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925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包括内衬轮毂和外包机构,所述内衬轮毂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且内衬轮毂的外部设置有外包机构,所述外包机构包括聚氨酯套、内嵌槽、自适应层和中空穿孔,且聚氨酯套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穿孔,所述聚氨酯套的中部设置有内嵌槽,且聚氨酯套的外部设置有自适应层。该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与现有的普通聚氨酯滚轮相比,增加结构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能,改良后的聚氨酯滚轮内外部结构之间更为紧凑,依靠内嵌槽和定位凸块之间的配合可以保持聚氨酯套与轮毂主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聚氨酯套出现偏移,而自适应层可以使该车轮适用于不同大小形状的轨道结构,有效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
本技术涉及聚氨酯滚轮
,具体为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
技术介绍
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家具中的油漆和涂料,家用电器中的冰箱和冷柜,建筑业中的屋顶防水保温层和内外墙涂料等,还可以做成各种聚氨酯材料如聚氨酯鞋底、聚氨酯纤维、聚氨酯密封胶等,总体来说聚氨酯制品性能可调范围宽、适应性强、耐生物老化、价格适中。现有的聚氨酯滚轮内外部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明显不足,并且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外部聚氨酯结构容易产生脱落,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聚氨酯滚轮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聚氨酯滚轮内外部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能明显不足,并且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外部聚氨酯结构容易产生脱落,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包括内衬轮毂和外包机构,所述内衬轮毂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且内衬轮毂的外部设置有外包机构,所述外包机构包括聚氨酯套、内嵌槽、自适应层和中空穿孔,且聚氨酯套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穿孔,所述聚氨酯套的中部设置有内嵌槽,且聚氨酯套的外部设置有自适应层。优选的,所述内衬轮毂包括轮毂主体、减重孔和定位凸块,所述轮毂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减重孔,且轮毂主体的外部边缘设置有定位凸块。优选的,所述轮毂主体的中轴线与减重孔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且轮毂主体与定位凸块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通孔、定位槽和内衬轴套,所述连接通孔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定位槽和内衬轴套,且定位槽位于内衬轴套的上方。优选的,所述连接通孔的中轴线与内衬轴套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且内衬轴套的外部表面与连接通孔的内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套与自适应层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聚氨酯套、内嵌槽和自适应层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轮毂主体、减重孔和定位凸块的设置,构成了该装置内部的内衬轮毂,依靠轮毂主体实现该车轮的整体承压能力,而减重孔可以减少整个车轮的重量,减少生产用材,并且定位凸块与轮毂主体之间的一体式结构生产起来较为简单方便;2.本技术通过连接通孔、定位槽和内衬轴套的设置,构成了该装置的连接机构,利用连接通孔可以实现整个车轮与动力装置或转轴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依靠定位槽保持车轮与转轴之间的同步旋转,而内衬轴套可以减少转轴与连接通孔之间的磨损;3.本技术通过聚氨酯套、内嵌槽、自适应层和中空穿孔的设置,构成了该装置的外包机构,依靠内嵌槽和定位凸块之间的配合可以保持聚氨酯套与轮毂主体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聚氨酯套出现偏移,而自适应层可以使该车轮适用于不同大小形状的轨道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全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衬轮毂;101、轮毂主体;102、减重孔;103、定位凸块;2、连接机构;201、连接通孔;202、定位槽;203、内衬轴套;3、外包机构;301、聚氨酯套;302、内嵌槽;303、自适应层;304、中空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包括内衬轮毂1和外包机构3,内衬轮毂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且内衬轮毂1的外部设置有外包机构3,内衬轮毂1包括轮毂主体101、减重孔102和定位凸块103,轮毂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减重孔102,且轮毂主体101的外部边缘设置有定位凸块103,轮毂主体101的中轴线与减重孔102的中轴线之间相互平行,且轮毂主体101与定位凸块103之间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轮毂主体101、减重孔102和定位凸块103的设置,构成了该装置内部的内衬轮毂1,依靠轮毂主体101实现该车轮的整体承压能力,而减重孔102可以减少整个车轮的重量,减少生产用材,并且定位凸块103与轮毂主体101之间的一体式结构生产起来较为简单方便;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通孔201、定位槽202和内衬轴套203,连接通孔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定位槽202和内衬轴套203,且定位槽202位于内衬轴套203的上方,连接通孔201的中轴线与内衬轴套203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且内衬轴套203的外部表面与连接通孔201的内部表面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连接通孔201、定位槽202和内衬轴套203的设置,构成了该装置的连接机构2,利用连接通孔201可以实现整个车轮与动力装置或转轴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依靠定位槽202保持车轮与转轴之间的同步旋转,而内衬轴套203可以减少转轴与连接通孔201之间的磨损;外包机构3包括聚氨酯套301、内嵌槽302、自适应层303和中空穿孔304,且聚氨酯套30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穿孔304,聚氨酯套301的中部设置有内嵌槽302,且聚氨酯套301的外部设置有自适应层303,聚氨酯套301与自适应层303之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聚氨酯套301、内嵌槽302和自适应层303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通过聚氨酯套301、内嵌槽302、自适应层303和中空穿孔304的设置,构成了该装置的外包机构3,依靠内嵌槽302和定位凸块103之间的配合可以保持聚氨酯套301与轮毂主体101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聚氨酯套301出现偏移,而自适应层303可以使该车轮适用于不同大小形状的轨道结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时,首先依靠轮毂主体101实现该车轮的整体承压能力,而减重孔102可以减少整个车轮的重量,减少生产用材,并且定位凸块103与轮毂主体101之间的一体式结构生产起来较为简单方便,其次利用连接通孔201可以实现整个车轮与动力装置或转轴之间的固定连接,并且依靠定位槽202保持车轮与转轴之间的同步旋转,而内衬轴套203可以减少转轴与连接通孔201之间的磨损,改良后的聚氨酯滚轮内外部结构之间更为紧凑,最后依靠内嵌槽302和定位凸块103之间的配合可以保持聚氨酯套301与轮毂主体101之间的固定连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聚氨酯套301出现偏移,而自适应层303可以使该车轮适用于不同大小形状的轨道结构,这就是该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的工作原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包括内衬轮毂(1)和外包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轮毂(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且内衬轮毂(1)的外部设置有外包机构(3),所述外包机构(3)包括聚氨酯套(301)、内嵌槽(302)、自适应层(303)和中空穿孔(304),且聚氨酯套(30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穿孔(304),所述聚氨酯套(301)的中部设置有内嵌槽(302),且聚氨酯套(301)的外部设置有自适应层(303)。/n

【技术特征摘要】
1.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包括内衬轮毂(1)和外包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轮毂(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机构(2),且内衬轮毂(1)的外部设置有外包机构(3),所述外包机构(3)包括聚氨酯套(301)、内嵌槽(302)、自适应层(303)和中空穿孔(304),且聚氨酯套(301)的内部设置有中空穿孔(304),所述聚氨酯套(301)的中部设置有内嵌槽(302),且聚氨酯套(301)的外部设置有自适应层(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轮毂(1)包括轮毂主体(101)、减重孔(102)和定位凸块(103),所述轮毂主体(101)的内部设置有减重孔(102),且轮毂主体(101)的外部边缘设置有定位凸块(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自适应聚氨酯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101)的中轴线与减重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顺皓聚氨酯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