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8300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下水装置依次设置有进水立管、集分水器、第一排水立管、阀门、电磁阀、第二排水立管及水封,所述集分水器的顶部与进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排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分水口,所述多个分水口分别于多个设置于集分水器外表面的分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多个分水管道的另一端切向连接于集分水器下部的第二排水立管,所述第二排水立管与第一排水立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下水装置的控制方法,不易堵塞,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A launching device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
,具体涉及一种下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下水道被堵的情况,这就给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常见的堵塞主要是由头发、饭粒杂物以及油污等堵集在下水系统的水封位置,造成下水道堵塞。由于下水装置自身结构构件多,连接复杂、结构限制的不可拆卸性,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人们不得不自己找水道塞自己疏通,这种方法不但耗时又耗力,还可能无法使之疏通而求助于专业管道疏通公司,不但耗时耗力,而且也可能导致金钱的损耗,因此需要一种不易堵塞下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堵塞且方便的下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装置依次设置有进水立管、集分水器、第一排水立管、阀门、电磁阀、第二排水立管及水封,所述集分水器的顶部与进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排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分水口,所述多个分水口分别于多个设置于集分水器外表面的分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多个分水管道的另一端切向连接于集分水器下部的第二排水立管,所述第二排水立管与第一排水立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上述方案中,所述集分水器为倒圆台状。上述方案中,每个分水管道螺旋设置于所述集分水器的外表面。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系统该下水装置还包括靶式流量开关、控制器及继电器,所述靶式流量开关设置在进水立管管段上,所述靶式流量开关测试的开关信号传输于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实现电磁阀的开闭。上述方案中,第一排水立管与水封底部的距离小于10倍的水封工程直径。所述的下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当靶式流量小于等于m1=0.1L/s时,进入低流量工作状态: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排水经进水立管,进入集分水器,通过集分水器外部的分水管道,切向进入第二排水立管,进入水封,最终排除;当靶式流量大于m1=0.1L/s且小于等于m2=1L/s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延时工作时间t1;排水经进水立管,进入集分水器,一部分排水通过集分水器的外部的分水管道,切向进入第二排水立管,进入水封;经时间t1后,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开启电磁阀,并使电磁阀开启时间为t2,此时另一部份排水通过集分水器下部的排水口,进入第一排水立管,通过电磁阀,裹挟着离开水封壁面的污物和油污排出,经时间t2后,电磁阀关闭;当靶式流量大于m2=1L/s,进入高流量工作状态:开启电磁阀,并使电磁阀开启时间为t3,排水经进水立管,进入集分水器,一部分排水通过集分水器的外部的分水管道,切向进入第二排水立管,进入水封;与此同时另一部份排水通过集分水器下部的排水口,进入第一排水立管,通过电磁阀,再经过第二排水立管和水封,经时间t3后,电磁阀关闭。上述方案中,所述t1=30秒。上述方案中,所述t2=120秒。上述方案中,所述t3=300秒。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以及方法可靠,能保障排水系统正常高效工作;2、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根据流量监测,通过控制器实现流量变化时调整系统工作方式,排水系统正常高效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下水装置的示意图。图2和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集分水器的外部的分水管道切向进入排水立管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流程图。其中,1-进水立管,2-集分水器,3-第一排水立管,4-阀门,5-水封,6-靶式流量开关,7-DDC控制器,8-继电器,9-电磁阀,10-分水管道,11-第二排水立管,12-分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水装置。