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275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包括带料斗的加料仓,还包括挤压装置和加压装置,挤压装置将加料仓内的堵漏剂挤压后由加压装置进行再次加压;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轮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活塞,第一连杆一端与轮盘连接,另一端与活塞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料斗出料口活动设置的隔离板连接;工作时,轮盘采用电机驱动带动第一连杆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带动隔离板水平滑动,同时带动活塞将加料仓内的堵漏剂向加料仓的出料口方向推移;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与加料仓的出料口连接的加压仓,所述加压仓通过管道连接的气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长距离高压强灌浆且不易堵塞。

A grouting machine for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
本技术涉及灌浆机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
技术介绍
高压灌浆机用于各种建筑物与地下混凝土木程的裂缝、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的化学灌浆堵漏、结构补强的专业施工机具,高压灌浆机堵漏免开槽,压力大,可以背水面施工,比手压泵压力大,效率高,质量好。采用高压灌注法进行止水堵漏,是发达国家堵漏剂使用的工艺。高压灌浆堵漏剂是一种高黏度,单组分合成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形态为浆体,它有遇水产生交联反应,发泡生成多元网状封闭弹性体的特征。现有的高压灌装机都是采用挤压堵漏剂对裂缝、伸缩缝、施工缝进行修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灌装机较大往往很难移动灌浆机本体,而是采用连接高压管进行远距离施工操作,远距离施工操作往往使得高压管内堵漏剂最后压力变小,难以形成高压灌浆且在遇到高黏性堵漏剂时,很容易在高压管内形成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灌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远距离灌浆施工压力小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包括带料斗的加料仓,还包括挤压装置和加压装置,挤压装置将加料仓内的堵漏剂挤压后由加压装置进行再次加压;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轮盘、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活塞,第一连杆一端与轮盘连接,另一端与活塞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一连杆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料斗出料口活动设置的隔离板连接;工作时,轮盘采用电机驱动带动第一连杆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带动隔离板水平滑动,同时带动活塞将加料仓内的堵漏剂向加料仓的出料口方向推移;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与加料仓的出料口连接的加压仓,所述加压仓通过管道连接气泵。进一步,所述加压仓内设置单向开关,所述单向开关由两个倾斜设置的弧形段弹性限位件组成,两弧形段外切,切点方向为堵漏剂流动方向,当堵漏剂从加料仓流向加压仓时,单向开关开启,两限位件分离,反之单向开关闭合,两限位件相切阻止加压仓内堵漏剂回流。进一步,所述加压仓末端设置为锥形。进一步,所述加压仓内设置耐磨层且至少为5mm。进一步,所述进料斗下端设置滤网。进一步,所述加料仓下设置用于移动的推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灌装机,用以解决远距离灌浆施工压力小容易堵塞的问题。电机驱动活塞挤压进入加料仓内的堵漏剂进行第一次加压,堵漏剂进入加压仓时,增压装置对堵漏剂进行二次加压,且可以让空气与堵漏剂混合,让空气带动堵漏剂在高压管内穿行,使得远程灌浆操作时,可以保证堵漏剂冲出高压管的压强强度,且通过空气携带堵漏剂可以使得堵漏剂难以粘付高压管内壁,不易堵塞。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加压仓部分剖视图图4为图1部分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推车1、轮盘2、基座3、加料仓4、加压仓5、料斗6、活塞7、第一连杆8、电机9、气泵10、进气口11、限位件12、第二连杆13、滤网14、隔离板1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包括带料斗6的加料仓4,还包括挤压装置和增压装置,挤压装置将加料仓4内的堵漏剂挤压后由加压装置进行再次加压;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轮盘2、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13、活塞7,第一连杆8一端与轮盘2连接,另一端与活塞7连接,第二连杆13一端与第一连杆8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料斗6出料口活动设置的隔离板15连接;工作时,轮盘2采用电机9驱动带动第一连杆8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13带动隔离板15水平滑动,同时带动活塞7将加料仓4内的堵漏剂向加料仓4的出料口方向推移;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与加料仓4的出料口连接的加压仓5,所述加压仓5通过管道连接气泵10。