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018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1:22
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包括标高不同的梁体Ⅰ和梁体Ⅱ,梁体内设有梁上部纵筋和梁下部纵筋,纵筋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箍筋,在梁体Ⅰ和梁体Ⅱ的交界线处,梁体Ⅰ和梁体Ⅱ上均设置有箍筋加密区,梁下部纵筋在梁体Ⅰ与梁体Ⅱ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体Ⅱ内在梁上部纵筋上方还设置有纵筋,纵筋从梁体Ⅰ和梁体Ⅱ的交界处向着梁体Ⅰ底部水平弯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根据梁体的标高差进行标高变化的梁体的配筋结构,结构合理,使梁体整体参与抗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
技术介绍
目前,住宅及公共建筑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经常会遇到同一跨内梁顶标高不一样的情况,由于目前图集无相关构造详图,传统的做法是:如下图3中所示,经常按低的梁顶标高施工成整跨平直梁,而在高的标高段采用梁顶加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支墩,这样做不能很好的与梁形成整体参与抗震,使梁受力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包括标高不同的梁体Ⅰ和梁体Ⅱ,梁体内设有梁上部纵筋和梁下部纵筋,纵筋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箍筋,在梁体Ⅰ和梁体Ⅱ的交界线处,梁体Ⅰ和梁体Ⅱ上均设置有箍筋加密区,梁下部纵筋在梁体Ⅰ与梁体Ⅱ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体Ⅱ内在梁上部纵筋上方还设置有纵筋,纵筋从梁体Ⅰ和梁体Ⅱ的交界处向着梁体Ⅰ底部水平弯折。所述梁体Ⅰ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梁体Ⅱ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所述纵筋弯折至梁体Ⅰ底部的水平段长度为15d,d为纵筋的直径。所述梁上部纵筋在梁体Ⅰ内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伸入梁体Ⅱ内时斜向上倾斜形成Δh:6Δh的坡度,其余的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上部的纵筋为附加纵筋,附加纵筋在梁体Ⅱ内的长度为6Δh+300mm,Δh为梁体Ⅰ和梁体Ⅱ的标高高度差。所述箍筋加密区相邻两箍筋之间的距离为100mm,梁体Ⅰ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400mm,梁体Ⅱ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600mm。所述梁上部纵筋在梁体Ⅰ和梁体Ⅱ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上部的纵筋为梁体Ⅱ上部纵筋,梁体Ⅱ上部纵筋在梁体Ⅱ内的长度与梁体Ⅱ长度相同。所述箍筋加密区相邻两箍筋之间的距离为100mm,梁体Ⅰ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400mm,梁体Ⅱ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LlE且≥600,LlE表示抗震搭接锚固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根据梁体的标高差进行标高变化的梁体的配筋结构,结构合理,使梁体整体参与抗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梁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梁体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剖面结构图,图(3)是图(1)中的B-B向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包括标高不同的梁体Ⅰ1和梁体Ⅱ2,梁体内设有梁上部纵筋3和梁下部纵筋4,纵筋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箍筋,在梁体Ⅰ1和梁体Ⅱ2的交界线处,梁体Ⅰ1和梁体Ⅱ2上均设置有箍筋加密区5,梁下部纵筋4在梁体Ⅰ1与梁体Ⅱ2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体Ⅱ2内在梁上部纵筋3相应标高位置还设置有纵筋,纵筋从梁体Ⅰ1和梁体Ⅱ2的交界处弯折至梁体Ⅰ1底部水平弯折,弯折的水平段长度为15d,d为纵筋的直径。