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661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配电箱技术领域的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所述配电箱主体四周外壁顶部均横向固定设置有镶块,所述配电箱主体四周外壁底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底板,四组所述底板顶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防护机构,所述镶块上左右侧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固定机构,所述配电箱主体内设置有冷却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防撞杆和防撞滚筒进行保护,减小运输时配电箱主体受到外部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力,在配电箱主体安装在指定位置后,当受到外界撞击时,通过设置的防撞滚筒进行缓冲震力,还通过支撑杆将冲击力传递至缓冲弹簧、移动块和阻尼减震器,缓冲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力,进而对配电箱主体进行保护,调节快捷方便。

A protective structure of distribution box and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箱
,具体为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传统的配电箱在使用时,存在着以下几点缺陷:1、配电箱壳体不带有好的防护结构,在运输时与外部碰撞时,易发生损坏,同时在安装至指定位置后,大多通过在其周边安装护栏进行防护,不仅安装复杂,同时防护性较差,容易造成所防护的配电箱损坏;2、不带有好内部防护,配电箱内部容易因为高温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所述配电箱主体四周外壁顶部均横向固定设置有镶块,所述配电箱主体四周外壁底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底板,四组所述底板顶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防护机构,所述镶块上左右侧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固定机构,且防护机构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所述配电箱主体内设置有冷却机构,四组所述镶块顶部均设置有支杆,且支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呈V形的挡雨板,且挡雨板位于配电箱主体上方,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铰接在底板顶部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矩形通口,且矩形通口内壁竖向焊接有多组防撞杆,多组所述防撞杆外表壁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防撞滚筒,所述防护板靠近配电箱主体的一侧外壁顶部左右端均铰接设置有支撑杆,左右侧所述支撑杆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U形座,所述U形座底部固定设置有移动块,所述底板靠近配电箱主体的一侧外壁左右端均竖向开设有与移动块匹配的滑槽,滑槽顶部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杆,所述移动块活动套设在导杆外壁,所述导杆顶部和底部外壁均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且顶部和底部侧缓冲弹簧均位于移动块外侧,顶部和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相背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承接块,且承接块活动套设在导杆外壁,前后侧所述承接块相背一侧左右端均设置有阻尼减震器,且阻尼减震器远离承接块的一端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左右侧所述阻尼减震器均位于导杆外侧,所述防护板顶部固定设置有与固定机构配合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前侧左右端均竖向开设有T形滑槽,T形滑槽内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设置有相匹配的T形活动块,且T形活动块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T形滑槽内,顶部和底部所述T形活动块相对一端均铰接有插入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镶块上的横向的空腔,所述镶块上开设有与凸块匹配的凹口,所述空腔位于凹口外侧,所述空腔内活动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块,所述矩形块远离凹口的一侧通过应力弹簧与空腔远离凹口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块靠近凹口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柱,所述卡柱远离矩形块的一侧贯穿镶块并延伸至凹口内,所述凸块左右侧均开设有与卡柱匹配的卡孔,所述矩形块远离配电箱主体的一侧焊接有拨杆,且拨杆远离矩形块的一侧贯穿镶块,所述镶块远离配电箱主体的一侧横向开设有与拨杆匹配的活动口。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在配电箱主体顶部中部的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底部内壁右侧设置有制冷器,所述冷却液箱位于挡雨板下方,所述配电箱主体顶部左侧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液箱左侧连通,所述循环水泵输出端设置有连接管道,且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贯穿配电箱主体顶部,所述冷却液箱内壁四周均设置有水冷块,连接管道远离循环水泵的一端与左侧水冷块的进水口连接,顶部所述水冷块的出水口设置有相连通的循环管,且循环管另一端贯穿配电箱主体顶部并与冷却液箱底部连通,循环管内设置有单向阀,相邻两组所述水冷块之间通过L形水管相互连通,四组所述水冷块靠近配电箱主体中心的一侧均设置有导热硅胶层。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主体顶部右侧设置有PLC控制器,所述配电箱主体顶部内壁左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顶部水冷块的左方,所述PLC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性输出连接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输出连接电路控制模块,所述电路控制模块分别电性输出连接循环水泵和制冷器。