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宇威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97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包括道路本体,道路本体的最下层为路基层,路基层上设置有底基层,底基层上设置有第一中基层,第一中基层上设置有第二中基层,第二中基层上设置有第三中基层,第三中基层上设置有面层,面层上设置有罩面层。该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通过三个中基层,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道路本体上半刚性支护层的抗压能力,防止其出现变形开裂的情况,第二中基层内掺入有玻璃纤维,可以提高第二中基层的抗压能力,保证足够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半刚性支护是通过半刚性基层进行制成,半刚性基层又指的是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铺筑的能结成板体,并具有一定抗弯强度基层。现有的道路多数仅具有一个底基层配合一个中基层作为支护层,支护效果差,且传统的中基层不掺入有辅料,长时间受到车辆碾压,容易出现开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以解决现有道路的半刚性支护层抗压能力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的最下层为路基层,所述路基层上设置有底基层,所述底基层上设置有第一中基层,所述第一中基层上设置有第二中基层,所述第二中基层上设置有第三中基层,所述第三中基层上设置有面层,所述面层上设置有罩面层。优选的,所述底基层为石灰稳定土集料制成,且土质颗粒大小不超过53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基层和第三中基层均为水泥稳定土集料制成,其水泥稳定土中的水泥剂量不超过5%。优选的,所述第二中基层为石灰粉煤灰稳定土集料制成,其内部掺入有玻璃纤维。优选的,所述面层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集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罩面层为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集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1、通过三个中基层,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道路本体上半刚性支护层的抗压能力,防止其出现变形开裂的情况;2、第二中基层内掺入有玻璃纤维,可以提高第二中基层的抗压能力,保证足够的耐久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道路本体、11路基层、12底基层、13第一中基层、14第二中基层、15第三中基层、16面层、17罩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道路本体1的最下层为路基层11,路基层11上设置有底基层12,底基层12为石灰稳定土集料制成,且土质颗粒大小不超过53毫米,在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使用时,颗粒大小不超过37.5毫米,底基层12上设置有第一中基层13,第一中基层13上设置有第二中基层14,第二中基层14为石灰粉煤灰稳定土集料制成,其内部掺入有玻璃纤维,石灰粉煤灰稳定土集料随着掺入玻璃纤维的剂量和长度,强度不断增加,第二中基层14上设置有第三中基层15,第一中基层13和第三中基层15均为水泥稳定土集料制成,其水泥稳定土中的水泥剂量不超过5%,第三中基层15上设置有面层16,面层16为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集料制成,且编号为AC-20C,面层16上设置有罩面层17,罩面层17为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集料制成,且编号为SMA-13,道路本体1各层之间相互铺设覆盖。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底基层12为石灰稳定土集料制成,该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及早期强度较其他无机结合料低,所以将其设置为底基层12,根据路面情况,高级道路的土质成型颗粒大小不超过37.5毫米,一般级别的道路不超过53毫米,第一中基层13和第三中基层15均为水泥稳定土集料制成,其强度高、稳定性好、整体性优越、承载能力强,最重要的稳定强度可以调整,第二中基层14为石灰粉煤灰稳定土集料制成,是一种缓凝性硅酸盐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用它作道路中基层将会结成整体层,在一定温度、湿度下其强度随着龄期二增长,结硬后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定性、抗冻性与隔温性能,并且其掺入有玻璃纤维,进一步的提高其抗压强度,通过三个中基层配合一个底基层12能够提高道路本体1的半刚性支护效果。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最下层为路基层(11),所述路基层(11)上设置有底基层(12),所述底基层(12)上设置有第一中基层(13),所述第一中基层(13)上设置有第二中基层(14),所述第二中基层(14)上设置有第三中基层(15),所述第三中基层(15)上设置有面层(16),所述面层(16)上设置有罩面层(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半刚性支护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本体(1)的最下层为路基层(11),所述路基层(11)上设置有底基层(12),所述底基层(12)上设置有第一中基层(13),所述第一中基层(13)上设置有第二中基层(14),所述第二中基层(14)上设置有第三中基层(15),所述第三中基层(15)上设置有面层(16),所述面层(16)上设置有罩面层(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宇威段莹超杜少磊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潘宇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