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9377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包括搭载平台,所述搭载平台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管,所述搭载平台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固定钩,所述搭载平台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翻转卸载机构,所述翻转卸载机构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翻转卸载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移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通过设置的翻转卸载机构,翻转卸载机构功能主要为依靠滑动进行冲锋舟的移动和升降、依靠液压缸、连接杆、伸缩缸等零件将冲锋舟翻转至不同的角度,通过设置的移动系统,能够快速提高在渡河训练场中冲锋舟坡道搬运的效率,减少人力徒手搬运过程中对冲锋舟舟体的碰撞以及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冲锋舟搬运领域,具体为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是其载体,冲锋舟在此装置使用过程中完全离地,保持离地状态被动移动,归根结底,坡道搬运装置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渡河训练场的坡道上对冲锋舟的上岸、泛水以及搬运使用,因此最主要的用户还是冲锋舟,所以此装置的设计需求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冲锋舟。目前渡河训练场进行训练时,对冲锋舟进行坡道搬运的训练中,完全依靠人力徒手进行泛水、移动、以及冲锋舟的上岸和翻转,在这个过程中,就冲锋舟本身而言,容易对舟体产生碰撞、磨损,降低冲锋舟的使用寿命,就操作者而言,极易造成手指压伤,破皮等皮外伤以及腰肌劳损、肌肉拉伤等慢性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具备快速提高在渡河训练场中冲锋舟坡道搬运的效率,减少人力徒手搬运过程中对冲锋舟舟体的碰撞以及磨损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包括搭载平台,所述搭载平台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管,所述搭载平台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固定钩,所述搭载平台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翻转卸载机构,所述翻转卸载机构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所述翻转卸载机构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移动系统。进一步设计,所述翻转卸载机构的内部包括有连接杆、液压油管、单双耳铰接结构、底座与压力杆,所述连接杆位于底座的上端,所述液压油管位于底座的上端,所述压力杆设置于连接杆的一侧。>进一步设计,所述移动系统的内部包括有金属框架、连接块、锁死装置与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位于锁死装置的下端,所述锁死装置位于金属框架的下端,所述连接块位于金属框架的上端,万向轮数量为六个,采用五寸的尺寸宽度为3cm,分别安装在装置底盘的四个脚部位置支撑以及装置纵向位置的两侧中央,移动系统与装置连接采用焊接。进一步设计,所述液压油管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固定块,液压油管的一侧外表面与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杆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液压油管与底座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连接块与金属框架之间设置有螺丝,连接块的下端外表面与金属框架的上端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万向轮的一侧外表面通过锁死装置与金属框架的下端外表面活动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活动固定钩与搭载平台之间设置有强力胶,活动固定钩的一侧外表面与搭载平台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强力胶固定连接。进一步设计,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单双耳铰接结构与液压缸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一侧外表面通过单双耳铰接结构与搭载平台的一侧外表面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翻转卸载机构,翻转卸载机构功能主要为依靠滑动进行冲锋舟的移动和升降、依靠液压缸、连接杆、伸缩缸等零件将冲锋舟翻转至不同的角度,通过设置的搬运装置,能够快速提高在渡河训练场中冲锋舟坡道搬运的效率,减少人力徒手搬运过程中对冲锋舟舟体的碰撞以及磨损,在坡道上搬运冲锋舟,减少训练事故,延长冲锋舟使用寿命,提高训练效率,根据具体训练科目以及训练时装备的操作,此装置也可进行其他训练科目的使用,例如,冲锋舟出入库,远程移动冲锋舟,可以达到节省人力,提高训练安全性和效率的目的;其次,冲锋舟与GZQ411轻型门桥的首舟与尾舟与冲锋舟结构相似,所以此坡道搬运冲锋舟装置可以用于GZQ411轻型门桥首舟与尾舟的搬运、泛水等操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翻转卸载机构的结构图。图3为图1中移动系统的结构图。图4为图1中搭载平台的结构图。图中:1、搭载平台;2、翻转卸载机构;3、移动系统;4、活动固定钩;5、钢管;6、液压缸;21、连接杆;22、液压油管;23、单双耳铰接结构;24、底座;25、压力杆;31、金属框架;32、连接块;33、锁死装置;34、万向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包括搭载平台1,搭载平台1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管5,搭载平台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固定钩4,搭载平台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翻转卸载机构2,翻转卸载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6,翻转卸载机构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移动系统3。所述翻转卸载机构2的内部包括有连接杆21、液压油管22、单双耳铰接结构23、底座24与压力杆25,连接杆21位于底座24的上端,液压油管22位于底座24的上端,压力杆25设置于连接杆21的一侧,翻转卸载机构功能主要为依靠滑动进行冲锋舟的移动和升降、依靠连接杆21、压力杆25、液压油管22等零件将冲锋舟翻转至不同的角度。在泛水时使尾部与水面接触后,调整翻转移动机构,依靠尾部的水的浮力与此机构的工程结构设计,调整好角度,直接将冲锋舟送入水中,与GZQ240型重型舟桥泛水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述移动系统3的内部包括有金属框架31、连接块32、锁死装置33与万向轮34,万向轮34位于锁死装置33的下端,锁死装置33位于金属框架31的下端,连接块32位于金属框架31的上端,考虑到装置装载后的稳定性,万向轮34数量为六个,采用五寸的尺寸宽度为3cm,分别安装在装置底盘的四个脚部位置支撑以及装置纵向位置的两侧中央,移动系统3与装置连接采用焊接。工作原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按照相应的安装步骤正确安装以后,根据此装置的结构设计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现将其训练时的各项具体操作方法进行介绍如下:当冲锋舟放置在岸上时,需要将冲锋舟装载到坡道搬运装置的搭载平台1之上:第一步:需要4至5名作业手将冲锋舟舟艏抬起一定高度,剩余一名作业手调整好搬运装置搭载平台1的角度;第二步:将其插入冲锋舟底部与坡道之间的空隙一定深度;第三步:抬起舟艏的作业手合力将冲锋舟拉至平台合适位置进行固定。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包括搭载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平台(1)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管(5),所述搭载平台(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固定钩(4),所述搭载平台(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翻转卸载机构(2),所述翻转卸载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6),所述翻转卸载机构(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移动系统(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包括搭载平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平台(1)的一侧内表面固定连接有钢管(5),所述搭载平台(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活动固定钩(4),所述搭载平台(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翻转卸载机构(2),所述翻转卸载机构(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液压缸(6),所述翻转卸载机构(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移动系统(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卸载机构(2)的内部包括有连接杆(21)、液压油管(22)、单双耳铰接结构(23)、底座(24)与压力杆(25),所述连接杆(21)位于底座(24)的上端,所述液压油管(22)位于底座(24)的上端,所述压力杆(25)设置于连接杆(2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锋舟坡道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系统(3)的内部包括有金属框架(31)、连接块(32)、锁死装置(33)与万向轮(34),所述万向轮(34)位于锁死装置(33)的下端,所述锁死装置(33)位于金属框架(31)的下端,所述连接块(32)位于金属框架(31)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源韩伟卓艳冲王礼军余晓帆张嵩琪刘义赵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