进一步地,所述挡雨板底部面积大于配电箱主体顶部面积,所述配电箱主体顶部右侧设置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位于PLC控制器右侧,所述挡雨板顶部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进一步地,所述配电箱主体外壁设置有防腐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底板和防护机构,在该配电箱主体正常运输时,通过设置的防撞杆和防撞滚筒进行保护,减小运输时配电箱主体受到外部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力,并且可以缓冲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同时设置的防撞滚筒,可以改变撞击力度的方向,并将撞击力度卸掉,在配电箱主体安装在指定位置后,将底板为水平状态与放置面接触,通过插入锥插入地面提高防护性能,使防护板为竖向状态对配电箱主体四周进行防护,当受到外界撞击时,一方面通过设置的防撞滚筒进行缓冲震力,还通过支撑杆将冲击力传递至缓冲弹簧、移动块和阻尼减震器,缓冲撞击所带来的冲击力,削弱以及吸收振动力,使得振动无法传导至配电箱主体,进而对配电箱主体进行保护,调节快捷方便,同时具有优秀的防护性能;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冷却机构,在正常使用时,通过PLC控制器调设数据,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配电箱主体内温度较高时,给中央处理器发出散热指令,此时中央处理器将“信号”传递给电路控制模块,电路控制模块打开循环水泵和制冷器,循环水泵将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注入水冷块,通过水冷块和导热硅胶层将配电箱主体内部的热量吸附,冷却液在水冷块内流动时带走配电箱主体内部的热量,实现冷却,而制冷器始终对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保证冷却液循环使用进行水冷的效率,进而对配电箱主体起到内部防护,保证配电箱主体稳定的作业,同时更加节能;3)本专利技术在运输不使用时,可将底板和防护机构转动至竖直状态,并可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大大降低配电箱主体的运输面积和占用空间,并且收起的底板和防护机构为配电箱主体在运输时进行保护,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设置有挡雨板,对配电箱主体进行防水和遮阳保护,设置有防腐层,避免配电箱主体腐蚀,延长配电箱主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冷却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原理图。图中:1、配电箱主体;101、防腐层;2、镶块;3、底板;31、T形活动块;32、插入锥;4、防护机构;41、防护板;42、防撞杆;43、防撞滚筒;44、支撑杆;45、U形座;46、移动块;47、导杆;48、承接块;49、缓冲弹簧;491、阻尼减震器;492、凸块;5、固定机构;51、空腔;52、应力弹簧;53、矩形块;54、拨杆;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1)四周外壁顶部均横向固定设置有镶块(2),所述配电箱主体(1)四周外壁底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底板(3),四组所述底板(3)顶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防护机构(4),所述镶块(2)上左右侧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固定机构(5),且防护机构(4)通过固定机构(5)进行固定,所述配电箱主体(1)内设置有冷却机构(6),四组所述镶块(2)顶部均设置有支杆,且支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呈V形的挡雨板(7),且挡雨板(7)位于配电箱主体(1)上方,所述防护机构(4)包括铰接在底板(3)顶部的防护板(41),所述防护板(41)上开设有矩形通口,且矩形通口内壁竖向焊接有多组防撞杆(42),多组所述防撞杆(42)外表壁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防撞滚筒(43),所述防护板(41)靠近配电箱主体(1)的一侧外壁顶部左右端均铰接设置有支撑杆(44),左右侧所述支撑杆(44)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U形座(45),所述U形座(45)底部固定设置有移动块(46),所述底板(3)靠近配电箱主体(1)的一侧外壁左右端均竖向开设有与移动块(46)匹配的滑槽,滑槽顶部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杆(47),所述移动块(46)活动套设在导杆(47)外壁,所述导杆(47)顶部和底部外壁均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49),且顶部和底部侧缓冲弹簧(49)均位于移动块(46)外侧,顶部和底部所述缓冲弹簧(49)相背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承接块(48),且承接块(48)活动套设在导杆(47)外壁,前后侧所述承接块(48)相背一侧左右端均设置有阻尼减震器(491),且阻尼减震器(491)远离承接块(48)的一端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左右侧所述阻尼减震器(491)均位于导杆(47)外侧,所述防护板(41)顶部固定设置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的凸块(49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主体(1)四周外壁顶部均横向固定设置有镶块(2),所述配电箱主体(1)四周外壁底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底板(3),四组所述底板(3)顶部均铰接有结构相同的防护机构(4),所述镶块(2)上左右侧对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固定机构(5),且防护机构(4)通过固定机构(5)进行固定,所述配电箱主体(1)内设置有冷却机构(6),四组所述镶块(2)顶部均设置有支杆,且支杆顶部固定连接有呈V形的挡雨板(7),且挡雨板(7)位于配电箱主体(1)上方,所述防护机构(4)包括铰接在底板(3)顶部的防护板(41),所述防护板(41)上开设有矩形通口,且矩形通口内壁竖向焊接有多组防撞杆(42),多组所述防撞杆(42)外表壁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防撞滚筒(43),所述防护板(41)靠近配电箱主体(1)的一侧外壁顶部左右端均铰接设置有支撑杆(44),左右侧所述支撑杆(44)底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U形座(45),所述U形座(45)底部固定设置有移动块(46),所述底板(3)靠近配电箱主体(1)的一侧外壁左右端均竖向开设有与移动块(46)匹配的滑槽,滑槽顶部和底部内壁之间固定设置有导杆(47),所述移动块(46)活动套设在导杆(47)外壁,所述导杆(47)顶部和底部外壁均活动套设有缓冲弹簧(49),且顶部和底部侧缓冲弹簧(49)均位于移动块(46)外侧,顶部和底部所述缓冲弹簧(49)相背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承接块(48),且承接块(48)活动套设在导杆(47)外壁,前后侧所述承接块(48)相背一侧左右端均设置有阻尼减震器(491),且阻尼减震器(491)远离承接块(48)的一端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左右侧所述阻尼减震器(491)均位于导杆(47)外侧,所述防护板(41)顶部固定设置有与固定机构(5)配合的凸块(49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3)前侧左右端均竖向开设有T形滑槽,T形滑槽内顶部和底部均活动设置有相匹配的T形活动块(31),且T形活动块(3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T形滑槽内,顶部和底部所述T形活动块(31)相对一端均铰接有插入锥(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防护结构以及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开设在镶块(2)上的横向的空腔(51),所述镶块(2)上开设有与凸块(492)匹配的凹口,所述空腔(51)位于凹口外侧,所述空腔(51)内活动设置有相匹配的矩形块(53),所述矩形块(53)远离凹口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