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43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属于焊接工装技术领域。所述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包括:车架、行走轮、驱动电机、打磨传动轮及研磨带;所述行走轮及打磨传动轮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研磨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驱动轮及打磨传动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焊缝余高打磨装置提高焊缝余高打磨效率,改善焊缝余高打磨工作环境,降低焊缝余高打磨劳动强度,节约人力。

A grinding device for weld reinfor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焊接工装
,特别涉及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许多钢结构服役过程中承受动载荷作用,对疲劳性能要求高,为了降低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疲劳性能,焊缝需要磨平。除此之外,部分要求外观形貌的结构,焊缝也需要磨平。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焊缝余高打磨方式为人工砂轮打磨,通过砂轮片的高速旋转将焊缝余高打磨干净,焊缝打磨工作量大,打磨工长期蹲姿作业,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且容易造成肺部和腰部职业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砂轮打磨焊缝余高,焊缝余高打磨效率低,焊缝余高打磨工作环境差,焊缝余高打磨劳动强度高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包括:车架、行走轮、驱动电机、打磨传动轮及研磨带;所述行走轮及打磨传动轮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研磨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驱动轮及打磨传动轮上。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连接杆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延长线相交;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延长线相交。进一步地,所述焊缝余高打磨装置还包括: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研磨带的中部穿过所述支撑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轮的高度大于所述驱动轮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轮、驱动轮及所述打磨传动轮成三角形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焊缝余高打磨装置还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杆及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推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成钝角,所述第一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推杆成钝角。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设置在所述车架远离所述第一推杆的底部;所述打磨传动轮设置在所述车架靠近所述第一推杆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车架靠近所述第一推杆的侧部设置有脚踏板。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由于行走轮及打磨传动轮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车架的底部,所以,通过行走轮动作带动车架上的打磨传动轮到达工作位,由于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车架内,驱动电机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研磨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驱动轮及打磨传动轮上,所以,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动作,驱动轮带动研磨带在打磨传动轮转动,研磨带对工作位的焊缝余高进行打磨,提高焊缝余高打磨效率,改善焊缝余高打磨工作环境,降低焊缝余高打磨劳动强度,节约人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焊缝余高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包括:车架1、行走轮2、驱动电机3、打磨传动轮4及研磨带5。行走轮2及打磨传动轮4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车架1的底部。驱动电机3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车架1内,驱动电机3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6。研磨带5的两端分别套接在驱动轮6及打磨传动轮4上。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行走轮2及打磨传动轮4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车架1的底部,所以,通过行走轮2动作带动车架1上的打磨传动轮4到达工作位,由于驱驱动电机3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车架1内,驱动电机4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6,研磨带5的两端分别套接在驱动轮6及打磨传动轮4上,所以,驱动电机3带动驱动轮6动作,驱动轮6带动研磨带5在打磨传动轮4转动,研磨带5对工作位的焊缝余高进行打磨,提高焊缝余高打磨效率,改善焊缝余高打磨工作环境,降低焊缝余高打磨劳动强度,节约人力。具体地,车架1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第三连接杆1-3及第四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1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1-1的第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第二连接杆1-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1-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1-1的第二端可通过焊接与所述第四连接杆1-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1-3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杆1-3的第一端可通过焊接与第二连接杆1-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杆1-3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杆1-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杆1-3的第二端可通过焊接与第四连接杆1-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1靠近第四连接杆1-4的延长线与第三连接杆1-3靠近第四连接杆1-4的延长线相交。第二连接杆1-2靠近第三连接杆1-3的延长线与第四连接杆1-4靠近第三连接杆1-3的延长线相交。具体地,焊缝余高打磨装置还包括:支撑轮7。支撑轮7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轮7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内。研磨带5的中部穿过支撑轮7。支撑轮7的高度大于驱动轮6的高度。支撑轮7、驱动轮6及打磨传动轮4成三角形分布,使研磨带5成三角形,保证对焊缝余高研磨的稳定性。具体地,焊缝余高打磨装置还包括:推动机构8。推动机构8包括:第一推杆8-1及第二推杆8-2。第一推杆8-1的第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杆8-1的第一端可通过焊接与车架1固定连接。第一推杆8-1的第二端与第二推杆8-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推杆8-1的第二端可通过焊接与第二推杆8-2固定连接。第一推杆8-1的第一端与车架1成钝角,第一推杆8-1的第二端与第二推杆8-2成钝角,便于推动。行走轮2设置在车架1远离所述第一推杆8-1的底部;打磨传动轮4设置在车架1靠近第一推杆8-1的底部,保证行走轮2与打磨传动轮4互不干涉。车架1靠近第一推杆8-1的侧部固定设置有脚踏板9。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车架1靠近第一推杆8-1的侧部可通过焊接固定设置脚踏板9。脚踏板9为三角形,便于对车架1的操作。为了更清楚介绍本技术实施例,下面从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工作人员握住第二推杆8-2,并进行推动。第一推杆8-1的第一端与第四连接杆1-4与第三连接杆1-3的连接处固定连接,第二推杆8-2将推力由第一推杆8-1传递给车架1,车架1将推力传递给行走轮2,行走轮2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车架1上,车架1动作到达工作位。当到达工作位时,启动固定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行走轮、驱动电机、打磨传动轮及研磨带;/n所述行走轮及打磨传动轮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n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n所述研磨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驱动轮及打磨传动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行走轮、驱动电机、打磨传动轮及研磨带;
所述行走轮及打磨传动轮均可转动式地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底部;
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驱动电机的动作端设置有驱动轮;
所述研磨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所述驱动轮及打磨传动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及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杆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连接杆靠近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延长线相交;
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延长线与所述第四连接杆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延长线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余高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缝余高打磨装置还包括:支撑轮;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侠洲陈延清王凤会牟淑坤赵英建董现春杨建炜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