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090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排,涉及水冷散热器技术领域,其包括第一液管、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第二液管以及若干鳍片;第二液管连通下水箱和上水箱;下水箱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接入上水箱,第一液管的第二端穿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第二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鳍片、第一液管和相邻的第二液管之间也穿插设置有鳍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解决水冷排的液管容易堵塞,从而影响水冷散热器的性能的问题;在同体积下,相比现有技术的水冷排,供水冷液沿同一方向流动的液管(即第二液管)数目更多,该种水冷排中即使有第二液管堵塞,对其性能影响相较于同体积的现有技术的水冷排更为轻微。

A kind of water-cooled d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排
本技术涉及水冷散热器
,具体为一种水冷排。
技术介绍
目前,计算机的CPU和显卡的发热量较大,许多用户选择为计算机配置水冷散热器。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水冷头和水冷排;如图9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排包括第一水箱10、第二水箱20、若干液管30和若干散热鳍片40;第一水箱10从其中央分隔为相互独立的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第一水箱10的第一部分101和第二部分102分别穿设有一快接头,两个快接头接入软管后与水冷头连通;一半数量的液管30连通第一水箱10的第一部分101和第二水箱20,另一半数量的液管30连通第一水箱10的第二部分102和第二水箱20;散热鳍片40穿插设置于液管30之间。水冷散热器运作后,水冷头的水泵运作,驱动水冷液在水冷排和水冷头之间循环;在水冷排中,水冷液通过其中一个快接头进入第一水箱10的第一部分101,然后流经一半数量的液管30进入第二水箱20,从第二水箱20中进入另一半数量的液管30,回流至第一水箱10的第二部分102,然后经过另一个快接头流出水冷排。上述结构的水冷排,为增强液管30和散热鳍片40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液管30的截面积通常较小,在实践中,容易出现一根或多根液管30堵塞,例如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助焊剂或产生的金属屑均会使液管30堵塞,从而影响水冷散热器的性能;此外,若注液操作不当,容易使水冷排内未被注满水冷液,水冷排安装后,容易出现一根或多根液管30始终未有水冷液流过,同样会影响水冷散热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排,其液管堵塞或水冷液注液未满对性能影响相较于同体积的现有技术的水冷排更为轻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冷排,包括第一液管、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第二液管以及若干鳍片;所述第二液管连通所述下水箱和所述上水箱;所述下水箱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接入所述上水箱,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穿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所述第一液管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液管之间也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水箱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液管形状匹配的第一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液管形状匹配的第一上液管孔;所述下水箱开设有与所述快接头匹配的第一接头孔和第二接头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快接头匹配的第三接头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上液管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下液管孔,所述第二接头孔和所述第三接头孔相互对位;其中一个所述快接头穿入所述第一接头孔,另一个所述快接头依次穿入所述第二接头孔和所述第三接头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第二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第二上液管孔;所述第二液管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二下液管孔和所述第二上液管孔。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种水冷排还包括用于扣紧所述第一液管、所述第二液管以及所述鳍片的内扣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扣件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内扣件的两端均形成卡接爪;所述下水箱于所述第二液管的插接面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卡接爪匹配的下扣件槽,所述上水箱于所述第二液管的插接面两侧分别形成与所述卡接爪匹配的上扣件槽,所述下扣件槽与所述上扣件槽分别相互对置;每个所述内扣件两端的所述卡接爪对应扣入相互对置的所述下扣件槽和所述上扣件槽,两个所述内扣件相向扣紧所述第一液管、所述第二液管以及所述鳍片。上述技术方案中,该种水冷排还包括用于扣紧所述下水箱和所述上水箱的外扣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水箱的两端为下开口,所述上水箱的两端为上开口;所述外扣件设置有两个,每个所述外扣件的两端分别形成与所述下开口和所述上开口匹配的密封部;每个所述外扣件两端的所述密封部对应压入位于同一端的所述下开口和所述上开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扣件弯折形成侧翼部,所述侧翼部开设有用于安装散热风扇的螺纹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扣件的所述密封部开设有注液口。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液管分列于所述第一液管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水冷排,第二液管连通下水箱和上水箱,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接入上水箱,第一液管的第二端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水冷液在所有第二液管中均沿同一方向流动,在同体积下,相比现有技术的水冷排,供水冷液沿同一方向流动的液管(即第二液管)数目更多,同时,第一液管的截面积较大,不易堵塞;该种水冷排中即使有一根或多根第二液管堵塞,对其性能影响相较于同体积的现有技术的水冷排更为轻微;此外,即使注液操作不当使该种水冷排内未被注满水冷液,令一根或多根第二液管始终未有水冷液流过,对其性能影响相较于同体积的现有技术的水冷排也更为轻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图2为图1中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爆炸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在下水箱处的剖面视图。图6为图5中的A-A剖面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形式的水冷液流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形式的水冷液流道示意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排的剖面视图。附图标记为:1、下水箱;11、第一下液管孔;12、第二下液管孔;13、下扣件槽;14、第一接头孔;15、第二接头孔;16、下开口;2、上水箱;21、第一上液管孔;22、第二上液管孔;23、上扣件槽;24、上开口;3、第一液管;31、第三接头孔;32、第一端;33、第二端;4、第二液管;5、鳍片;6、快接头;7、内扣件;71、卡接爪;8、外扣件;81、密封部;82、侧翼部;83、螺纹孔;84、注液口;10、第一水箱;101、第一部分;102、第二部分;20、第二水箱;30、液管;40、散热鳍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一种水冷排,包括第一液管3、相互对置的下水箱1和上水箱2、若干第二液管4以及若干鳍片5;第二液管4连通下水箱1和上水箱2;下水箱1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6;第一液管3的第一端32接入上水箱2,第一液管3的第二端33穿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6;每相邻的一对第二液管4之间均穿插设置有鳍片5、第一液管3和相邻的第二液管4之间也穿插设置有鳍片5。其中,下水箱1和上水箱2均为方形的铝合金箱体,第一液管3和第二液管4均为铝合金管,鳍片5为铝合金片,其弯折形成皱褶以便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快接头6接入软管后,能够与水冷头连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管、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第二液管以及若干鳍片;所述第二液管连通所述下水箱和所述上水箱;所述下水箱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接入所述上水箱,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穿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所述第一液管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液管之间也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管、相互对置的下水箱和上水箱、若干第二液管以及若干鳍片;所述第二液管连通所述下水箱和所述上水箱;所述下水箱穿设有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接入所述上水箱,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穿设有另一用于连通水冷头的快接头;每相邻的一对所述第二液管之间均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所述第一液管和相邻的所述第二液管之间也穿插设置有所述鳍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箱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液管形状匹配的第一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液管形状匹配的第一上液管孔;所述下水箱开设有与所述快接头匹配的第一接头孔和第二接头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开设有与所述快接头匹配的第三接头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第一上液管孔,所述第一液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第一下液管孔,所述第二接头孔和所述第三接头孔相互对位;其中一个所述快接头穿入所述第一接头孔,另一个所述快接头依次穿入所述第二接头孔和所述第三接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第二下液管孔,所述上水箱间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液管形状匹配且数量对应的第二上液管孔;所述第二液管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所述第二下液管孔和所述第二上液管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冷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扣紧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显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领胜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