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上部顶板(1)、回顶柱体(2)、顶升耳板(3)、下部撑板(4)、千斤顶(5)和补长套管(6);回顶柱体(2)和补长套管(6)构成回顶支撑体系并经上部顶板(1)和下部撑板(4)设置在楼板与基础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将顶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基础上,保证顶部结构的安全施工,且占用空间较小,荷载能力强,安全性、稳定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在楼板与基础之间快速组装回顶支撑体系,施工方法简单,拆装便捷,减少回顶作业工作量,不干涉其他施工工序。
Quick return device and method for 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当前建筑行业的环境下,要求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有更高的时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综合体育场馆等大型建筑工程的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结构网架或者支撑胎架等荷载支撑在混凝土梁或者楼板上,由于楼板或梁承载力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中国技术专利ZL201721450935.5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的回顶支撑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上支撑管和下支撑管,上支撑管位于下支撑管上方,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竖直滑动连接,下支撑管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套,转动套与上支撑管螺纹连接,下支撑管内设有与其平行的下滑动槽,上支撑管下端设有与其平行的滑动杆,滑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与下滑动槽滑动连接的下滑动块。该回顶支撑结构的支撑强度较低,不适用于大型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荷载支撑。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811384537.7公开了一种用于后浇带悬臂的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PVC管、混凝土、木条以及转套,PVC管内部浇灌有混凝土,且PVC管上下两端均通过木条固定,PVC管外壁中部套接有转套,转套侧壁中部焊接有接头,接头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管之间进行对接固定的卡接槽,且接头外壁上嵌有电源,卡接槽上下两侧内壁上均安装有夹套。该回顶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于后浇带区域梁板悬臂端的回顶支撑,支撑强度不高,且适用范围较窄,操作流程复杂,占用空间大,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能将顶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基础上,保证顶部结构的安全施工,且占用空间较小,荷载能力强,安全性、稳定性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方法,能在楼板与基础之间快速组装回顶支撑体系,施工方法简单,拆装便捷,减少回顶作业工作量,不干涉其他施工工序。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包括上部顶板、回顶柱体、顶升耳板、下部撑板、千斤顶和补长套管;回顶柱体的顶部与上部顶板固定连接,上部顶板为平面板状结构并通过螺栓贴合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回顶柱体垂直支撑在混凝土楼板的下方;一对顶升耳板对称设置在回顶柱体的外壁上,一对顶升耳板位于回顶柱体的下部两侧,一对千斤顶能顶紧支撑在基础楼板与一对顶升耳板之间;补长套管的上部同轴套接在回顶柱体的底部,补长套管的下端与平面板状结构的下部撑板连接固定,下部撑板通过螺栓贴合固定在基础楼板上,补长套管与回顶柱体连接构成一体的回顶支撑体系并顶紧在混凝土楼板与基础楼板之间。所述的上部顶板与回顶柱体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块第一加劲板,若干块第一加劲板周向环绕设置在回顶柱体的外壁顶部。所述的补长套管包括一对横截面为半圆环形的单元套管,一对单元套管对接构成内径与回顶柱体的外径相当的补长套管,使补长套管套接在回顶柱体外部并能同轴相对移动。所述的补长套管与下部撑板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块第二加劲板,若干块第二加劲板周向环绕设置在补长套管的外壁底部。所述的回顶柱体的高度小于混凝土楼板与基础楼板之间的间距,且补长套管的高度大于回顶柱体下端与基础楼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的回顶柱体的高度比混凝土楼板与基础楼板之间的间距小100-200mm。所述的补长套管的高度为300mm。所述的补长套管位于顶升耳板的下方。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回顶柱体的上端与上部顶板固定连接;步骤2:将上部顶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步骤3:将一对千斤顶对称设置在回顶柱体的两侧,并分别顶紧在一对顶升耳板与基础楼板之间;步骤4:将补长套管的一对单元套管套接在回顶柱体的下部并拼接成一体式的补长套管;步骤5:将下部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基础楼板上;步骤6:将补长套管的下端顶紧在下部撑板上,并将补长套管与回顶柱体连接固定;步骤7:拆除一对千斤顶,补长套管和回顶柱体构成的回顶支撑体系将混凝土楼板的顶部荷载传递给基础楼板。