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用栈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99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用栈桥,涉及栈桥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多个立柱桩和一体设置于其顶端的格构柱,多个格构柱顶端同时架设有栈桥板,任意一个或多个格构柱的侧壁设置有辅助结构件;辅助结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和与其两者固定连接的接触板,两个支撑板焊接于格构柱外壁;相邻格构柱之间设置有一个剪刀撑和两个水平撑,剪刀撑置于两个水平撑之间,剪刀撑和水平撑的端部与接触板外表面完全贴合且固定。当格构柱扭转和偏移时,在格构柱外壁添加辅助结构件,支撑板与格构柱直接焊接,进而通过改变接触板表面使其与剪刀撑可紧密贴合形成有效连接,提高了剪刀撑与格构柱之间的抗剪强度,并且安装便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针对性强,施工工期短的特点。

A trestle for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用栈桥
本技术涉及栈桥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用栈桥。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工程中,栈桥是通常用于基坑土方开挖辅助的一种构筑物,栈桥由栈桥板、栈桥梁、立柱桩、格构柱、剪刀撑等部件构成。专利公告号为CN204510215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基坑施工的钢平台,包括施工平台、围护桩、钢格构柱、型钢水平撑、型钢剪刀撑、基础桩、施工平台置于围护桩和多根钢格构柱上面,钢格构柱置于基础桩上面,多根钢格构柱与围护桩之间通过型多根型钢水平撑固定连接,相邻型钢水平撑之间设有交叉的型钢剪刀撑。通常情况下格构柱在施工时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正确的方向定位,以确保后期剪刀撑可以和格构柱进行正常焊接。但是,在格构柱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下地质情况不清晰以及实际操作中的偏差,格构柱难以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精准的安装到位,会出现扭转和偏移,这对后期剪刀撑与格构柱之间有效连接施工造成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用栈桥,其特点在于针对性的解决了当剪刀撑与格构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无法进行有效连接的问题,也缩短了施工工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基坑用栈桥,包括多个立柱桩和一体设置于其顶端的格构柱,多个所述格构柱顶端同时架设有栈桥板,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格构柱的侧壁设置有固定位置可调整的辅助结构件;所述辅助结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和与其两者固定连接的接触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焊接于所述格构柱外壁;相邻所述格构柱之间设置有一个剪刀撑和两个水平撑,所述剪刀撑置于两个所述水平撑之间,所述剪刀撑和水平撑的端部与所述接触板外表面完全贴合且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格构柱扭转和偏移时,在格构柱外壁添加辅助结构件,支撑板与格构柱直接焊接,进而通过改变接触板表面使其与剪刀撑可紧密贴合形成有效连接,提高了剪刀撑与格构柱之间的抗剪强度,并且安装便捷,操作方便。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构柱包括等边角钢和连接钢板,四个所述等边角钢竖直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远离所述等边角钢的一侧呈平面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构柱通过等边角钢组合并在其等边角钢外侧通过连接钢板进行固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格构柱包括等边角钢和连接钢板,四个所述等边角钢竖直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远离所述等边角钢的一侧呈弧面设置且上下相邻所述连接钢板的弧面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构柱通过等边角钢组合并在其等边角钢外侧通过连接钢板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连接钢板与接触板焊接位置调整时,可以小幅度改变接触板的平面位置,便于剪刀撑和水平撑的固定。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呈三角型设置,同一辅助结构件内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与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钢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根据剪力撑与格构柱之间的角度进行切割,使其角度满足需求,支撑板与连接钢板外表面直接焊接后,便于剪力撑和水平撑与接触板直接焊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接触板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同一辅助结构件内的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与上下相邻的四个所述连接钢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可卡接在两个连接钢板外侧且与其两者焊接固定,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剪刀撑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长型钢,两个所述长型钢交叉点处固定有加固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长型钢呈交叉设置且连接处通过加固板提高稳定性。