梁体Ⅰ1的标高为h1,梁体Ⅱ2的标高为h2,标高高度差Δh=h2-h1,梁体的配筋组成根据Δh值来确定。实施例1如图1中所示,Δh≤50mm时,梁下部纵筋4在梁体Ⅰ1与梁体Ⅱ2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3在梁体Ⅰ1内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3伸入梁体Ⅱ内时斜向上倾斜,形成一个Δh:6Δh的坡度,倾斜段后方的钢筋为水平位置,具体的,倾斜段钢筋垂直高度为Δh,水平距离为6Δh。梁上部纵筋3上部的纵筋为附加纵筋6,附加纵筋6在梁体Ⅱ2内的长度为6Δh+300mm,附加纵筋3从梁体Ⅰ1与梁体Ⅱ2交界线处向下弯折至梁体Ⅰ底部,附加纵筋在梁体Ⅰ内弯折的水平长度为15d,d为附加纵筋的直径。箍筋加密区5相邻两箍筋之间的距离为100mm,箍筋加密区之外的箍筋间距一般为200mm,梁体Ⅰ1上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400mm,梁体Ⅰ1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梁体Ⅱ2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600mm,梁体Ⅱ2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实施例2如图2中所示,Δh>50mm时,梁上部纵筋3在梁体Ⅰ1和梁体Ⅱ2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3伸入梁体Ⅱ2内的长度小于梁体Ⅱ2的长度,梁上部纵筋3上部的纵筋为梁体Ⅱ上部纵筋7,梁体Ⅱ上部纵筋7为梁体Ⅱ2纵向方向上的配筋,其长度与梁体Ⅱ2的长度匹配,梁体Ⅱ上部纵筋从梁体Ⅰ1与梁体Ⅱ2交界线处向下水平弯折至梁体Ⅰ底部,梁体Ⅱ上部纵筋在梁体Ⅰ内弯折的水平长度为15d,d为梁体Ⅱ上部纵筋的直径。箍筋加密区5中相邻两箍筋之间的距离为100mm,箍筋加密区之外的箍筋间距一般为200mm,梁体Ⅰ1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400mm,梁体Ⅰ1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梁体Ⅱ2箍筋加密区的长度为LlE且≥600,LlE表示抗震搭接锚固长度,梁体Ⅱ2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梁体Ⅱ2箍筋加密区的长度需要满足LlE且≥600这两个条件,当LlE计算出的数值小于600时,梁体Ⅱ2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取最小值600mm,当LlE计算出的数值大于600mm时,加密区长度为LlE。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标高不同的梁体Ⅰ(1)和梁体Ⅱ(2),梁体内设有梁上部纵筋(3)和梁下部纵筋(4),纵筋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箍筋,在梁体Ⅰ(1)和梁体Ⅱ(2)的交界线处,梁体Ⅰ(1)和梁体Ⅱ(2)上均设置有箍筋加密区(5),梁下部纵筋(4)在梁体Ⅰ(1)与梁体Ⅱ(2)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体Ⅱ(2)内在梁上部纵筋(3)上方还设置有纵筋,纵筋从梁体Ⅰ(1)和梁体Ⅱ(2)的交界处向着梁体Ⅰ(1)底部水平弯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标高不同的梁体Ⅰ(1)和梁体Ⅱ(2),梁体内设有梁上部纵筋(3)和梁下部纵筋(4),纵筋垂直方向上设置有箍筋,在梁体Ⅰ(1)和梁体Ⅱ(2)的交界线处,梁体Ⅰ(1)和梁体Ⅱ(2)上均设置有箍筋加密区(5),梁下部纵筋(4)在梁体Ⅰ(1)与梁体Ⅱ(2)内均为水平位置,梁体Ⅱ(2)内在梁上部纵筋(3)上方还设置有纵筋,纵筋从梁体Ⅰ(1)和梁体Ⅱ(2)的交界处向着梁体Ⅰ(1)底部水平弯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Ⅰ(1)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梁体Ⅱ(2)上箍筋加密区的第一个箍筋距离交界线5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筋弯折至梁体Ⅰ(1)底部的水平段长度为15d,d为纵筋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一跨内梁顶标高变化的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上部纵筋(3)在梁体Ⅰ(1)内为水平位置,梁上部纵筋(3)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晓左光辉杨翊胡颖李磊闫沛源李安柯魏军辉杨洋徐露黄玉武杨文黄新举索文超于娇赵一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朝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