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30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井盖,包括包括井壁和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一端与井壁顶部铰接,所述井盖本体上设有多个漏液孔,所述井盖本体背面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所述井壁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连接有间歇运动件,且间歇运动件一端连接有疏通板,所述疏通板上设有多个与漏液孔匹配的疏通柱,所述井壁顶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底部连接有顶出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井壁内部设置间歇运动件,间歇运动件带动疏通板间歇性运动,便于通过疏通柱对漏液孔进行间歇性打通,便于将井盖本体处的雨水放出,同时在井盖本体液位过高后,此时通过所设的顶出件将井盖本体打开,同时防护起到了保护作用,通过打开井盖本体方式,加速井盖本体顶部放水。

An intelligent well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井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井盖
,具体为一种智能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日益加快,对市政设施的维护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通讯、排水等设施几乎都分布在城市道路下方。在城市出现大暴雨的情况下,路面的水通过井盖进行排流,当井盖处出现堵塞时,水流排流不及时容易出现内涝现象,现有专利申请号为201721249221.8的专利文献,提出了一种具有防内涝功能的智能井盖,该文献中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等检测到井盖处液位过高时,启动井盖底部所设的电机带动丝杆运动,从而使得丝杆顶部的挡板和井盖的漏液孔接,将井盖上的漏液孔打通进行漏液,但由于一般城市井盖设计为圆形,通过此方式能将丝杆运动方向进行打通,但对于圆周处的漏液孔不便打通,同时当井盖顶部出现树枝、土块等阻挡物时,不便排出,对于井盖表面处堵塞仍存在,水流积多,不便排出,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井盖,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井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井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井盖,包括包括井壁和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一端与井壁顶部铰接,所述井盖本体上设有多个漏液孔,所述井盖本体背面连接有液位传感器,所述井壁内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连接有间歇运动件,且间歇运动件一端连接有疏通板,所述疏通板上设有多个与漏液孔匹配的疏通柱,所述井壁顶部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底部连接有顶出件,通过间歇运动件带动疏通板对漏液进行疏通打通,同时利用顶出件便于在井盖本体顶部堵塞过多时,将井盖本体打开放水。优选的,所述间歇运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从动凸轮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安装槽内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凸轮板,且主动凸轮板一端与从动凸轮板一端接触,所述安装槽出口处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从动凸轮板套接接转杆外侧,所述转杆两端连接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远离转杆的一端与疏通板两侧连接,有利于间歇性将疏通板靠近井盖本体运动。优选的,所述顶出件包括顶杆和丝杆,所述丝杆连接在固定板底部,所述丝杆底部连接有转动件,且丝杆外侧套接有推动板,所述顶杆底部与推动板连接,且顶杆顶部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与井盖本体接触,便于在井盖本体顶部堵塞过多时将井盖本体打开放水。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二电机和从动斜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井壁内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侧套接有主动斜齿轮,且主动斜齿轮与从动斜齿轮啮合,所述从动斜齿轮套接套接在丝杆外侧,所述丝杆外侧连接有限位件,有利于丝杆在第二电机的输出动力下做顶出运动。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连接在从动斜齿轮顶部,且限位板两端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有利于丝杆的运动。优选的,所述井壁内部设有滑行槽,且滑行槽内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底部一端连接有齿条,所述连接杆外侧连接有带动齿轮,且带动齿轮位于主动斜齿轮一侧,所述带动齿轮与齿条啮合,防护板有利于在井盖本体打开状态下,在井壁内部起到防护作用。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上设有多个出水框,所述井壁内部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位于滑行槽对面,所述防护板一端与限位槽连接,出水框便于从井壁处放出的水的流动。