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加强板、门锁加强板连接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327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门锁加强板、门锁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半合围侧板;第二加强板一边与第一加强板的一边相连,且与第一加强板呈一定的夹角;半合围侧板与第二加强板的其余各边相连,半合围侧板和第二加强板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半合围侧板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连接的第一传力部和用于与轮罩外板连接的第二传力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门锁加强板,能够形成有效的传力通道,将车门开闭过程中的力传递到周边钣金件,为车门开闭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车门关闭振动产生的声音,提升车身的NVH性能和车门声品质。

Door lock reinforcing plate,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oor lock reinforcing plat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锁加强板、门锁加强板连接结构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门锁加强板、门锁加强板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门锁加强板用于使后门门锁安装处获得足够的刚度,满足车辆结构耐久性的要求。目前,后门门锁加强板在后门门锁的安装面上与侧围外板点焊连接(如图6所示),存在如下缺陷:(1)门锁加强板与周边钣金件(如轮罩外板没有接触,为悬空状态,参见图6中B处所示)未形成有效的传力通道,在车门开启或者关闭的受力过程中,门锁加强板为悬臂结构支撑门锁,强度较弱,无法为门锁提供足够的强度,在客户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变形,进而造成焊点处开裂的风险,影响整车的质量;(2)车门开闭的过程中易出现空腔振动,而现有门锁加强板为薄板式结构,对空腔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起到吸振的效果,影响车门声品质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加强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门锁加强板支撑强度差、空腔振动影响车门开闭质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门锁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和半合围侧板,第一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第二加强板,其一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边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呈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二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半合围侧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其余各边相连,半合围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半合围侧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且所述半合围侧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分设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半合围侧板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连接的第一传力部和用于与轮罩外板连接的第二传力部。进一步地,所述半合围侧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方向逐渐张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力部为向远离所述腔体方向延伸的翻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力部与所述座椅锁钩加强板借助结构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力部为向远离所述腔体方向延伸的翻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力部与所述轮罩外板借助结构胶连接。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加强板连接结构,包括C柱内板、座椅锁钩加强板、轮罩外板和所述的门锁加强板,座椅锁钩加强板与所述C柱内板连接;轮罩外板与所述C柱内板连接;所述门锁加强板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的对应部位相贴并点焊连接,所述门锁加强板的半合围侧板与所述座椅锁钩加强板和所述轮罩外板相贴,且所述第一传力部与所述座椅锁钩加强板相贴的部位借助结构胶连接,所述第二传力部与所述轮罩外板相贴的部位借助结构胶连接。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门锁加强板连接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门锁加强板及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门锁加强板,第二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呈一定的夹角,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半合围侧板和第二加强板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半合围侧板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连接的第一传力部和用于与轮罩外板连接的第二传力部。门锁加强板与周边钣金件形成了有效的传力通道,从车门传递到门锁加强板上的传力,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相接处,分解为两个方向,其中一个分力传递到第一传力部,经第一传力部传递到座椅锁钩加强板,然后再传递到C柱内板;一个分力传递到第二传力部,然后传递到轮罩外板。由于门锁加强板与侧围外板连接后,还与座椅锁钩加强板和轮罩外板连接,将车门开闭过程中的传递力分解到C柱内板和轮罩外板,有效提高门锁加强板与周围钣金件的连接强度。其二,门锁加强板具有一个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车门关闭振动产生的声音,减缓声音的传递,缓冲振动带来的声响,提升车身的NVH性能和车门声品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锁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锁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锁加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门锁加强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门锁加强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门锁加强板;11-第一加强板;12-第二加强板;13-第一传力部;14-半合围侧板;15-第二传力部;2-座椅锁钩加强板;3-C柱内板;4-轮罩外板;5-焊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门锁加强板进行说明。所述门锁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11、第二加强板12和半合围侧板14,第一加强板11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第二加强板12,其一边与第一加强板11的一边相连,且与第一加强板11呈一定的夹角第二加强板12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半合围侧板14与第二加强板12的其余各边相连,半合围于第二加强板12,半合围侧板14和第二加强板12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且半合围侧板14与第一加强板11分设在第二加强板12相对的两侧,半合围侧板14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2连接的第一传力部13和用于与轮罩外板4连接的第二传力部15。本技术提供的门锁加强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加强板12与第一加强板11呈一定的夹角,均与侧围外板连接;半合围侧板14和第二加强板12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半合围侧板14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2连接的第一传力部13和用于与轮罩外板4连接的第二传力部15。参见图4及图5,当安装到车门上时,门锁加强板1与周边钣金件形成有效的传力通道,从车门传递到门锁加强板1上的力,到第一加强板11和第二加强板12的相接处,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分力,其中一个分力传递到第一传力部13,经第一传力部13传递到座椅锁钩加强板2,然后再传递到C柱内板3;一个分力传递到第二传力部15,然后传递到轮罩外板4。因此,门锁加强板1与侧围外板连接后,还与座椅锁钩加强板2和轮罩外板4连接,将车门开闭过程中的传递力分解到C柱内板3和轮罩外板4,有效提高门锁加强板1与周围钣金件的连接强度,提高整车的质量。其中,图5所示的两个箭头为力分解传递的方向。由于门锁加强板1具有一个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车门关闭振动产生的声音,减缓声音的传递,缓冲振动带来的声响,提升车身的NVH性能和车门声品质。本实施例中,门锁加强板1的各部位与后门门锁部位周围的钣金件密贴,其中,第一加强板11和第二加强板12的角度根据安装部位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门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n第二加强板,其一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边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呈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二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n半合围侧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其余各边相连,半合围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半合围侧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且所述半合围侧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分设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半合围侧板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连接的第一传力部和用于与轮罩外板连接的第二传力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门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
第二加强板,其一边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边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呈一定的夹角,所述第二加强板用于与侧围外板连接;
半合围侧板,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其余各边相连,半合围于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半合围侧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构成具有开放腔体的盒型结构,且所述半合围侧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分设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相对的两侧,所述半合围侧板具有用于与座椅锁钩加强板连接的第一传力部和用于与轮罩外板连接的第二传力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合围侧板向远离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方向逐渐张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门锁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力部为向远离所述腔体方向延伸的翻边。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开扉陆超彭占彪张磊桑兵兵万劲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