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小玲专利>正文

一种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22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机壳,涉及手机壳技术领域,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如此设置,该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收纳方便。

A kind of mobile phon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壳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等智能产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手机也是一种易碎产品,因此手机壳的使用也更加普遍。由于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当使用手机持续时间较长时,拿手机的手会出现酸痛等不良状况,影响身体健康。因此,现有技术中设计出了用于支撑手机的支架,支架分为两种:一种是脱离于手机和手机壳的单独的支架,该种支架需要单独的收纳位置和空间,而且当使用该种手机壳时,需要将此种支架拿出来使用,使用完成后再将支架收纳回去,故该种支架占用空间大,收纳不方便;而另一种支架是直接连接在手机壳上,使用起来方便,需要支撑手机时直接使用支架,不需要另外携带,但是该支架虽然相对前一种支架的占用空间小,还是会占用除手机壳以外的其它空间,而且该种支架固定连接在手机壳上,无法进行收纳。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存在的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且所述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所述第二壳部的边缘设有凹口,且所述凸片远离所述第一壳部的边缘与所述凹口之间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片与所述凹口相配合;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片脱离所述凹口且所述第二壳部支撑在手机的背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所述凸片、所述第二壳部的材质均为呈颗粒状的ABS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且所述凸片远离所述第一壳部的边缘与所述凹口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且所述接缝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热塑性橡胶材料,Thermo-Plastic-Rubbermaterial)和/或PVC材料(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所述第一壳部、所述凸片、所述第二壳部以及所述连接件均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所述手机壳、以使所述第二壳部以所述连接件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壳部活动转动。优选地,所述凸片与所述凹口的形状均为呈条状的矩形结构,所述连接件沿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与所述矩形结构的长度方向相同。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延长线分别与手机的两个相平行的侧边相交,且两个相交点位于不同的两个水平面上。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接缝的形状、大小相同。优选地,所述凸片与所述第一壳部呈一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均包括底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边缘的边沿部,所述底板与对应的所述边沿部呈一体结构,且当所述第二壳部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壳部的底板与所述第二壳部的底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壳部的边沿部与所述第二壳部的边沿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壳部的所述边沿部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扬声口的扬声开口和用于露出手机充电接口的充电开口,所述第一壳部的所述边沿部上设有用于露出手机静音按钮的静音开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壳部的所述边沿部上设有用于包裹手机开机按钮的开机按钮凸起以及用于包裹手机音量按钮的音量按钮凸起。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手机壳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第二壳部与第一壳部可转动连接,而且第二壳部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壳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壳部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此时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共同包围手机;当第二壳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壳部与手机相贴合,第二壳部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如此设置,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功能,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而且收纳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壳部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壳部处于第二位置时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1-第一壳部,101-底板,102-边沿部,2-第二壳部,3-凸片,4-凹口,5-连接件,6-扬声开口,7-充电开口,8-静音开口,9-通孔,10-开机按钮凸起,11-音量按钮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机支架占用空间大、不方便收纳的问题。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手机壳包括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其中,第一壳部1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第二壳部2与第一壳部1之间可转动地相连接。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即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共同包围手机,此时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的组成就像现有的手机壳一样;当第二壳部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壳部1所在平面与第二壳部2所在平面之间呈一定角度,此时第一壳部1还是与手机相贴合,而第二壳部2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此时第二壳部2相当于一个支架,用来支撑手机。具体地,将手机壳沿直线分割成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该直线相对于手机壳的两平行侧边是倾斜的,则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相对的两边为直边,两直边之间设有转动结构,比如合页连接,也能实现第二壳部2相对第一壳部1转动,从而使其转动至第二位置来支撑手机。如此设置,手机壳既具有手机壳自身保护手机的功能,也不会占用多余空间,靠转动关系即可实现支架的功能,实现支架的使用和收纳,而且收纳方便。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部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3,优选地,凸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1)、与所述第一壳部(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2),且所述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1)和所述第二壳部(2)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手机相贴合的第一壳部(1)、与所述第一壳部(1)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部(2),且所述第二壳部(2)的转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与手机的外表面相贴合、以使所述第一壳部(1)和所述第二壳部(2)共同包围手机;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壳部(2)将手机架持在外部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的边缘设有凹口(4),且所述凸片(3)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所述凹口(4)之间可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片(3)与所述凹口(4)相配合;当所述第二壳部(2)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片(3)脱离所述凹口(4)且所述第二壳部(2)支撑在手机的背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1)、所述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的材质均为呈颗粒状的ABS材料,且所述凸片(3)远离所述第一壳部(1)的边缘与所述凹口(4)的底部之间设有接缝,且所述接缝处设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材质为呈颗粒状的TPR塑胶原料和/或PVC材料,所述第一壳部(1)、所述凸片(3)、所述第二壳部(2)以及所述连接件(5)均通过高温冲压技术构成所述手机壳、以使所述第二壳部(2)以所述连接件(5)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壳部(1)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片(3)与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玲
申请(专利权)人:郭小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