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为半弧形板,便于连接板的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井壁内部设置间歇运动件,在液位传感器感触到井盖本体顶部水位过高后,间歇运动件带动疏通板间歇性运动,便于通过疏通柱对漏液孔进行间歇性打通,便于将井盖本体处的雨水放出,同时在井盖本体液位过高后,此时通过所设的顶出件将井盖本体打开,同时将井壁内部所设的防护板从井壁一侧推动至另一侧,在井盖本体被打开放水后,井壁口处出现漩涡状,便于路面行人观察,同时井壁内部的防护板在对行人不注意情况下,能起到保护作用,通过打开井盖本体方式,便于将井盖本体顶部的树枝等从井盖本体顶部推出,加速井盖本体顶部放水,避免井盖本体顶部由于大块树枝或者土块不便于排水形成内涝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拿出井盖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井壁与间歇运动件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间歇运动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井壁与顶出件连接处结构示意图;图7转动件结构示意图;图8防护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壁;2-井盖本体;3-漏液孔;4-液位传感器;5-安装槽;6-间歇运动件;7-疏通板;8-疏通柱;9-固定板;10-顶出件;11-第一电机;12-从动凸轮板;13-主动凸轮板;14-转杆;15-连接板;16-顶杆;17-丝杆;18-转动件;19-推动板;20-顶块;21-第二电机;22-从动斜齿轮;23-连接杆;24-主动斜齿轮;25-限位件;26-限位板;27-导向杆;28-滑行槽;29-防护板;30-齿条;31-带动齿轮;32-出水框;3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井盖,本专利技术中主要针对现有设计中在井盖本体2顶部出现树枝或者土块等不便排出的现象,通过设置间歇运动件6对井盖本体2的漏液孔3进行间隙性疏通打通,便于井盖本体2顶部的排水,在井盖本体2顶部积水过多后,通过所设的顶出件10将井盖本体2打开,便于将井盖本体2顶部的水放出,本方案中包括井壁1和井盖本体2,所述井盖本体2一端与井壁1顶部铰接,通过将井盖本体2和井壁1进行铰接,一方面便于对井盖本体2的顶出,同时另一方面防止井盖本体2被偷盗,所述井盖本体2上设有多个漏液孔3,所述井盖本体2背面连接有液位传感器4,此处液位传感器4用以接触感受井盖本体2顶部液位情况,同时液位传感器4和后端的PC电脑连接,液位传感器4和PC电脑端的控制为现有设计中技术,在本方案中不做过多介绍,同时在PC电脑端内部记录井盖本体2的液位数据情况,所述井壁1内部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内部连接有间歇运动件6,且间歇运动件6一端连接有疏通板7,所述疏通板7上设有多个与漏液孔3匹配的疏通柱8,所述井壁1顶部连接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底部连接有顶出件10,在液位传感器4感触到井盖本体2顶部的液位超过一段后,通过启动间歇运动件6,带动疏通板7和疏通柱8对井盖本体2的漏液孔3进行间歇性疏通,在液位传感器4感触到液位过高时,此时需要将井盖本体2打开进行放水,此时通过控制顶出件10将井盖本体2顶出,便于将井盖本体2顶部的水放出。本方案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井盖,包括井壁(1)和井盖本体(2),所述井盖本体(2)一端与井壁(1)顶部铰接,所述井盖本体(2)上设有多个漏液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本体(2)背面连接有液位传感器(4),所述井壁(1)内部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内部连接有间歇运动件(6),且间歇运动件(6)一端连接有疏通板(7),所述疏通板(7)上设有多个与漏液孔(3)匹配的疏通柱(8),所述井壁(1)顶部连接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底部连接有顶出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井盖,包括井壁(1)和井盖本体(2),所述井盖本体(2)一端与井壁(1)顶部铰接,所述井盖本体(2)上设有多个漏液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本体(2)背面连接有液位传感器(4),所述井壁(1)内部设有安装槽(5),所述安装槽(5)内部连接有间歇运动件(6),且间歇运动件(6)一端连接有疏通板(7),所述疏通板(7)上设有多个与漏液孔(3)匹配的疏通柱(8),所述井壁(1)顶部连接有固定板(9),且固定板(9)底部连接有顶出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运动件(6)包括第一电机(11)和从动凸轮板(12),所述第一电机(11)安装在安装槽(5)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主动凸轮板(13),且主动凸轮板(13)一端与从动凸轮板(12)一端接触,所述安装槽(5)出口处转动连接有转杆(14),所述从动凸轮板(12)套接接转杆(14)外侧,所述转杆(14)两端连接有连接板(15),且两个连接板(15)远离转杆(14)的一端与疏通板(7)两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件(10)包括顶杆(16)和丝杆(17),所述丝杆(17)连接在固定板(9)底部,所述丝杆(17)底部连接有转动件(18),且丝杆(17)外侧套接有推动板(19),所述顶杆(16)底部与推动板(19)连接,且顶杆(16)顶部连接有顶块(20),所述顶块(20)与井盖本体(2)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鼎蒋浩孙东东沈奇超陈寅义祝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令通电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