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沉槽21,第二吸附件22安装于第二沉槽21内。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吸附件22在面板2上的安装更加牢固可靠。更为具体地,凹槽11内还设置有第三沉槽113,卡接部23能够可拆卸地钩卡于第三沉槽11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沉槽111和第三沉槽113分别位于凹槽11槽底相对的两侧。上述设置,从两端对面板2进行定位固定,使得面板2在支臂1上的安装更加安全可靠。可选择地,卡接部23包括相互连接的钩卡结构231和按压结构232,第三沉槽113的内壁上设置有钩卡口1131。卡接部23钩卡于第三沉槽113时,钩卡结构231的钩头2311卡入钩卡口1131中,按压结构232与凹槽11的槽底间隔设置,按压结构232受力贴靠凹槽11的槽底时,钩头2311从钩卡口1131中脱出。具体地,按压结构232为面板2上与钩卡结构231相邻的侧边部分,按压时,能够带动钩卡结构231移动,松去压力后,能够弹性回复。更为具体地,钩卡结构231、按压结构232和面板2一体成型而得,从而使得钩卡结构231和按压结构232的相互配合更加可靠。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附件112和第二吸附件22一一配合,分别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吸附件112相互间隔,设置于凹槽11槽底的一侧,与卡接部23相配合的第三沉槽113,设置于凹槽11槽底的另一侧。可选择地,第一吸附件112和第二吸附件22二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臂(1),所述支臂(1)上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置有第一吸附件(112);/n面板(2),所述面板(2)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件(22)和卡接部(23),所述面板(2)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部(2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凹槽(11)内,所述面板(2)安装于所述凹槽(11)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112)和所述第二吸附件(22)相互吸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臂(1),所述支臂(1)上设置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设置有第一吸附件(112);
面板(2),所述面板(2)上设置有第二吸附件(22)和卡接部(23),所述面板(2)能够通过所述卡接部(2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凹槽(11)内,所述面板(2)安装于所述凹槽(11)内时,所述第一吸附件(112)和所述第二吸附件(22)相互吸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的槽底设置有第一沉槽(111),所述第一吸附件(112)安装于所述第一沉槽(1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朝向所述凹槽(11)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沉槽(21),所述第二吸附件(22)安装于所述第二沉槽(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内还设置有第三沉槽(113),所述卡接部(23)能够可拆卸地钩卡于所述第三沉槽(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槽(111)和所述第三沉槽(113)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1)槽底相对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缪昌春赵富斌陈龙黄钟茂
申请(专利权)人: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