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家居的室内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59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能够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保持用户的体感处于适宜的温度。该方法包括:扫描室内环境生成温度热成像,同时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根据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基于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表面温度、床体表面温度及剩余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通过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与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该装置应用有上述方案所提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智能家居的室内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人处于睡眠状态和非睡眠状态时体感的适宜温度不同,用户开着空调准备入睡(非睡眠状态)时,设定了一个适宜的温度,随着用户睡眠状态的改变人体适宜温度也会随之改变,若空调仍以之前设定的温度持续运行,不能够随着用户的睡眠状态精确调节室内温度,深入睡眠时可能会出现过冷而被冻醒或过热而被热醒的现象。现有技术都是通过预设睡眠曲线的方式对空调进行控制,例如开启睡眠功能后,间隔一定时间定量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例如,1小时后调高设定温度1℃,2个小时后再调高温度1℃,由于这种固定温度调节的控制方式不能使用户始终处于体表适宜环境,因此用户体检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用户的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保持用户的体感处于适宜的温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包括:扫描室内环境生成温度热成像,同时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根据所述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基于所述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表面温度、床体表面温度及剩余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通过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与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具体地,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的方法包括:通过手环采集人体的当前心率参数,在当前心率参数等于预设心率参数时,发出振动提示并接收用户的振动反馈,其中,发出振动提示n次,间隔振动提示的时间为t,所述振动反馈的形式包括手臂动一次、手臂动多次和手臂不动;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为手臂动多次,判断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为手臂动一次,判断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为手臂不动,判断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优选地,在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判断是否发出下次振动提示的方法包括:比较当前心率参数与上一时刻心率参数;在当前心率参数相比较于上一时刻心率参数未发生变化时,判断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睡眠状态一致,暂不发出下次振动提示;在当前心率参数相比较于上一时刻心率参数发生变换时,判断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睡眠状态不一致,发出下次振动提示。较佳地,根据所述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的方法包括:计算温度热成像所有区域的平均温度Tb,筛选温度热成像中所有高于平均温度Tb且超过温度阈值Th的区域,其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即为人体所处位置;将温度热成像划分为多个分区,统计一段时间内各个分区内人体出现的频率,将人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区设定为床体所处位置。较佳地,基于所述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所处位置、床体所处位置及剩余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的方法包括:当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浅睡眠状态和深睡眠状态时,分别基于人体表面温度Tc1、床体表面温度Ta和环境辐射温度Tr,计算用户对应状态下的初始人体散热量H0;根据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每间隔一段时间计算一次实时人体散热量H;将所述实时人体散热量H与对应状态下的所述初始人体散热量H0比较,若所述人体散热量H大于所述初始人体散热量H0,则表明当前室内温度偏低,若所述人体散热量H小于所述初始人体散热量H0,则表明当前室内温度偏高。进一步地,通过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与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的方法包括:在当前室内温度偏低且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时,通过振动提示用户手动调节空调温度;在当前室内温度偏低且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时,每间隔T1时段上调空调温度0.5℃;在当前室内温度偏低且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时,计算当前室内温度与当前室外温度的温度差ΔT℃,每间隔T2时段上调空调温度在当前室内温度偏高且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时,通过振动提示用户手动调节空调温度;在当前室内温度偏高且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时,每间隔T1时段下调空调温度0.5℃;在当前室内温度偏高且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时,计算当前室内温度与当前室外温度的温度差ΔT℃,每间隔T2时段下调空调温度且T1>T2。示例性地,所述人体表面温度Tc1为温度热成像中人体所在区域的平均温度,所述床体表面温度Ta为温度热成像中床体所在区域的平均温度,所述环境辐射温度Tr为温度热成像中除了人体所在区域和床体所在区域的剩余区域的平均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中,通过扫描室内环境获取室内的温度热成像,以及通过采集人体心率参数识别用户的睡眠状态,然后识别温度热成像定位出人体所处位置,并基于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进而根据人体表面温度、床体表面温度及剩余区域的温度统计出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并结合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使得用户时刻处于适宜的体感温度,提高用户的空调使用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空调控制装置,应用有上述技术方案提到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扫描室内环境生成温度热成像,同时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定位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计算单元,基于所述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表面温度、床体表面温度及其他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温度调节单元,用于通过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与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空调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智能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智能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智能空调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扫描室内环境生成温度热成像,同时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n根据所述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n基于所述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表面温度、床体表面温度及剩余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n通过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与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扫描室内环境生成温度热成像,同时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
根据所述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
基于所述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表面温度、床体表面温度及剩余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
通过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与用户睡眠状态动态调节空调的输出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人体心率参数判断用户睡眠状态的方法包括:
通过手环采集人体的当前心率参数,在当前心率参数等于预设心率参数时,发出振动提示并接收用户的振动反馈,其中,发出振动提示n次,间隔振动提示的时间为t,所述振动反馈的形式包括手臂动一次、手臂动多次和手臂不动;
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为手臂动多次,判断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
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为手臂动一次,判断用户处于浅睡眠状态;
当预设时间内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为手臂不动,判断用户处于深睡眠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振动反馈,判断是否发出下次振动提示的方法包括:
比较当前心率参数与上一时刻心率参数;
在当前心率参数相比较于上一时刻心率参数未发生变化时,判断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睡眠状态一致,暂不发出下次振动提示;
在当前心率参数相比较于上一时刻心率参数发生变换时,判断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与上一时刻的睡眠状态不一致,发出下次振动提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温度热成像判断人体所处位置,以及根据一段时间内人体所处位置的频率判断床体所处位置的方法包括:
计算温度热成像所有区域的平均温度Tb,筛选温度热成像中所有高于平均温度Tb且超过温度阈值Th的区域,其中面积最大的区域即为人体所处位置;
将温度热成像划分为多个分区,统计一段时间内各个分区内人体出现的频率,将人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分区设定为床体所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室内温度热成像中人体所处位置、床体所处位置及剩余区域的温度获得人体散热量变化情况的方法包括:
当用户处于非睡眠状态、浅睡眠状态和深睡眠状态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泉李福官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亿享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