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定火专利>正文

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580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包括壳体,保温材料层,电炉盘,位于电炉盘中两端接有电源线的电热丝,串接在电源线上的调温器,其特征是: 壳体由位于上部的外壳(1)、内壳(2)和位于下部并与外壳(1)联接的底壳(5)构成,内壳(2)上端有向外翻出的边沿并与外壳(1)联接,外壳(1)和内壳(2)的下端均有向内翻出的边沿或均布的一组联接块(12),外壳(1)内置有平底盘(6)并与外壳(1)和内壳(2)的向内翻出的边沿或一组联接块(12)通过螺栓(15)联接,电炉盘(3)设置于内壳(2)内上端,外壳(1)与内壳(2)之间、电炉盘(3)与平底盘(6)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4)和(16); 调温器(18)设置于底壳(5)内,底壳(5)上还设置有与电热丝的电源线联接的电源插座(13); 还包括一个可以活动套接在与外壳(1)与内壳(2)上端的双层保温套(7)。(*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电能加热的家用炉或灶,特别涉及一种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系中国专利93238324.6的改进。现有家用电炉,一般由外壳、电炉盘、电热丝和调温器等组成,电炉盘紧靠金属外壳,热量损耗多,热效率低,烹调容器中溢出的液体易引起外壳带电,使用较不安全,调温器一般采用电热丝上串接不同阻值电阻的电阻调温器,电能损失大,可调节的温度有限。中国专利93238324.6公开了一种升调温调保温节电炉,由外壳、电炉盘、电热丝和调温器等组成,其特征是外壳包括置有保温材料层的有底双层柱体和其下部的箱体,电炉盘底部设置有由顶柱、套管和螺杆等构成的电炉盘升降装置,通过调节升降装置来调节电炉盘的高低,以适用于不同底部形状的烹调容器;由于采用升降装置来调节电炉盘的高低,而升降装置结构较复杂,其生产、安装较不方便,电炉长期使用后调节较不灵活。本技术之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电效果更好,通过改变外壳上端高低来调节电炉盘高低以适用不同底部形状的烹调容器的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本技术的内容是一种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包括壳体,保温材料层,电炉盘,位于电炉盘中两端接有电源线的电热丝,串接在电源线上的调温器,其特征是壳体由位于上部的外壳(1)、内壳(2)和位于下部并与外壳(1)联接的底壳(5)构成,内壳(2)上端有向外翻出的边沿并与外壳(1)联接,外壳(1)和内壳(2)的下端均有向内翻出的边沿或均布的一组联接块(12),外壳(1)内置有平底盘(6)并与外壳(1)和内壳(2)的向内翻出的边沿或一组联接块(12)通过螺栓(15)联接,电炉盘(3)设置于内壳(2)内上端,外壳(1)与内壳(2)之间、电炉盘(3)与平底盘(6)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4)和(16)。外壳(1)、内壳(2)、底壳(5)的横切面形状可以是相对应的圆形、方形、其它多边形成相似形状。调温器(18)设置于底壳(5)内,底壳(5)上还设置有与电热丝的电源线联接的电源插座(13)。使用时,通过电源插座(13)与电源联通。还包括一个可以活动套接在外壳(1)与内壳(2)上端的双层保温套(7),当壳体上端不能稳定支撑烹调容器时,即可使用双层保温套(7),并可防止烹调容器内液体溢到电炉盘(3)上。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还可以包括一个内径小于双层保温套(7)的保温套(17)。使用时,保温套(17)套在双层保温套(7)中,用于放置外径较小的烹调容器,并有效防止容器内液体溢到电炉盘(3)上。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底壳(5)底部可以联接有底盖(14)并在底盖(14)上对称安装有3个支脚(10)。使本技术整体性和外观效果更好。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电炉盘(3)与平底盘(6)之间可以有螺栓或销杆联接。即在电炉盘(3)与平底盘(6)的中心通过螺栓或销杆联接,使电炉盘(3)限位,避免在运输或移动过程中电炉盘(3)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电炉盘(3)外可以包有保护支架。可以由包在电炉盘(3)周边的圆环和附在电炉盘(3)底部交叉的2个金属块构成等等,用以防止电炉盘(3)破裂后解体。