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以及电梯,其中复合型轿厢托架包括: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外层为用于受力的金属框架,内层为用于配重的惰性材料;两根侧梁,并排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连接;所述第一复合梁、第二复合粱以及两根侧梁的顶面位于同一承托面上,所述承托面用于承托轿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方便,通过在管材内灌装惰性材料来实现配重,管材能够更具所需切割长度,只需要调整配重材料的密度,就能实现精准快速的生产出长度和重量合适的零件;工序简单,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一个部件中集成结构和配重的双重功能,一次安装即可成型,减少生产步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以及电梯
本技术涉及电梯,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以及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的轿厢底部通过托架实现安装和固定。因为轿厢开门侧需要布置开门电机,因此轿厢的前后的重量不一致,为了保证轿厢的稳定运行,需要在轿厢后侧进行配重。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轿厢铰接,轿厢托架由前后横梁与左右侧梁及拉杆端板进行焊接而成,轿厢托架通过减震块与轿底平台进行连接,配重块(通常使用4-6块)在轿厢系统中起到使轿厢前后重量平衡的同时还起到加重轿厢自重的目的,止震块在电梯运行和停战时限制了轿底的前后位移。此种轿厢托架在生产过程中前后横梁及左右侧梁都要提前完成剪板、激光、冲孔、折弯、焊接等工序;为了保证轿托的尺寸精度,通常还需要制作焊接工装等,因此也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制作成本和材料浪费;同时使用此种轿厢托架的轿厢自重都比较轻,所以在安装电梯时都会安装配重块来增加轿厢整体重量,配重块本身也是需要模具来制作,故也会产生制作或采购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成本低,工序简单的复合型轿厢托架以及电梯。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包括: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外层为用于受力的金属框架,内层为用于配重的惰性材料;两根侧梁,并排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连接;所述第一复合梁、第二复合粱以及两根侧梁的顶面位于同一承托面上,所述承托面用于承托轿厢。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可选的,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均为封闭的管材,所述惰性材料灌装在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内。可选的,所述惰性材料为水泥或混凝土或矿渣或三者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可选的,所述侧梁的截面为C字形且两根所述侧梁的开口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位于两根所述侧梁之间。可选的,所述侧梁包括与所述轿厢运动方向平行的第一竖板和与所述轿厢运动方向垂直的第一横板、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以及第二横板依次连接且截面为C字形,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有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的第一定位槽。可选的,所述第一竖板、第一复合梁以及第二复合粱的高度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板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横板的宽度相等。可选的,所述第二横板在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定位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可选的,所述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设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侧梁的中部,且与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以及第二横板连接。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梯,包括轿厢,安装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轿厢托架。本技术包括以下优点:生产方便,通过在管材内灌装惰性材料来实现配重,管材能够更具所需切割长度,只需要调整配重材料的密度,就能实现精准快速的生产出长度和重量合适的零件;工序简单,相较于传统技术中多个部件单独生产集中组装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一个部件中集成结构和配重的双重功能,一次安装即可成型,减少生产步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复合型轿厢托架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复合型轿厢托架的第一复合梁或第二复合粱的截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第一复合梁;111、金属框架;112、惰性材料;12、第二复合粱;13、侧梁;131、第一竖板;132、第一横板;133、第二横板;134、第一定位槽;135、第二定位槽;136、加强件;14、承托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包括: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外层为用于受力的金属框架111,内层为用于配重的惰性材料112;两根侧梁13,并排布置且与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连接;第一复合梁11、第二复合粱12以及两根侧梁13的顶面位于同一承托面14上,承托面14用于承托轿厢。两根侧梁13并排布置,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与两根侧梁13垂直布置在两根侧梁13之间,每根侧梁13均与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连接。两根侧梁13、第一复合梁11以及第二复合粱12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口字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使用中两根侧梁13、第一复合梁11以及第二复合粱12并非严格的首尾相接,两根侧梁13、第一复合梁11以及第二复合粱12中的任一根或者多根都可以延长或扩展用于安装电梯的其他部件。第一复合梁11、第二复合粱12以及两根侧梁13的顶面是指在电梯的轿厢运动方向上的上方的面为顶面。第一复合梁11、第二复合粱12以及两根侧梁13的顶面都处于承托面14上,但不一定均与轿厢发生实际接触。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内的惰性材料112密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同或者不相同,以满足电梯的轿厢不同的配重需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均为封闭的管材,惰性材料112灌装在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内。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可以选择为方管,内部灌装填充惰性材料112。该设计的优点在于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在充当结构件的同时,还能够保护惰性材料112不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受到破坏或者损失,从而保证配重的准确性,提高电梯的受用寿命,延长维护周期,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在生产过程中,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可以预制为长条件,在实际生产时按需下料,方便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实施例中,惰性材料112为水泥或混凝土或矿渣或三者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来调整惰性材料112的组成,能够提高复合型轿厢托架的适应性,从而提高电梯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一实施例中,侧梁13的截面为C字形且两根侧梁13的开口相对布置,第一复合梁11和第二复合粱12位于两根侧梁13之间。两根侧梁13的开口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外层为用于受力的金属框架,内层为用于配重的惰性材料;/n两根侧梁,并排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连接;/n所述第一复合梁、第二复合粱以及两根侧梁的顶面位于同一承托面上,所述承托面用于承托轿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轿厢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外层为用于受力的金属框架,内层为用于配重的惰性材料;
两根侧梁,并排布置且与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连接;
所述第一复合梁、第二复合粱以及两根侧梁的顶面位于同一承托面上,所述承托面用于承托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轿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均为封闭的管材,所述惰性材料灌装在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轿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的截面为C字形且两根所述侧梁的开口相对布置,所述第一复合梁和第二复合粱位于两根所述侧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轿厢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包括与所述轿厢运动方向平行的第一竖板和与所述轿厢运动方向垂直的第一横板、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第一竖板以及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叶元,邵华良,李怀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特尔电梯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