该下水装置设置于位于上方的排水器具和位于下方的排水横管之间。该下水装置包括进水立管1,集分水器2,第一排水立管3,阀门4,水封5及第二排水立管11。集分水器2的顶部与进水立管1相连通,底部与第一排水立管3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集分水器2为倒圆台状。集分水器2的中上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分水口12,该多个分水口12分别于多个设置于集分水器2外表面的螺旋状分水管道10相连通。该多个分水管道10的另一端均匀切向连接于集分水器2下部的第二排水立管11。所述第二排水立管11与第一排水立管3之间的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所述阀门4与所述电磁阀9。阀门4仅为安装与检修电磁阀9所用。该下水装置还包括靶式流量开关6,DDC控制器7,继电器8和电磁阀9。所述靶式流量开关设置在进水立管1管段上,测试开关信号传输于DDC控制器7,DDC控制器7控制继电器8和电磁阀9的工作。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该下水装置的控制方法,使之不易堵塞,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设置继电器8延时工作时间t1=30秒和电磁阀9开启时间t2=120秒和t3=300秒;设置靶式流量的范围(0,m1=0.1L/s,m2=1L/s);步骤2、设定下水装置的工作状态分别为“低流量工作状态”,“正常工作状态”,“高流量工作状态”。步骤3、当靶式流量小于等于m1=0.1L/s时,进入低流量工作状态。DDC控制器7控制电磁阀9处于关闭状态。排水经进水立管1,进入集分水器2,一部分排水通过集分水器2外部的分水管道10,切向进入第二排水立管11,进入水封5,最终排除。一部分水会汇集在集分水器2的第一排水立管3。在这个过程中,此时集分水器2下部的第二排水立管11切向排水起旋,带动水封5底部的污物和油污,脱离水封5壁面,被排出。步骤4、当靶式流量大于m1=0.1L/s且小于等于m2=1L/s时,进入正常工作状态。DDC控制器7控制继电器8延时工作时间t1=30秒。排水经进水立管1,进入集分水器2,一部分排水通过集分水器2的外部的分水管道10,切向进入第二排水立管11,进入水封5,带动水封5底部的污物和油污,脱离水封5壁面;经时间t1=30秒后,DDC控制器7控制继电器8开启电磁阀9,并使电磁阀9开启时间为t2=120秒。此时另一部分排水通过集分水器2下部的排水口,进入排水立管3,通过电磁阀9,裹挟着离开水封5壁面的污物和油污排出,经时间t2=120秒后,电磁阀9关闭。步骤5、当靶式流量大于m2=1L/s,进入高流量工作状态。DDC控制器7控制继电器8延时工作时间为零,开启电磁阀9,并使电磁阀9开启时间为t3=300秒。排水经进水立管1,进入集分水器2,一部分排水通过集分水器2的外部的分水管道10,切向进入第二排水立管11,进入水封5,带动水封5底部的污物和油污,脱离水封5壁面;与此同时另一部份排水通过集分水器2下部的排水口,进入排水立管3,通过电磁阀9,再经过第二排水立管11和水封,裹挟着离开水封5壁面的污物和油污排出,经时间t3=300秒后,电磁阀9关闭。以上方案涉及的电路、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装置依次设置有进水立管、集分水器、第一排水立管、阀门、电磁阀、第二排水立管及水封,所述集分水器的顶部与进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排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分水口,所述多个分水口分别于多个设置于集分水器外表面的分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多个分水管道的另一端切向连接于集分水器下部的第二排水立管,所述第二排水立管与第一排水立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装置依次设置有进水立管、集分水器、第一排水立管、阀门、电磁阀、第二排水立管及水封,所述集分水器的顶部与进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排水立管相连通,所述集分水器的上部开设有多个分水口,所述多个分水口分别于多个设置于集分水器外表面的分水管道相连通,所述多个分水管道的另一端切向连接于集分水器下部的第二排水立管,所述第二排水立管与第一排水立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所述电磁阀,所述下水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电磁阀开闭的控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分水器为倒圆台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分水管道螺旋设置于所述集分水器的外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该下水装置还包括靶式流量开关、控制器及继电器,所述靶式流量开关设置在进水立管管段上,所述靶式流量开关测试的开关信号传输于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实现电磁阀的开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水立管与水封底部的距离小于10倍的水封工程直径。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下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当靶式流量小于等于m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娟尹奎汤澜郭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