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9013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包括显示屏区域,在显示屏区域下方的空调控制面板区域;和在显示屏区域右侧的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通过显示屏区域、空调控制面板区域以及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三者一体成型而成,在外观上更具有整体感和美感,并且减少了汽车中控面板零部件的数目以及组装的工序。

Integrated vehicle central control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
本技术属于车辆零部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人们对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与以往相比,汽车内饰变得更加智能化且更具有科技感。大尺寸的屏幕显示、智能表面以及多样化的氛围灯会是汽车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在传统设计中,中控显示屏、空调控制面板、副驾驶装饰面板一般都是分开设计和组装的零部件,结构多而复杂,安装不方便,而且零部件之间会有接缝,影响整体美观。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一些针对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专利或专利申请。例如技术专利CN207607445U公开了一种车载用装饰面板,但是该面板只包含了显示屏区域和空调控制面板,而且面板结构的正面有多个预安装框或者多个开口,不是连续的表面。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6378880A公开了一种车载中控一体化塑胶曲面面板模内装饰成型的制造方法,其通过对膜片丝网印刷、高压成型、裁切等工序形成所需外观曲面,然后将成型后的膜片放入注塑模具,形成表面印有图案的塑胶面板。但是其中准备的车载中控一体化塑胶曲面面板没有覆盖到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目前还没有将显示屏区域、空调控制面板以及副驾驶装饰面板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显示屏区域、空调控制面板以及副驾驶装饰面板集成在一起,使得在外观上更具有整体感和美感,并且减少了汽车中控面板零部件的数目以及组装的工序。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包括:显示屏区域,在显示屏区域下方的空调控制面板区域;和在显示屏区域右侧的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优选地,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从显示屏区域向外呈平滑曲面外观。所述曲面为2.5维空间或3维空间上的曲面。优选地,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长度在100-1500mm,优选600-1500mm范围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长度为600-1500mm,从显示屏区域向外呈平滑曲面外观。优选地,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从上自下包括三层:具有装饰图案或不具有装饰图案的硬化透明薄膜层、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层和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层。优选地,所述硬化透明薄膜层的厚度为0.15-0.5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化透明薄膜层为复合薄膜层,其依次包括硬化的涂层、薄膜层、图案层和底涂。优选地,所述硬化的涂层的厚度优选为8-20μm。所述硬化的涂层提供显示屏面板抗刮伤、耐磨、防眩光、防反射等功能。所述薄膜优选为透明热塑性树脂薄膜,例如聚碳酸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由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复合膜等,更优选地,例如科思创的聚碳酸酯薄膜产品:HF312、HF338和SR906。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优选为0.15-0.50mm。在本申请中,薄膜表示薄膜层或复合薄膜层中的薄膜。在本申请中,薄膜层表示硬化透明薄膜层或复合薄膜层中的薄膜层。所述图案可以通过例如用油墨来进行丝网印刷等方式施加。所述底涂用于增强油墨与透明树脂层的粘结力。优选地,所述底涂成分为改性聚碳酸酯(P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类热熔胶。所述透明树脂层优选采用透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形成,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更优选地,例如科思创的聚碳酸酯产品:Ai2417或Ai2217。优选地,所述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层的厚度为1.3-2.7mm。薄壁型中控显示屏面板能够确保触控的灵敏度。所述透明树脂层提供显示区域和灯光区域的透光。所述非透明树脂结构层优选采用不透明热塑性聚合物材料或它们的共混物形成,例如PC/ABS共混材料、PC/PBT共混材料、PC/PET共混材料。更优选地,使用科思创的聚碳酸酯共混物产品:T95MF。特别优选地,所述非透明树脂结构层采用矿物填料增强的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材料,其中聚碳酸酯的含量为超过70%重量,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含量为5-12%重量,矿物填料的含量为5-15%重量,以所述矿物填料增强的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材料的总重量计。优选的,矿物填料是无机矿物填料,选自滑石粉、高岭土、硅灰石等。专利技术人发现当采用矿物填料增强的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共混材料时,所得非透明树脂结构层具有应用所需的抗冲击性能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尤其在所述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聚碳酸酯的含量为超过70%重量,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含量为5-12%重量,矿物填料的含量为5-15%重量(以所述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材料的总重量计)时,所得非透明树脂结构层具有平衡的抗冲击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完全满足应用的需求。优选地,所述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层的厚度为2-4mm。优选地,所述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层包含螺钉柱结构、安装筋位结构和/或卡槽结构等。本技术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通过显示屏区域、空调控制面板区域以及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三者一体成型而成,在外观上更具有整体感和美感,并且减少了汽车中控面板零部件的数目以及组装的工序。本技术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综合性能更高,提供了更好的客户体验。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使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用于解释,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示意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正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左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右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仰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俯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正面鸟瞰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体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以及更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参考图1,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包括透明显示屏区域1、在显示屏区域下方的空调控制面板区域2和在显示屏区域右侧的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3。该所述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显示屏区域,/n在显示屏区域下方的空调控制面板区域;和/n在显示屏区域右侧的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n其中,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从上自下包括三层:具有装饰图案或不具有装饰图案的硬化透明薄膜层、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层和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显示屏区域,
在显示屏区域下方的空调控制面板区域;和
在显示屏区域右侧的副驾驶装饰面板区域,
其中,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从上自下包括三层:具有装饰图案或不具有装饰图案的硬化透明薄膜层、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层和不透明的热塑性树脂结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从显示屏区域向外呈平滑曲面外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为2.5维空间或3维空间上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汽车中控显示屏面板的长度在600-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照元陈涛冯猛顾晨辉方莹松
申请(专利权)人: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