上述方案中,电机9带动轮盘2转动,第一连杆8一端与轮盘2活动连接由轮盘2带动转动,第一连杆8连接位置不可为轮盘2中心点,第一连杆8另一端与活塞7活动连接,第一连杆8推动活塞7做往复运动,把加料仓4内堵漏剂推入加压仓5,实现第一次加压,同时第一连杆8可以带动第二连杆13推动隔离板15做往复运动,活塞7挤压堵漏剂时隔离板15关闭料斗进料,当活塞7退回时打开使得料斗6进料,堵漏剂经过第一加压进入加压仓5内,气泵10加压的空气与堵漏剂混合,让空气带动堵漏剂在高压管内穿行,使得远程灌浆操作时,可以保证堵漏剂冲出高压管的压强强度,且通过空气携带堵漏剂可以使得堵漏剂难以粘付高压管内壁,不易堵塞,电机9和气泵10都可设置在基座3上,基座3高度等于加料仓4的半径,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连杆8位移增大,保证对堵漏剂的挤压。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3所示,所述加压仓5内设置单向开关,所述单向开关由两个倾斜设置的弧形段弹性限位件12组成,两弧形段外切,切点方向为堵漏剂流动方向,当堵漏剂从加料仓4流向加压仓5时,单向开关开启,两限位件12分离,反之单向开关闭合,两限位件12相切阻止加压仓5内堵漏剂回流。两个弹性限位件12组成单向开关,当堵漏剂由加料仓4内挤压到加压仓5时,堵漏剂可以轻松撑开两个相切的限位件12,堵漏剂可以通过,当堵漏剂进入加压仓5后,堵漏剂挤压单向开关,会使两限位件12相切贴紧,防止堵漏剂回流。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参照图3所示,所述加压仓5末端设置为锥形。所述加压仓5末端设置为锥形,可以有效控制进入高压管的堵漏剂,使得二次加压效果更佳。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所述加压仓5内设置耐磨层且至少为5mm。加压仓5内设置耐磨层,可以有效保证出料仓的使用寿命。防止因为压力过大造成出料仓磨损。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所述料斗6下端设置滤网14。料斗6下设置滤网14,可以有效阻止大颗粒物落入加料仓4,造成堵塞。作为本实施例进一步的实施细节,所述加料仓4下设置用于移动的推车1。设置推车1可以方便装置移动。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包括带料斗(6)的加料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装置和加压装置,挤压装置将加料仓(4)内的堵漏剂挤压后由加压装置进行再次加压;/n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轮盘(2)、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13)、活塞(7),第一连杆(8)一端与轮盘(2)连接,另一端与活塞(7)连接,第二连杆(13)一端与第一连杆(8)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料斗(6)出料口活动设置的隔离板(15)连接;工作时,轮盘(2)采用电机(9)驱动带动第一连杆(8)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13)带动隔离板(15)水平滑动,同时带动活塞(7)将加料仓(4)内的堵漏剂向加料仓(4)的出料口方向推移;/n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与加料仓(4)的出料口连接的加压仓(5),所述加压仓(5)通过管道连接气泵(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包括带料斗(6)的加料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装置和加压装置,挤压装置将加料仓(4)内的堵漏剂挤压后由加压装置进行再次加压;
所述挤压装置包括轮盘(2)、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13)、活塞(7),第一连杆(8)一端与轮盘(2)连接,另一端与活塞(7)连接,第二连杆(13)一端与第一连杆(8)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料斗(6)出料口活动设置的隔离板(15)连接;工作时,轮盘(2)采用电机(9)驱动带动第一连杆(8)运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13)带动隔离板(15)水平滑动,同时带动活塞(7)将加料仓(4)内的堵漏剂向加料仓(4)的出料口方向推移;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与加料仓(4)的出料口连接的加压仓(5),所述加压仓(5)通过管道连接气泵(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灌浆机,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果何明春何花刘朝勤夏方清段文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区建筑工程检测中心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