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调温器(18)由开关K,可控硅CT,电容C,电阻R1、R2,电位器W,二极管D1和单控触发二极管D2组成;开关K的1端接电源相线和可控硅CT阳极、2端接可控硅CT阴极,可控硅CT阳极与电热丝一端相联通,可控硅CT阳极通过电阻R1和顺向联接的二极管D1接电位器W的一端,可控硅CT控制极通过顺向联接的单控触发二极管D2和电阻R2接电位器W的另一端,电容C的两端分别接可控硅CT的阳极和控制极。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的一组联接块(12)可以是均匀分布的3~10个联接块(12)。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所述外壳(1)或/和双层保温套(7)的外周面上可以对称联接一对炉耳(19),以便双层保温套(7)的取放、电炉体的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特点(1)外壳1与内壳2之间、电炉盘3与平底盘6之间均设置保温材料层,可以大大改善电炉的保温性能,升温迅速,热量不易散失,断电后仍可保温较长时间;(2)节电明显,与现有普通家用电炉相比,可节电60~70%;(3)在壳体上端活动套接双层保温套7,可以稳定放置在壳体上端不能稳定放置的烹调容器,并具有保温、防溢(从烹调容器中溢出的液体沿双层保温套7上面流到电炉外,而不会溢到电炉盘3上)的效果,使用外径较小的烹调容器时,还可以再使用保温套17,使本技术既具有保温、无极调温的功能,又可使用不同底部形状的烹调容器,可以溶蒸、煮、炖、爆、炒及取暖多功能于一炉,应用自如;(4)结构简单,生产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安全,美观耐用,最大设计容量2500W。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双层保温套7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内壳2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1中外壳1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保温套17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电原理图。图中1-外壳,2-内壳,3-电炉盘,4-保温材料层,5-底壳,6-平底盘,7-双层保温套,8-指示灯,9-电位器旋钮,10-支脚,11-电热丝,12-联接块,13-电源插座,14-底盖,15-螺栓,16-保温材料层,17-保温套,18-调温器,19-炉耳。下面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各附图。一种调温保温多功能节电炉,包括壳体,保温材料层,凹形电炉盘3,位于电炉盘3中两端接有电源线的电热丝11(2000W),串接在电源线上的调温器18,双层保温套7等。壳体由位于上部的外壳1、内壳和位于下部并与外壳1通过螺钉联接的底壳5构成,内壳2上端有向外翻出的边沿并与外壳1联接(也可以是外壳1有向内翻的边沿并与内壳2联接),外壳1和内壳2的下端均有向内翻的均布的6个联接块12,外壳1内置有平底盘6并与外壳1和内壳2的联接块12通过螺栓15固定联接;电炉盘3设置于内壳2内上端,外壳1与内壳2之间、电炉盘3与平底盘6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4和16;底壳5上设置有与电热丝的电源线联接的电源插座13;底壳5底部可以联接有底盖14并在底盖14上对称安装有3个支脚10;电炉盘3与平底盘6之间有销杆联接(销杆穿过电炉盘3、一端销接在平底盘6上);双层保温套7活动套接在外壳1与内壳2上端,双层保温套7的外周面上可以对称联接一对炉耳19;调温器18设置于底壳5内,调温器18电路由开关K、可控硅CT(3CT20),电容C(10.47μF),电阻R1(2.5KΩ)、R2(1.5KΩ),电位器W(1W470KΩ),二极管D1(1N53P2)和单控触发二极管D2(D83)组成,开关K的1端接电源相线和可控硅CT阳极、2端接可控硅CT阴极,可控硅CT阳极与电热丝一端相联通,可控硅CT阳极通过电阻R1和顺向联接的二极管D1接电位器W的一端,可控硅CT控制极通过顺向联接的单控触发二极管D2和电阻R2接电位器W的另一端,电容C的两端分别接可控硅CT的阳极和控制极,电路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开关K和电位器W旋钮9联接在底壳5壁上位于底壳5外。使用时,根据烹调容器的底部形状和外径,确定是否使用双层保温套7和保温套17;通过电源插座13接通220V交流电源,交流电全波得到利用,电热丝11随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定火
申请(专利权)人:汪定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