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746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2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杆、安装筒、横板、顶板、座椅、套筒、弹簧拉力器和脚蹬轮;底板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后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筒,两安装筒相对面均纵向开设有条形滑槽,且安装筒内部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顶部焊接有两端与之配合的横板,横板的底部设有两个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对病人的上肢和下肢进行恢复训练,还能对其胸部进行恢复训练,减震弹簧和安装筒的配合,以及套筒与弹簧拉力器的配合使得病人在进行锻炼时弹簧的稳定性增强,有效地避免了因弹簧受力不均而使其断裂最终伤及病人的现象,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本申请涉及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脑瘫是指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国际卫生组织统计小儿脑瘫发病率为1‰-5‰,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脑瘫的发生率为1.8‰-4‰。脑瘫儿童常常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和智力发育迟缓。脑瘫儿童的康复必须借助康复器材和辅助工具才能完成康复任务。现有的康复训练器械有平衡木(木制,平衡反应训练)、攀爬架、大滑板组(平衡、感知、心理训练)、钻笼(用于爬行训练)、站立架(下肢瘫痪患者站立训练)等主要是单一的训练康复方式,不能起到肢体训练的功能,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杆、安装筒、横板、顶板、座椅、套筒、弹簧拉力器和脚蹬轮;所述底板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后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筒,两安装筒相对面均纵向开设有条形滑槽,且安装筒内部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的顶部焊接有两端与之配合的横板,横板的底部设有两个把手;所述安装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底板上端面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板,两矩形板内滑动连接有座椅,所述底板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前部对称设有立板,两立板相对面的顶部均固定设有与之相垂直的套筒,套筒内横向固定设有弹簧拉力器;且两立板之间设有脚蹬轮。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大于安装筒的直径,且所述安装筒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支撑杆的顶部。更进一步地,两把手均为L型且对称设置在横板的底部,所述把手的自由端部套接有防滑套。防滑套的使用不仅能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保护病人手部的作用。更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背部的左右两侧均胶接有医用束缚带,两医用束缚带的自由端部通过魔术贴相连接。医用束缚带和魔术贴的配合使用,使得对病人上身进行固定时十分的方便和快捷,使得病人在进行锻炼时更加的稳定。更进一步地,两矩形板相对面均开设有矩形滑槽,所述座椅底部设有与矩形滑槽相配合的矩形滑板,且两矩形滑板相对面的边缘处与矩形滑板的顶部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插接有限位杆。矩形滑板和矩形滑槽的配合使用方便对座椅的位置进行调节,而限位孔和限位杆的使用便于对矩形滑板进行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底部的中部垂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滑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病人通过反复的纵向拉动减震弹簧就能实现对上肢的恢复训练。通过横向拉动弹簧拉力器可以完成扩胸运动,即完成上肢和胸部的恢复训练。当病人完成上肢恢复训练后,通过反复脚动蹬踏脚蹬轮即可实现对其下肢的恢复训练。2、减震弹簧和安装筒的配合,以及套筒与弹簧拉力器的配合使得病人在进行锻炼时弹簧的稳定性增强,有效地避免了因弹簧受力不均而使其断裂最终伤及病人的现象,安全性较高。3、座椅和医用束缚带的配合使用不仅能付病人身体起到很好的固定,增加了病人训练时身体的平衡性,而且还便于病人休息,便于后续的训练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横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安装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底板、2支撑杆、3安装筒、4横板、5顶板、6座椅、7套筒、8弹簧拉力器、9脚蹬轮、10条形滑槽、11减震弹簧、12把手、13矩形板、14立板、15防滑套、16医用束缚带、17矩形滑板、18限位孔、19限位杆、2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具体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