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桩包括钢筋笼和灌注于其内部的混凝土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坑底部开挖孔洞,下放钢筋笼并灌入混凝土以形成混凝土桩。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施工过程中,在偏转的格构柱外壁的合适位置焊接支撑板,以改变接触板与连接钢板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接触板与其他格构柱之间处于同一平面内,使得剪刀撑和水平撑连接与两个格构柱形成有效连接,提高了剪刀撑与格构柱之间的抗剪强度,针对性强化连接点,同时施工工期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局部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桩;2、剪刀撑;3、格构柱;4、支撑板;5、接触板;6、卡接槽;7、水平撑;8、栈桥板;11、钢筋笼;12、混凝土桩;21、长型钢;22、加固板;31、等边角钢;32、连接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和图2,一种基坑用栈桥,包括多个立柱桩1,立柱桩1包括钢筋笼11和灌注于其内部的混凝土桩12。在基坑底部开挖孔洞,从而将钢筋笼11下放进入孔洞内并在钢筋笼11内注入混凝土,从而形成混凝土桩12。立柱桩1的顶端设置有格构柱3,立柱桩1和格构柱3呈同一直线设置,多个格构柱3顶端同时架设有栈桥板8,栈桥板8与基坑底面平行设置。一个格构柱3包括四个等边角钢31和多个连接钢板32,四个等边角钢31竖直设置且均与混凝土桩12固定,等边角钢31侧剖面呈“L”字形,相邻等边角钢31之间固定有连接钢板32,四个连接钢板32环绕四个等边角钢31一圈且呈一组,沿等边角钢31长度方向固定有多组连接钢板32,连接钢板32远离等边角钢31的一侧呈平面设置。参照图2,任意一个或多个格构柱3的侧壁设置有固定位置可调整的辅助结构件;辅助结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4和与其两者焊接固定的接触板5,两个支撑板4相互平行设置且与接触板5正交设置,两个支撑板4分别焊接于格构柱3的上下相邻的两个平钢板外壁。支撑板4呈三角型设置,支撑板4的斜面贴靠于一个连接钢板32外壁。支撑板4根据剪力撑与格构柱3之间的角度进行切割,使其角度满足需求,支撑板4与连接钢板32外表面直接焊接后,便于剪力撑和水平撑7与接触板5直接焊接。相邻格构柱3之间设置有一个剪刀撑2和两个水平撑7,剪刀撑2置于两个水平撑7之间,剪刀撑2包括两个交叉设置的长型钢21,两个长型钢21交叉点处固定有加固板22。两个长型钢21呈交叉设置且连接处通过加固板22提高稳定性。当一个或者多个格构柱3发生偏转时,剪刀撑2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辅助结构件或者直接与连接钢板32接触。剪刀撑2和水平撑7的端部与接触板5外表面或者连接钢板32完全贴合且固定。实施例二参照图3和图4,一种基坑用栈桥,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支撑板4远离接触板5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6,卡接槽6与相邻的两个连接钢板32焊接固定,同一辅助结构件内的两个支撑板4分别与上下相邻的四个连接钢板32焊接固定。支撑板4可卡接在两个连接钢板32外侧且与其两者焊接固定,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实施例三参照图5,一种基坑用栈桥,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连接钢板32远离等边角钢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用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桩(1)和一体设置于其顶端的格构柱(3),多个所述格构柱(3)顶端同时架设有栈桥板(8),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格构柱(3)的侧壁设置有固定位置可调整的辅助结构件;/n所述辅助结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4)和与其两者固定连接的接触板(5),两个所述支撑板(4)焊接于所述格构柱(3)外壁;/n相邻所述格构柱(3)之间设置有一个剪刀撑(2)和两个水平撑(7),所述剪刀撑(2)置于两个所述水平撑(7)之间,所述剪刀撑(2)和水平撑(7)的端部与所述接触板(5)外表面完全贴合且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用栈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立柱桩(1)和一体设置于其顶端的格构柱(3),多个所述格构柱(3)顶端同时架设有栈桥板(8),任意一个或多个所述格构柱(3)的侧壁设置有固定位置可调整的辅助结构件;
所述辅助结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4)和与其两者固定连接的接触板(5),两个所述支撑板(4)焊接于所述格构柱(3)外壁;
相邻所述格构柱(3)之间设置有一个剪刀撑(2)和两个水平撑(7),所述剪刀撑(2)置于两个所述水平撑(7)之间,所述剪刀撑(2)和水平撑(7)的端部与所述接触板(5)外表面完全贴合且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用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3)包括等边角钢(31)和连接钢板(32),四个所述等边角钢(31)竖直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多个所述连接钢板(32),所述连接钢板(32)远离所述等边角钢(31)的一侧呈平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用栈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3)包括等边角钢(31)和连接钢板(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鹏飞尹磊周国安王泽希任虎冯岗陈洪明杨勇胡新华朱宏詹呈呈陈威张耀武章睿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弘信达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