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8043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它包括:切边上模;切边下模,所述切边下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壳相对设置且中部开设有贯通孔的第二模壳、由所述第二模壳端面嵌入其内且与所述第一切边刀头相向设置的第二切边刀头、卡设在所述贯通孔内且延伸至穿入所述第二切边刀头中的导料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壳另一端面的盖板、安装在所述贯通孔内且套设在所述导料套上的配压簧以及贯穿所述盖板且一端延伸至插至所述导料套内的顶针。这样能够利用第一切边刀头、第二切边刀头、顶针的配合对螺栓的头部进行挤压、切边,去除毛刺非常方便,免于进行后续的机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属于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紧固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化工、仪表等用品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目前,市场上的螺栓多数是用冷镦模具进行加工。由于冷镦模具存在一定的缝隙,使得螺栓在冷镦过程中会受压而进入上述的缝隙中,最终在产品的边缘形成毛刺。目前通常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将毛刺去除,显然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它包括:切边上模,所述切边上模包括第一模壳以及由所述第一模壳端面嵌入其内的第一切边刀头,所述第一模壳内开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切边刀头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孔相连通的第一走料孔;切边下模,所述切边下模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壳相对设置且中部开设有贯通孔的第二模壳、由所述第二模壳端面嵌入其内且与所述第一切边刀头相向设置的第二切边刀头、卡设在所述贯通孔内且延伸至穿入所述第二切边刀头中的导料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壳另一端面的盖板、安装在所述贯通孔内且套设在所述导料套上的配压簧以及贯穿所述盖板且一端延伸至插至所述导料套内的顶针。优化地,所述切边上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部且开设有位于所述环形台阶部外侧的第一卡接凹槽,所述切边上模上还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一切边刀头外壁处的第一限位孔。优化地,所述第二模壳上开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切边刀头外壁处的多个第二限位孔。优化地,所述盖板通过多个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壳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通过采用特定结构的切边上模和切边下模进行配合,这样能够利用第一切边刀头、第二切边刀头、顶针的配合对螺栓的头部进行挤压、切边,去除毛刺非常方便,免于进行后续的机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主要包括相配合的切边上模1和切边下模2等。其中,切边上模1主要包括第一模壳11和第一切边刀头12等;第一模壳11内开设有第一贯通孔113;第一切边刀头12由第一模壳11的端面(与切边下模2相向的一面)嵌入其内,它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贯通孔113相连通的第一走料孔121(这样第一走料孔121和第一贯通孔113配合,可供螺栓3通过)。在本实施例中,切边上模1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台阶部111,它的外壁上还开设有位于环形台阶部111外侧(远离切边下模2的一侧)的第一卡接凹槽112,切边上模1上还设有延伸至第一切边刀头12外壁处的第一限位孔114(第一限位孔114开设在切边上模1的端部而与第一切边刀头12相对应,可以在第一限位孔114处安装螺钉、螺栓之类的部件对第一切边刀头12进行限位、固定)。切边下模2主要包括第二模壳21、第二切边刀头23、盖板24、配压簧26、顶针27和导料套28等;第二模壳21位于第一模壳11的一侧而与其相对设置,它的中部开设有贯通孔22(具有与导料套28相配合的结构);第二切边刀头23由第二模壳21的端面(与切边上模1相向的一面)嵌入其内且,而与第一切边刀头12相向设置以进行配合;导料套28卡设在贯通孔22内,它的端部还延伸至穿至第二切边刀头23内;盖板24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模壳21的另一端面上(盖板24通过多个螺栓25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二模壳21上);配压簧26则安装在贯通孔22内且套设在导料套28上,这样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使导料套28及时复位;顶针27贯穿盖板24且一端延伸至插至导料套28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模壳21上开设有延伸至第二切边刀头23外壁处的多个第二限位孔211,同样的,可以在第二限位孔211处安装螺钉、螺栓之类的部件对第二切边刀头23进行限位、固定。在使用时,将螺栓3的螺纹部插入导料套28中,对其施加外力使其头部被压入第二切边刀头23而实现首次切边;外力释放后,配压簧26复位而将螺栓3挤出(如果卡住的话,可以借助于顶针27),在推动顶针27将螺栓3顶出第二切边刀头23并顶入第一切边刀头12(再次切边),最后由第一贯通孔113处输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孔113包括依次相接(由切边上模1向切边下模2的方形)的第一针孔段、第二针孔段和第三针孔段,第三针孔段的直径略小于第一针孔段的直径。第一切边刀头12和第二切边刀头23的形状、结构大致相同,包括环形或方形本体、开设在本体中心处的刀孔(刀孔开设在第一切边刀头12或/和第二切边刀头23的外端面处,其直径在背离该外端面的方向上逐渐增极大)以及开设在本体中且与刀孔相通的通孔(通孔直径大于刀孔直径),导料套28的一端经第二切边刀头23的通孔插至其刀孔中;在本实施例中,导料套28包括第二模壳21内壁相接触的模套本体、形成在模套本体端面上且直径小于模套本体直径的第一延伸凸起(这样第一延伸凸起与第二模壳2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配压簧26)以及形成在模套本体另一端面上且与第二切边刀头23内壁相配合的第二延伸凸起;上述结构均有利于提高螺栓3的切边去毛刺效果以及便于螺栓3和模具结构的脱离。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n切边上模(1),所述切边上模(1)包括第一模壳(11)以及由所述第一模壳(11)端面嵌入其内的第一切边刀头(12),所述第一模壳(11)内开设有第一贯通孔(113),所述第一切边刀头(12)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孔(113)相连通的第一走料孔(121);/n切边下模(2),所述切边下模(2)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壳(11)相对设置且中部开设有贯通孔(22)的第二模壳(21)、由所述第二模壳(21)端面嵌入其内且与所述第一切边刀头(12)相向设置的第二切边刀头(23)、卡设在所述贯通孔(22)内且延伸至穿入所述第二切边刀头(23)中的导料套(28)、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壳(21)另一端面的盖板(24)、安装在所述贯通孔(22)内且套设在所述导料套(28)上的配压簧(26)以及贯穿所述盖板(24)且一端延伸至插至所述导料套(28)内的顶针(2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冷镦切边毛刺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切边上模(1),所述切边上模(1)包括第一模壳(11)以及由所述第一模壳(11)端面嵌入其内的第一切边刀头(12),所述第一模壳(11)内开设有第一贯通孔(113),所述第一切边刀头(12)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贯通孔(113)相连通的第一走料孔(121);
切边下模(2),所述切边下模(2)包括与所述第一模壳(11)相对设置且中部开设有贯通孔(22)的第二模壳(21)、由所述第二模壳(21)端面嵌入其内且与所述第一切边刀头(12)相向设置的第二切边刀头(23)、卡设在所述贯通孔(22)内且延伸至穿入所述第二切边刀头(23)中的导料套(28)、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模壳(21)另一端面的盖板(24)、安装在所述贯通孔(22)内且套设在所述导料套(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陈伟孙浩李飞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凌高强度紧固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