杆2、安装筒3、横板4、顶板5、座椅6、套筒7、弹簧拉力器8和脚蹬轮9;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后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筒3,两安装筒3相对面均纵向开设有条形滑槽10,且安装筒3内部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弹簧11,减震弹簧11的顶部焊接有两端与之配合的横板4,横板4的底部设有两个把手12;所述安装筒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底板1上端面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板13,两矩形板13内滑动连接有座椅6,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前部对称设有立板14,两立板14相对面的顶部均固定设有与之相垂直的套筒7,套筒7内横向固定设有弹簧拉力器8;且两立板14之间设有脚蹬轮9。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2的直径大于安装筒3的直径,且所述安装筒3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支撑杆2的顶部。两把手12均为L型且对称设置在横板4的底部,所述把手12的自由端部套接有防滑套15。防滑套15的使用不仅能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保护病人手部的作用。所述座椅6背部的左右两侧均胶接有医用束缚带16,两医用束缚带16的自由端部通过魔术贴相连接。医用束缚带16和魔术贴的配合使用,使得对病人上身进行固定时十分的方便和快捷,使得病人在进行锻炼时更加的稳定。两矩形板13相对面均开设有矩形滑槽,所述座椅6底部设有与矩形滑槽相配合的矩形滑板17,且两矩形滑板17相对面的边缘处与矩形滑板17的顶部均开设有限位孔18,所述限位孔18内插接有限位杆19。矩形滑板17和矩形滑槽的配合使用方便对座椅6的位置进行调节,而限位孔18和限位杆19的使用便于对矩形滑板17和座椅6进行固定。所述座椅6底部的中部垂直设有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滑板17。使用时,先让病人落座在座椅6上,通过医用束缚带16和其端部的魔术贴的配合使用对病人的上身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或者病人家属将座椅6推送至横板4的正下方,再将限位杆19插接在矩形板13和矩形滑板17上的限位孔18内实现对座椅6的制动。然后病人通过伸长手臂抓住横板4底部的两个把手12(若把手12的初始位置过高,可以在医护人员或者病人家属的帮助下降把手12下拉至合适位置,直至病人手部能抓住两把手12)。病人通过反复的纵向拉动减震弹簧11就能实现对上肢的恢复训练。通过横向拉动弹簧拉力器8可以完成扩胸运动,即完成上肢和胸部的恢复训练。当病人完成上肢恢复训练后,通过反复脚动蹬踏脚蹬轮9即可实现对其下肢的恢复训练。本技术中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包括底板(1)、支撑杆(2)、安装筒(3)、横板(4)、顶板(5)、座椅(6)、套筒(7)、弹簧拉力器(8)和脚蹬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后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筒(3),两安装筒(3)相对面均纵向开设有条形滑槽(10),且安装筒(3)内部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弹簧(11),减震弹簧(11)的顶部焊接有两端与之配合的横板(4),横板(4)的底部设有两个把手(12);所述安装筒(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底板(1)上端面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板(13),两矩形板(13)内滑动连接有座椅(6),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前部对称设有立板(14),两立板(14)相对面的顶部均固定设有与之相垂直的套筒(7),套筒(7)内横向固定设有弹簧拉力器(8);且两立板(14)之间设有脚蹬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杆(2)、安装筒(3)、横板(4)、顶板(5)、座椅(6)、套筒(7)、弹簧拉力器(8)和脚蹬轮(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后部对称设有两个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筒(3),两安装筒(3)相对面均纵向开设有条形滑槽(10),且安装筒(3)内部的底部焊接有减震弹簧(11),减震弹簧(11)的顶部焊接有两端与之配合的横板(4),横板(4)的底部设有两个把手(12);所述安装筒(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底板(1)上端面的中部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板(13),两矩形板(13)内滑动连接有座椅(6),所述底板(1)上端面左右两端的前部对称设有立板(14),两立板(14)相对面的顶部均固定设有与之相垂直的套筒(7),套筒(7)内横向固定设有弹簧拉力器(8);且两立板(14)之间设有脚蹬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脑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的直径大于安装筒(3)的直径,且所述安装筒(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西喻晨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