在所述的步骤6中,补长套管与回顶柱体连接固定后,在补长套管与下部撑板之间安装若干块第二加劲板,在回顶柱体与上部顶板之间安装若干块第一加劲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制作简单,组装便捷,体积小,减少对结构空间的占用,能够快速实现对混凝土结构梁和板的回顶,并且将楼板结构上的荷载传递到基础上,安全性和稳定性高。2、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施工场景中,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可以承受混凝土结构上部的钢结构胎架、大型施工机械荷载、重物荷载等工况,最大限度减少对其他工序的影响。3、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根据楼层的高度调整回顶支撑体系的高度,适用性较强,快速完成楼层回顶的组装。4、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相比常规回顶方式,大大提高了回顶的工作效率,可以更加快速和高效的完成回顶工作,从而保护了承受荷载的混凝土结构,加快了地上结构的其他工序的施工进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的施工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中补长套管和千斤顶的安装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中单元套管的分解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上部顶板,2回顶柱体,3顶升耳板,4下部撑板,5千斤顶,6补长套管,61焊缝,7混凝土楼板,8螺栓,9基础楼板,10第一加劲板,11第二加劲板,12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1,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包括上部顶板1、回顶柱体2、顶升耳板3、下部撑板4、千斤顶5和补长套管6;请参见附图2,回顶柱体2的顶部与上部顶板1固定连接,上部顶板1为平面板状结构并通过螺栓8贴合固定在混凝土楼板7上,回顶柱体2垂直支撑在混凝土楼板7的下方;请参见附图3,一对顶升耳板3对称设置在回顶柱体2的外壁上,一对顶升耳板3位于回顶柱体2的下部两侧,一对千斤顶5能顶紧支撑在基础楼板9与一对顶升耳板3之间;请参见附图4和附图5,补长套管6的上部同轴套接在回顶柱体2的底部,补长套管6的下端与平面板状结构的下部撑板4连接固定,下部撑板4通过螺栓8贴合固定在基础楼板9上,补长套管6与回顶柱体2连接构成一体的回顶支撑体系并顶紧在混凝土楼板7与基础楼板9之间。所述的上部顶板1与回顶柱体2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块第一加劲板10,若干块第一加劲板10周向环绕设置在回顶柱体2的外壁顶部,可提高上部顶板1支撑回顶的荷载能力。请参见附图6,所述的补长套管6包括一对横截面为半圆环形的单元套管,一对单元套管对接构成内径与回顶柱体2的外径相当的补长套管6,使补长套管6套接在回顶柱体2外部并能同轴相对移动,可调节补长套管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部顶板(1)、回顶柱体(2)、顶升耳板(3)、下部撑板(4)、千斤顶(5)和补长套管(6);回顶柱体(2)的顶部与上部顶板(1)固定连接,上部顶板(1)为平面板状结构并通过螺栓(8)贴合固定在混凝土楼板(7)上,回顶柱体(2)垂直支撑在混凝土楼板(7)的下方;一对顶升耳板(3)对称设置在回顶柱体(2)的外壁上,一对顶升耳板(3)位于回顶柱体(2)的下部两侧,一对千斤顶(5)能顶紧支撑在基础楼板(9)与一对顶升耳板(3)之间;补长套管(6)的上部同轴套接在回顶柱体(2)的底部,补长套管(6)的下端与平面板状结构的下部撑板(4)连接固定,下部撑板(4)通过螺栓(8)贴合固定在基础楼板(9)上,补长套管(6)与回顶柱体(2)连接构成一体的回顶支撑体系并顶紧在混凝土楼板(7)与基础楼板(9)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部顶板(1)、回顶柱体(2)、顶升耳板(3)、下部撑板(4)、千斤顶(5)和补长套管(6);回顶柱体(2)的顶部与上部顶板(1)固定连接,上部顶板(1)为平面板状结构并通过螺栓(8)贴合固定在混凝土楼板(7)上,回顶柱体(2)垂直支撑在混凝土楼板(7)的下方;一对顶升耳板(3)对称设置在回顶柱体(2)的外壁上,一对顶升耳板(3)位于回顶柱体(2)的下部两侧,一对千斤顶(5)能顶紧支撑在基础楼板(9)与一对顶升耳板(3)之间;补长套管(6)的上部同轴套接在回顶柱体(2)的底部,补长套管(6)的下端与平面板状结构的下部撑板(4)连接固定,下部撑板(4)通过螺栓(8)贴合固定在基础楼板(9)上,补长套管(6)与回顶柱体(2)连接构成一体的回顶支撑体系并顶紧在混凝土楼板(7)与基础楼板(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部顶板(1)与回顶柱体(2)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块第一加劲板(10),若干块第一加劲板(10)周向环绕设置在回顶柱体(2)的外壁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补长套管(6)包括一对横截面为半圆环形的单元套管,一对单元套管对接构成内径与回顶柱体(2)的外径相当的补长套管(6),使补长套管(6)套接在回顶柱体(2)外部并能同轴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补长套管(6)与下部撑板(4)之间间隔连接有若干块第二加劲板(11),若干块第二加劲板(11)周向环绕设置在补长套管(6)的外壁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承重结构的快速回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回顶柱体(2)的高度小于混凝土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丰,申雨,刘火明,魏爱生,张辑,左廷忠,周泓宇,叶文强,辜飞,郑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